王亚男 作品数:15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其发病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到我院妇科就诊的1 01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219例普通妇科疾病患者中,慢性盆腔痛就诊者1 017例,占19.5%。5 219例中20~40岁就诊者2 012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27.1%;41~55岁就诊者3 207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17例慢性盆腔痛就诊者较常见病因:慢性盆腔炎占35.0%,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8.5%,盆腔肿物占13.2%,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占12.9%。已生育组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肿物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明显大于未生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慢性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较生育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原因不明所致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与已生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痛就诊者中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占慢性盆腔痛患者53.0%,顺产者占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其妇科常见原因是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物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剖宫产术可引起慢性盆腔痛,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 李伟娟 王亚男 马艳宏 张燕宏 梁丽华 孙聪欣 姜彩霞关键词:慢性盆腔痛 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率 病因构成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伴有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慢性盆腔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对其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治疗费用、术后随访进行研究。结果患者进行术后观察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痛经的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平均下降达3~5分。结论骶前神经切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是有效且经济的。 王亚男 马艳宏 梁珊 李伟娟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孕妇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治疗孕妇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3例功能性腹胀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指导注意饮食、加强运动等进行调理,治疗组在上述调理的基础上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首次服用6片,以后3片/次,3次/d,疗程为4周。观察孕妇胀气、排气、排便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孕妇胀气、排气、排便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1.991、-2.548、-1.951,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孕妇功能性腹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秦爱华 王亚男 李月芹 王素婷 田树君 任咖姐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 孕妇 功能性腹胀 超声心动图对正常胎儿心肌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探讨不同孕周正常胎儿的心肌厚度及其随孕周变化的规律,为诊断胎儿心肌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孕20~40周的正常单胎胎儿257例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四腔心切面测量舒张期左室壁、右室壁、室间隔、左室及右室心尖部的心肌厚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部位心肌厚度的差别,分析心肌厚度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儿心肌厚度因孕周不同而不同,所检测的左、右心室壁,室间隔,左、右心室心尖部5个部位中右室壁最厚,均随着孕周增长而增厚,且心肌厚度与孕周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胎儿心肌方便、准确、可重复性强,参照不同孕周正常胎儿心肌的厚度参考值范围诊断胎儿肥厚性心肌病有助于降低漏诊率,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张燕宏 陈桂红 李伟娟 刘咏 张晓云 王亚男关键词:正常胎儿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2年 慢性盆腔痛是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和(或)器质性原因导致的以盆腔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持续6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病程长,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慢性盆腔痛的常见病因[1]。目前,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马艳宏 王亚男 李伟娟单绒毛膜双胎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绒毛膜性质的双胎孕妇在分娩孕周、并发症、分娩方式等方面之间的差异,探讨不同绒毛膜性质对双胎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患者507例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性质不同将所有孕产妇分为单绒双羊组112例(22.09%)和双绒双羊组395例(77.91%)。所有患者在孕早期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产后病理确认绒毛膜性质。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两种绒毛膜性质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单绒双羊组(7.14%)胎儿丢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绒双羊组(4.30%),早产率(87.50%)明显高于双绒双羊组(5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在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的比较发现,仅在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及分娩方式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双胎妊娠其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妊娠,孕早期超声确定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至关重要,孕期应加强监护及合理干预,改善母儿结局。 高丽红 张敬如 张晶 王亚男 张国华关键词:双胎妊娠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的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收治的765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2655例双绒毛膜性双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产后病理确认绒毛膜性质。比较2组孕产妇孕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及围产儿妊娠临床结局,进一步探讨单绒毛膜性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性双胎妊娠其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孕早期超声确定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至关重要,尽早而准确的诊断以及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对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敬如 张国华 赵霞 袁丽娟 高丽红 王亚男关键词:双胎妊娠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方法。方法:收集河北生殖妇产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9月诊断为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胎儿共24例,分为单支肺动脉缺如(UAPA)、单支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肺动脉吊带(PAS)3组,分析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在4个相关切面的阳性显示率,总结每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结果:24例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中,UAPA 9例,AOPA 5例,PAS 10例,产前超声肺动脉分叉切面肺动脉分支异常阳性显示率最高,超声表现为:正常肺动脉分支“八”字形结构消失,仅显示1条肺动脉分支起源于主肺动脉。UAPA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主动脉弓冠状切面显示患侧肺动脉远端通过动脉导管连于头臂干动脉根部或主动脉弓腹侧;AOPA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肺动脉分叉切面显示患侧肺动脉分支起源于升主动脉近端;PAS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远端并于气管后方绕行入左侧肺门。结论:肺动脉分叉切面可以作为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最主要筛查切面,掌握UAPA、AOPA、PAS各自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对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胎儿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张晓花 王锟 张平 伊凤蕊 王亚男 苗蕊 赵亚宁 董凤群关键词:胎儿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DHPLC联合一代测序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缺失/点突变检测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544例样本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一代测序技术序惯性行SMN1点突变测序分析。结果3544例样本共检出61例拷贝异常携带者(男33例,女28例),检出率1.72%。42例SMN1缺失携带(约占1.18%),31例SMN1∶SMN2为1∶1,11例SMN1∶SMN2为1∶2。17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约占0.48%。2例SMN1∶SMN2=1∶0。61例SMA携带者配偶行SMN1检测,11例SMN1变异。9例SMN1缺失携带者SMN1∶SMN2=1∶1,2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3544例样本行SMN1靶向测序,2例为SMN1点突变携带者,1例p.Q164X为致病突变携带者,1例为5号内含子位置SNP位点。对上述配偶进行SMN1拷贝缺失及点突变检测未见异常。余样本未见明确变异位点。妇双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1对夫妇双方均为SMN1携带者胎儿于孕18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测得2例胎儿SMN1纯合缺失,即SMA患者,1例胎儿缺失变异携带者SMN1∶SMN2=1∶1,1例胎儿为SMN1(p.Q164X)变异点突变携带者。余未见异常。对11例高危胎儿随访,2例SMN1纯合缺失胎儿夫妇选择双方终止妊娠。对不同携带者SMN1∶SMN2比值以SMN1∶SMN2=1∶1最为常见,与其他类型携带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检出SMA携带者中以SMN1∶SMN2为1∶1最为常见,提示不同地区及种族人群携带者基因型存在差异;规范、精准SMA携带筛查流程建立可有效降低缺陷患儿出生,也是实现SMA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HPLC联合单基因测序技术可提高SMA分子检测阳性率。 刘春苗 孟雁欣 张志敏 杨扬 王亚男 张海娟关键词:产前诊断 携带者 DHPLC 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妊娠15~18周分别进行宫颈内口双C环扎术及改良后Mc Donald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足月妊娠18例(90%),早产1例(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9例(95%),新生儿体质量(3 300±260)g;对照组足月妊娠14例(70%),早产5例(2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7例(85%),新生儿体质量(3 050±360)g。治疗组足月妊娠率及胎儿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妊娠15~18周行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明显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马艳宏 王亚男 刘玉翠 梁珊 李伟娟关键词:宫颈功能不全 流产 环扎术 环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