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
  • 6篇置换术
  • 6篇关节置换
  • 5篇术后
  • 4篇置换术后
  • 4篇骨髓炎
  • 4篇骨折
  • 3篇血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人工关节
  • 3篇人工关节置换
  • 3篇硫酸钙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股骨
  • 2篇造影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9篇上海市第八人...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沈骏
  • 7篇曾炳芳
  • 5篇蒋垚
  • 5篇沈灏
  • 4篇王琦
  • 4篇张先龙
  • 2篇高田田
  • 2篇方浩
  • 2篇杨杰
  • 2篇于晓雯
  • 1篇吴文革
  • 1篇陈云丰
  • 1篇陈新刚
  • 1篇邵俊杰
  • 1篇范存义
  • 1篇宋元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riendly 骨水泥股骨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使用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因股骨颈骨折使用Friendly股骨假体行髋关节假体置换的老年患者(68~85岁)共31例,股骨假体固定采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价骨水泥质量A级29例、B级2例、无C、D级。所有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长度差异为(3.4±1.8)mm。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10。结论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通过其在假体设计和假体固定上的改进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所遇到的软组织平衡困难和假体固定困难等问题。
蒋垚俊杰沈灏沈骏王琦张先龙曾炳芳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人
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设定为对照组,采用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的30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哈里斯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及帕克-帕尔莫移动评分(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手术前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无发生特殊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65. 12±22. 13) min、(1 986. 52±875. 63) ml、(955. 25±520. 17) ml、(12. 98±5. 11) d]显著优于对照组[(76. 38±24. 64) min、(2 437. 42±953. 87) ml、(1 226. 44±553. 09) ml、(15. 52±5. 8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HHS及PPMS评分分别为(73. 66±16. 05)分,(8. 37±2. 13)分,显著优于术前的(4. 46±1. 34)分、(0. 83±0. 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HHS评分及PPM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 42±14. 83)分、(7. 15±1. 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 29±6. 3)周,与对照组的(15. 03±7. 5)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 86±0. 9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 73±1. 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患者HHS和PPMS评分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骏高田田杨杰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翻修
抗滑钢板固定和空心钉固定治疗伴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比较抗滑钢板固定和空心钉固定对伴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伴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钢板组和空心钉组,每组各32例。钢板组患者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空心钉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术后对患者观察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钢板组患者的AOFAS评分分别为(60.42±3.9)分、(74.71±5.8)分,与空心钉组的(61.05±4.3)分、(72.66±5.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钢板组患者的AOFAS评分为(85.24±3.11)分,显著优于空心钉组的(74.13±4.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1±3.5)周,与空心钉组的(12.8±3.3)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6.7±0.3)分,与空心钉组的(6.6±0.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钢板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6±0.2)分,显著优于空心钉组的(3.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优于空心钉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滑钢板固定疗效更佳且具有方便、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沈骏高田田杨杰
关键词:空心钉固定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对12例外伤性股骨转子下新鲜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57~84岁,平均71.5岁。均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按照Ficat分类,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骨折类型按照AO分类均为A型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按照Russell-Taylor分类均为ⅠA型转子下骨折。均采用美国DePuy公司的Solution全涂层长柄股骨假体。结果1例发生术中再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3例,深静脉栓塞4例。术后绝对卧床1个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8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恢复步行能力,4例在1年后仍需扶拐步行。经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为84~92分,平均87分。结论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老年患者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经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但可以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
蒋垚张先龙沈灏沈骏曾炳芳
关键词:股骨骨折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RUSSELL
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外伤性骨髓炎的初步报告被引量:6
2008年
外伤性骨髓炎是在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难题,其难以彻底治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骨质反复遭到破坏及其死骨形成,且患者往往经历多次手术,使骨结构严重破坏,致残率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们自2007年4月至2007年8月应用彻底清创结合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外伤性骨髓炎32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于晓雯沈骏付士平陈云丰
关键词:万古霉素骨髓炎外伤性硫酸钙创伤骨科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共42例,均行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观察随访术前和术后1年、3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股骨胫骨角(FTA)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年与术后3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术前,FTA测量结果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3年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沈骏宋元方浩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胫骨高位截骨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慢性骨髓炎是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难以彻底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导致迁延不愈。由于骨质反复遭到破坏及死骨形成,患者往往需经历多次手术,可严重破坏骨和软组织结构,致残率极高,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沈骏于晓雯付士平方浩曾炳芳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评价万古霉素硫酸钙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沈骏蒋垚张先龙王琦沈灏曾炳芳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中期随访
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评价应用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起,采用Wright公司的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4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其中同时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治疗慢性窦道切除后皮肤缺损4例,带蒂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例,平行桥式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1例。所有骨髓炎病例经过彻底清创,去除死骨与肉芽组织后植入Osteoset-T5~25mL,平均8.3mL。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5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感染得到控制;2例混合感染者术后渗出较多,经过再次清创取出分解的Osteoset-T后创面愈合。11例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中5例术后4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其中3例跟骨骨髓炎患者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恢复行走;1例股骨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术后2个月新骨形成;1例桡骨骨髓炎患者术后6个月骨完全愈合。6例炎症得到控制但无新骨形成,均行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后2例已经完全愈合,4例在愈合过程中。结论应用彻底清创合并Osteoset-T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骨髓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骨的形成。
范存义汤林祥吴文革付士平陈新刚沈骏曾炳芳
关键词:妥布霉素硫酸钙药物治疗慢性骨髓炎骨缺损
“低风险”人群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被引量:30
2007年
目的研究“低风险”人群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准备行选择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低风险”患者13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年龄46~84岁,平均68.5岁。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患者术后均未采用任何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于术后扣8天行静脉造影或根据临床表现急诊行静脉造影。怀疑肺栓塞的患者摄胸部X线片及CT加以确诊。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中,22髋(28.95%)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近端栓塞14髋,远端栓塞8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中,33膝(45.83%)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9膝为近端栓塞,24膝为远端栓塞。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全膝关节置换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5,P〈0.05);两组间近端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8,P〉0.05);两组问远端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48.P〈0.05)。发生肺栓塞1例(0.74%)。临床症状对深静脉血栓的阳性预测值为52%。结论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风险”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7。16%,而临床表现并不能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建立起一套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王琦张先龙沈骏蒋垚邵俊杰沈灏曾炳芳
关键词:血栓栓塞关节成形术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