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灵

作品数:24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脓毒
  • 5篇炎症反
  • 5篇炎症反应
  • 5篇综合征
  • 4篇休克
  • 4篇炎症
  • 4篇预后
  • 4篇溶酶
  • 4篇脓毒症
  • 4篇全身炎症
  • 4篇全身炎症反应
  • 4篇纤溶
  • 4篇纤溶酶
  • 4篇纤溶酶原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3篇多器官功能
  • 3篇血浆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炎症反应综合...

机构

  • 20篇武汉市中心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24篇武晓灵
  • 21篇喻莉
  • 15篇龙鼎
  • 12篇杨军辉
  • 10篇张远超
  • 5篇耿峰
  • 3篇汪毓君
  • 3篇项辉
  • 3篇胡波
  • 3篇李艳芳
  • 3篇许涛
  • 2篇李宁
  • 2篇陈丹
  • 2篇李骏
  • 2篇周庆
  • 1篇王卉
  • 1篇江华
  • 1篇孙威
  • 1篇刘声远
  • 1篇明章银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入住该院ICU 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式EGDT组(n=57)和传统EGDT组(n=59),比较两组患者28d生存率。改良式EGDT组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n=46)和死亡组(n=11),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升压药使用时间、24h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改良式EGDT组28d生存率较传统EGDT组增高约18.9%(P<0.05)。改良式EGDT组中死亡患者的APACHⅡ评分、SOFA评分和MODS评分均较存活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29.36±1.57)d vs.(24.30±3.27)d],[(13.45±0.52)d vs.(12.78±1.33)d],[(9.00±0.00)d vs.(4.04±1.94)d],且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杨军辉喻莉武晓灵龙鼎张远超
关键词:休克预后
ICU中血乳酸水平在评估非心脏和心脏手术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中非心脏和心脏手术术后血乳酸水平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ICU收治的488例非心脏和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的血乳酸平均值将以上两组患者再分为高血乳酸组(≥4mmol/L)、中高血乳酸组(2~<4mmol/L)和正常血乳酸组(0~<2mmol/L),统计分析血乳酸平均值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根据血乳酸变异度的四分位数将上述两组患者再分为4组,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血乳酸变异度水平患者的死亡风险。依据患者转入ICU后的血乳酸首值、首个24h血乳酸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上两个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488例ICU收治的非心脏和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分别为237例和25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高血乳酸水平(≥4mmol/L)时,非心脏术后组和心脏术后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0.00%、3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心脏术后组患者血乳酸变异度与病死率呈线性关系,与血乳酸变异度小于0.52mmol·L^-1·d^-1组比较,血乳酸变异度为0.52~<0.87mmol·L^-1·d^-1组(OR=1.17,P=0.84)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0.87~<1.48mmol·L^-1·d^-1组(OR=4.75,P=0.02)、≥1.48mmol·L^-1·d^-1组(OR=21.81,P<0.01)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术后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血乳酸变异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与血乳酸变异度小于0.58mmol·L^-1·d^-1组比较,0.58~<1.32mmol·L^-1·d^-1组(OR=1.17,P=0.82)、1.32~<2.41mmol·L^-1·d^-1组(OR=2.84,P=0.08)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mmol·L^-1·d^-1组(OR=15.80,P<0.01)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入住ICU首个24h血乳酸峰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血乳酸首值,提示入住ICU首个24h血乳酸峰值评估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乳
李骏喻莉武晓灵卜晓芬
关键词:乳酸非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upA,uPAR与D-D,IL-6及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在SIR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的收集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龄〉55岁的就诊患者,标本的采集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d)含量。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来源于重症医学科;非SIRS组35例来源于内科病房;另选30例体检科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需排除:(1)孕产妇;(2)恶性肿瘤;(3)转入ICU后7d内死亡;(4)心肺复苏术后;(5)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6)人住ICU时即有SIRS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24h血uPA、uPAR、IL-6和TNF-α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IRS患者血uPA,uPAR,IL-6和TNF-α含量诊断MODS的应用价值。结果SIRS组患者血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uPA与IL-6、TNF-仪不相关,uPAR与IL-6,TNF-α呈正相关(分别为r=0.395,P:0.004;,=0.606,P〈0.01)。以uPA,uPAR,IL-6及TNF-α诊断MODS做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59,0.76,0.86,0.83。结论uPA和uPAR参与了SIR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但在SIRS中起作用的途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uPAR在SIRS向MOD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喻莉龙鼎武晓灵杨军辉张远超耿峰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33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标准治疗,应用利尿药、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醛固酮拮抗药、地高辛、β-受体拮抗药、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qd,疗程为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出量(CO)。治疗后14 d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心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P<0.01)。治疗组血红蛋白(102.9±26.6)g·L-1,对照组为(95.1±25.8)g·L-1;治疗组血肌酐(145.32±35.46)μmol·L-1,对照组为(151.52±40.58)μmol·L-1;治疗组胱抑素C为(1.21±0.43)ng·mL-1,对照组为(1.52±0.46)ng·mL-1(P<0.01);治疗组B型利钠尿肽为(322.00±134.00)ng·mL-1,对照组为(405.00±169.00)ng·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FS、SV、CO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
陈丹喻莉武晓灵
关键词:左卡尼汀综合征心肾慢性心功能肾功能
一氧化氮吸入对脓毒血症幼猪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突然停吸NO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幼猪8只,采用静脉注射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方法诱导脓毒血症模型,幼猪吸入浓度为10cm3/m3的NO,于吸入前10min、吸入10、20、30min和停止吸入后30min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心率、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和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并行血气分析。结果幼猪吸入NO 10、20、30min时股动脉pa(O_2)[(38.10±5.22)、(50.76±3.89)、(53.86±3.03)kPa]和心脏指数[(2.58±0.12)、(3.03±0.25)、(3.24±0.26)L/(min·m^2)]均明显高于吸入前[(55.85±3.16)kPa、(3.43±0.18)L/(min·m^2)](P<0.01);突然停吸NO后30min,pa(O_2)[(38.01±4.50)kPa]和心脏指数[(2.83±0.43)L/(min·m^2)]较吸入NO 20、30min时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吸入NO及停吸NO期间,心率、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低浓度NO气体对脓毒血症幼猪的氧合功能和心脏指数有明显改善,但突然停吸NO后股动脉pa(O_2)和心脏指数均下降,存在反跳现象。
张远超武晓灵喻莉胡波项辉杨军辉许涛
关键词:脓毒血症一氧化氮血流动力学幼猪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ICU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组(改良式EGDT组)(...
杨军辉喻莉武晓灵龙鼎张远超
不同浓度腺苷对肥胖症大鼠离体空肠平滑肌活动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腺苷对肥胖症大鼠离体空肠平滑肌活动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大鼠组(A组)和高能量饲料喂养肥胖大鼠模型组(B组)。检测腺苷干预时肥胖症大鼠脂肪/体重比(L/W)?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空肠平滑肌活动幅度(-dT)?主动张力最大舒张速率(-dT/dt-max)、Lee′s指数以及肠系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体重?L/W?Lee′s指数?TG、TC及腺苷浓度在200μmol/L时-dT/dtmax均高于A组(P<0.05~0.01)。(2)B组大鼠空肠平滑肌-dT低于A组(P<0.05)。(3)B组大鼠腺苷干预前微血管口径大于A组(P<0.05);血流速度小于A组(P<0.01),腺苷干预(浓度200μmol/L)后血流速度明显大于腺苷干预前(P<0.01),血液流态改善为线流。结论:腺苷可明显改善肥胖症大鼠空肠平滑肌活动和肠系膜微循环。
刘洋李俊武晓灵余上斌刘声远
关键词:大鼠肠系膜肠系膜微循环肥胖症肌活动腺苷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诊疗技术创新与应用
喻莉武晓灵李晓怡杨世疆付晓幸周庆龙鼎张远超杨军辉耿峰
SIRS是MODS的发生基础之一,MODS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近年研究发现细胞膜内层的磷脂酰氨基酸在细胞受损后,可由内层转移到外层并激活血管内凝血系统,SIRS中纤溶和抗凝血系统的失调预示着疾病向MODS发展所以凝血系...
关键词:
关键词:脓毒症纤溶酶原激活剂疾病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特异性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将85例住院患者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和非SIRS组(35例);SIRS组再按病情分为单纯SIRS组(26例)和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24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15例);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非SIRS组于入院当日,SIRS组于发生SIRS后的1、3、5、7d,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uPA和uPAR含量,并分析SIRS患者血浆uPAR含量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单纯SIRS组、合并MODS组患者血浆uPA和uPAR含量均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uPA(μg/L):1.208±0.264、1.120±0.276比0.744±0.190、0.782±0.257;uPAR(μg/L):3.704±1.018、4.970±1.284比1.892±0.476、1.823±0.797,均P〈0.00,且合并MODS组uPAR含量明显高于单纯SIRS组(P〈0.0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5d、7d血浆uPA含量(μg/L)明显升高(5d:1.177±0.185比0.856±0.223,7d:1.377±0.185比0.836±0.223,均P〈0.01),1、3、5、7d血浆uPAR含量(μg/L)显著增高(1d:5.301±1.410比3.888±1.015,3d:4.017±0.898比2.994±0.638,5d:5.032±1.238比2.536±1.017,7d:5.232±1.238比3.536±1.017,均P〈0.01)。SIRS患者血浆uPAR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0,P〈0.01)。结论SIR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浆uPA、uPAR含量显著增高,uPAR含量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武晓灵喻莉龙鼎杨军辉张远超耿峰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龙鼎喻莉武晓灵
关键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