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维辉
- 作品数:99 被引量:93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吴语中表示“左”的本字被引量:3
- 2015年
- 关于吴语中表示"左手"之"左"的本字,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文章把这个字分为"左TSI"和"左TSIA",并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1"左TSI"和"左TSIA"的本字都是"济";假说2"左TSI"的本字是"济","左TSIA"的本字是"借"。这两种假说都有语音对应和词义对应的基础,所以都无法否认。尽管如此,文章认为仍然能够肯定吴语原来都说"左TSI手",即"济手"。
- 秋谷裕幸汪维辉
- 关键词:本字
- 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被引量:1
- 2022年
-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已涵括了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法”之大要。不过,其中有的并非“研究法”,比如“立说”和“断案”;有的则语焉而未详,尚可补充,如“搜证”。“搜证”首先要寻绎文理,其次还要有系统的观念,即掌握一部书或一个时代遣词造句的“通例”。这两点都是王氏父子所最擅长者。在对梁启超所列的六条列举实例加以阐释和补充的同时,多以俞樾的相关研究做比较。指出王氏父子的局限性,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 汪维辉
- 关键词:王念孙王引之训诂方法
- 《清平山堂话本》校点献疑被引量:2
- 1993年
- 江苏古籍出版社约请有关专家整理出版《中国话本大系》,预备出约一百种。《清平山堂话本》原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谭正璧校注本,这次作为《大系》的一种,由石昌渝先生重新校点,已于90年与读者见面。最近通读全书,很佩服石先生的用力之勤,校勘之细;不过也发现校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承谭本而误的,也有新产生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恐怕在古代俗文学作品整理中带有一定的共同性。笔者不揣浅陋,提出来向石先生及广大读者请教,倘或能稍有裨益于《大系》的校点整理,则幸甚。
- 汪维辉
- 关键词:《清平山堂话本》献疑误字敦煌变文相公
- 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被引量:40
- 1998年
- 汪维辉
- 关键词:常用词魏晋南北朝上古汉语《齐民要术》世说新语
- 释先秦文献中的“先子”——附论“先君子”
- 2016年
- 先秦文献中"先子"凡5见,都是儿辈敬称已故的父亲(包括公公),而没有泛称已故的长辈或祖先的。本文对《左传》和《孟子》中的两例"先子"作了详细考辨。"先君子"在先秦典籍中2见,其中《荀子》一例有疑问,《礼记》一例也是敬称自己已故的父亲,而非祖父。"先子""先君子"中的"子"和"君子"都是对自己父亲的敬称。
- 汪维辉
- 关键词:先秦文献先秦史词义
- “和盖”之“和”非介词被引量:2
- 2007年
- 《异苑》“和盖从潮漂Ⅰ沉”的“和”并非介词,而是名词,指“棺材两头的木板”。这个词在不少方言中还保留着。确认例证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予充分注意。
- 汪维辉
- 关键词:介词训诂汉语语法史
- 《重刊老乞大》对《老乞大新释》的修改及其原因被引量:5
- 2015年
- 《重刊老乞大》为什么要修改《老乞大新释》,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谜。通过全面比较两本的异同,文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重刊老乞大》全面修改《老乞大新释》,主要是出于"改俗为雅"的目的,这是时代风气使然。但这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相反的情形,《重刊老乞大》也有趋新的一面,反映了一些语言的变化。同时,改或不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能是书成众手又缺乏严谨统一的修改体例所致。总的来看,《重刊老乞大》的修改是不成功的,作为语言研究的资料,它的价值不如《老乞大新释》,虽然它也包含了一些反映汉语时空变化的成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老乞大新释》的方言基础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杂有某些南部方言的成分。如果我们要做精细的汉语史研究,在使用语料时这些问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 汪维辉
- 关键词:语言性质
- 谈谈《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和审稿被引量:5
- 2017年
- 《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包括九个环节。贯穿所有环节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反复研读、熟练掌握《编写体例》,同时也离不开检索语料库。白维国先生作为主编,负责全书的审稿。他逐条仔细推敲,精心修改,内容包括增、删、改、核等,在审稿环节对全书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 汪维辉
- 关键词:《近代汉语词典》
- 《世说新语》“如馨地”再讨论被引量:6
- 1996年
- 《世说新语》“如馨地”再讨论汪维辉《世说新语·方正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其中“如馨地”的“地”字,汉语史学界通常把它看作语助词“地”的最早例证。最先提出这一看...
- 汪维辉
- 关键词:《世说新语》搜神记大司马汉语历史语法东方朔
- “卑之无甚高论”的解读问题--兼答吴铭先生
- 2024年
- 文章针对吴铭《也说宋人所谓“卑之无甚高论”》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吴文认为“什么”义的“甚”究竟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还可以讨论,这是有价值的,经过查考,证明这个“甚”应该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汪维辉、李雪敏(2022)的相关部分应做修改:“甚”是个“同形字”,但不是“多音字”。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原先的结论。文章对吴文的主要观点一一予以举证商榷:(1)“无甚高论”中的“甚”是疑问代词,不能看作程度副词,吴文所举证据均不能成立;(2)“什么”义的“甚”在宋代的文言文中除了“卑之无甚高论”外颇为常见,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前代“文语”被后世文人误解成后起义甚至“当世市井语”的例子也并不鲜见;(3)宋人把《史记》《汉书》中的“卑之,无甚高论”误读作一句,把其中的程度副词“甚”误解成疑问代词“甚”,是一种“误解误用”,这有宋人自己的话为证,并不是什么“借用”。
- 汪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