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DCA循环在降低门诊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降低门诊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2018年3~10月84例门诊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龋齿治疗的患儿纳入此研究,将2018年3~6月42例实施PDCA前的全麻患儿作为对照组,2018年7~10月42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实施干预,实时进行监控、总结。比较2组患者麻醉复苏期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前相比,实施后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由54.76%降至16.67%。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门诊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麻醉质量得到提升。
- 赵楠樊林曾桀
- 关键词:PDCA循环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
- 家长陪同对口腔门诊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家长陪同对口腔门诊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七氟烷全身麻醉口腔治疗患儿120例,随机分为陪同组和未陪同组,每组60例。陪同组患儿在治疗前麻醉诱导期及治疗后苏醒期均有家长陪同,未陪同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均无家长陪同。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对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评分,并计算躁动发生率。结果陪同组PAED评分为(9.18±3.41)分,未陪同组PAED评分为(10.57±3.62)分,两组PAE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3)。陪同组躁动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非陪同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1)。结论治疗前麻醉诱导期及治疗后苏醒期有家长陪同,可减少患儿躁动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口腔治疗的满意度,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 王媛媛樊林
- 关键词:学龄前患儿七氟烷躁动陪同
- 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的“重医口腔”模式被引量:3
- 2018年
-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渐重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导致在口腔门诊就诊的伴随有全身各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由于新药、新技术的使用,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对传统口腔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创化、舒适化医疗的发展也对医生的知识结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总结了重医口腔无痛治疗中心开展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的模式,并对该模式及其涵盖的技术进行阐述。
- 樊林郁葱
- 关键词:口腔镇痛
- 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的四手操作规范护理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总结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程序,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通过2010~2017年工作经验总结,整理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资料。结果完成整理并推广后,四手操作能使护士主动参与配合治疗,与医师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增加了护士在工作中的自身价值。结论四手操作和口腔护士的出现,使椅旁健康教育能得到较好的落实,能有效进行感染控制,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成功。
- 周晶樊林胡渝
- 关键词:笑气吸入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
- 认知干预对口腔治疗儿童七氟烷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门诊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的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00例学龄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术前有效认知干预及其他常规全身麻醉手术护理。对照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手术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应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的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结果 PAED评分、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试验组分别为(10.27±5.11)分和(9.57±2.46)min,对照组分别为(13.17±4.55)分和(12.68±4.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3、1.980,P<0.01或0.05),苏醒期发生躁动、嗜睡试验组分别为21例、14例,对照组分别为34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0、3.245,P<0.01或0.05),恶心、呕吐试验组为2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345)。结论通过术前有效的认知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 樊林汪炜平
- 关键词:儿童七氟烷躁动
- 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口腔治疗行为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9年
- 牙科焦虑症表现为患者在口腔诊治时感到紧张、焦虑和害怕.DA在儿童时期的发生率很高,相当一部分患儿因恐惧口腔治疗而拒绝配合医生诊治,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可能成为长久的心理创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各领域,因其具有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等特征,适用于口腔门诊儿童的非药物性行为管理,从而提升患儿口腔治疗的依从性.文章通过具体临床研究阐述VR技术在儿童口腔治疗行为管理中的应用.
- 樊林郁葱
-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虚拟现实儿童依从性口腔治疗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非药物行为引导的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儿童由于其年龄、认知等因素影响,是牙科焦虑/畏惧症的高发人群,难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由于常规的行为管理效果欠佳,且采用药物对儿童进行行为管理的方式家属又表示担忧,从而延误了病情治疗。虚拟现实技术拥有的特性比较适合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行为管理。文章通过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减轻疼痛、缓解焦虑中的作用,从而介绍儿童口腔治疗非药物行为管理的进展。
- 冉龙宽樊林郁葱
- 关键词:虚拟现实儿童口腔行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