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洁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4篇脑梗
  • 4篇护理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电话随访
  • 2篇动脉
  • 2篇早期康复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随访
  • 2篇康复期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活质量
  • 2篇干预
  • 2篇出血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5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15篇梁洁
  • 11篇申春云
  • 8篇凌亚兴
  • 4篇高珠英
  • 3篇蔡林江
  • 3篇蔡雁飞
  • 2篇唐龙冲
  • 2篇陈湛愔
  • 2篇杨亮
  • 2篇高俊杰
  • 1篇谢冲稳
  • 1篇张小红
  • 1篇何小青
  • 1篇陈文荣
  • 1篇李元塔
  • 1篇岑磊
  • 1篇刘春兰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心电图杂志(...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296例进行现场调查,统计中青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中青年脑卒中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男女比例为1.53:1。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高血压病、动静脉畸形、酗酒等。结论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
申春云唐龙冲李元塔梁洁凌亚兴陈文荣
关键词:脑卒中流行病学
个性化干预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个性化干预对提高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预后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4月30日在某院神经内科因脑卒中住院后出院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8年5月1日-8月30日在同病区同类疾病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本宣教;实验组在基本宣教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电话(或微信)追踪随访实施个体化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H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达标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和辅助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BADL、IADL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p、HbAlc、LDL达标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可以达到提高二级预防依从性,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的目的。
崔静舒梁洁刘春兰何小青陆成红刘小宇
关键词:电话随访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湛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指导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年龄≥5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湛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通过控制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方法来进行预防干预,进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申春云梁洁凌亚兴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急性轻型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且符合急性轻型卒中的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7 d后的NIHSS评分情况,以及90 d后的mRS评分情况。结果:在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 h及7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90 d后的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轻型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申春云蔡林江高俊杰陈洪恩凌亚兴梁洁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血管再通患者75例,占87.21%;术后3个月随访后,死亡患者6例,占6.98%;80例存活,存活率为93.02%;86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3.26%;预后不良患者17例,占19.77%;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管再通级别与预后呈正比;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闭塞部位、NIH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应用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与此同时,血管再通级别与患者预后呈正比,而且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闭塞部位及NHI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
申春云高俊杰蔡林江陈洪恩梁洁凌亚兴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在康复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在康复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问题。方法选择2009-2011年于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照组采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护理质量分值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步骤不完整、操作方法错误、给药错误、压疮及输液相关事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分值为(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7±1.2)(P<0.01);且患者满意度亦较对照组高,(91.7%vs82.1%,P<0.01)。结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高珠英蔡雁飞张小红梁洁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康复科
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DL、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ADL、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定时用药、坚持合理饮食、定时定量康复训练、定时复查占比均为83.78%、89.19%、94.59%、97.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6%、64.86%、70.27%、6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电话随访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梁洁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任务导向性训练电话随访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年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梁洁杨亮蔡雁飞林焜芸高珠英申春云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3R强化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3R强化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3R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比较两组患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社会功能活动评分(FAQ)。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F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D患者实施3R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可促进患者社会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
梁洁
氯吡格雷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T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hs—CRP、TG、TC、LDL—C小于对照组,HDL—C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I-1、FIB显著降低,t—PA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PAI一1、FIB小于对照组,t-P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更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颈脂代谢异常、控制动脉硬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申春云梁洁岑磊谢冲稳凌亚兴陈湛愔
关键词:氯吡格雷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