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艳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泥
  • 3篇活性污泥
  • 2篇同步硝化
  • 2篇同步硝化反硝...
  • 2篇脱氮
  • 2篇脱氮效果
  • 2篇污泥特性
  • 2篇硝化
  • 2篇硝化反硝化
  • 2篇活性污泥法
  • 2篇反硝化
  • 1篇生物脱氮
  • 1篇燃煤
  • 1篇燃煤固硫
  • 1篇燃煤固硫剂
  • 1篇污泥处理
  • 1篇污泥处理系统
  • 1篇污泥系统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对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樊艳丽
  • 3篇孔秀琴
  • 1篇赵凯
  • 1篇邢春霞
  • 1篇罗立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中污泥特性的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单级SBR法处理模拟高钙废水,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的过程中钙离子对COD,MLVSS,MLSS,SVI,污泥增长速率,污泥形态结构及生物相的影响,揭示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的过程中污泥量巨大的原因。采用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的方法,检测到在污泥培养期([Ca2+]=0 mg/L),COD去除率为98.1%,MLVSS和MLSS稳定在4 900~5 500mg/L,污泥增长速率为67 mg/(L·d),SVI为55~60 mL/g;在驯化处理期([Ca2+]=120~2 400 mg/L),COD去除率降至87.37%,MLVSS降至2 500 mg/L,MLSS增加至19 300 mg/L,污泥增长速率为212.31 mg/(L·d),SVI降至25 mL/g;在冲击期([Ca2+]=4 000 mg/L),COD去除率降至69.23%,MLVSS降至1 600 mg/L,MLSS迅速增加至24 200 mg/L,污泥增长速率为816.67 mg/(L·d),SVI降至14 mL/g。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絮体由松散变得密实,生物相由钟虫等指示性微生物变为不适应环境的胞囊结构。结果表明,随Ca2+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下降,MLSS迅速增加,MLVSS和SVI急剧缩小,说明活性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逐渐减少,而无机物组分逐渐增多;钙离子的加入促使系统碳酸平衡向右移动,使离子状态的钙大部分转化为难降解的碳酸盐,并附着于污泥絮体上,污泥绒粒被压缩,使污泥颗粒密实度及MLSS迅速增加,导致污泥排放量巨大。
樊艳丽孔秀琴牛佳雪
关键词:CA2+污泥特性活性污泥法
钙离子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钙离子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对于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680 mg/L,氨氮(NH4+-N)浓度为20 mg/L的自配模拟含钙废水,通过逐步增加钙离子(C...
樊艳丽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活性污泥系统
文献传递
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考察了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对于化学需氧量(COD)为680mg/L、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20mg/L的自配废水,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测定了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的总氮(TN)去除率、NH+4-N去除率、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累积量及污泥体积指数(SVI),并采用最大或然数(MPN)法测得亚硝酸菌、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钙离子质量浓度为480~1000mg/L时,SVI为25mL/g,污泥颗粒密实度较大,系统中硝酸菌与反硝化菌的数量均维持在104~105数量级,TN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NO-3-N累积量小于0.25mg/L,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这是实现较高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樊艳丽孔秀琴牛佳雪
关键词:钙离子活性污泥法
明胶厂剩余高钙污泥作为燃煤固硫剂的应用研究
2013年
明胶生产产业在废水处理工艺中产生大量剩余高钙污泥,采用该剩余污泥作为燃煤固硫剂,在高温管式电阻炉内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测定燃烧前和燃烧后样品中的硫含量确定该剩余污泥的固硫效果。通过单因素研究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和剩余污泥/煤样%等影响因素对固硫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达到较高固硫率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固硫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燃烧温度>剩余污泥/煤样%>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以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固硫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燃烧温度800℃,剩余污泥/煤样为3%,煤粉粒径60~90目,剩余污泥粒径90~120目。并且,当温度达到1150℃,煤粉粒径90~120目,剩余污泥粒径为60~90目,污泥/煤样(质量比)为3%时,固硫率可达62.78%,说明在高温下该剩余污泥保持较高的固硫率。将明胶厂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是较为合适的再利用方法,可有效缓解当前该污泥大量堆积污染环境的状况。
邢春霞孔秀琴赵凯罗立樊艳丽
关键词:燃煤固硫固硫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