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夏莲
- 作品数:98 被引量:261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甲状腺机能减退征患者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测定
- 2006年
- 目的了解红细胞膜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活性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征患者中的变化及该酶活性是否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逆转至正常,以确定该酶活性可否作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水平作用的一个指标。方法低温、低渗溶解红细胞,差速离心法制备红细胞膜悬液。酶活性以含酶的红细胞膜悬液水解底物ATP释放出无机磷的量表示,无钙条件下无机磷的产生量为Mg2+-ATPase活性,有钙条件下无机磷的产生量为总ATPase活性,二者之差为Ca2+.Mg2+-ATPase活性。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红细胞Ca2+.Mg2+-ATPas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但3月后,随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酶活性也随之恢复正常。结论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可作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水平作用的一个指标,用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辅助诊断。
- 栗夏莲翟绍忠
- 关键词:活性
- 畸形性骨炎1例报道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1例Paget骨病(Paget's disease of bone,PDB)患者诊治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提高及时治疗率,减少其致残率。方法整理1例PDB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X线片特征及病理特征,给予单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盐5 mg,3、6、9个月后观察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PDB患者经唑来膦酸盐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碱性磷酸酶、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显著持续下降。结论单次静脉给予唑来膦酸盐是治疗PDB的良好选择。提高医生对PDB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最佳手段。加强长期随访是治疗的重要一部分。
- 范保萍李丽丽栗夏莲
- 关键词:PAGET骨病误诊碱性磷酸酶
- MicroRNA-126对人正常肝细胞株脂代谢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循环中MicroRNA-126在1型和2型糖尿病影响肝细胞的糖代谢及对正常肝细胞系Chang liver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系为对象,设置MicroRNA-126 mimics转染组、MicroRNA-126 inhibitor转染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抑制组、转染试剂组与正常对照组。通过转染MicroRNA-126类似物及拮抗物,改变MicroRNA-126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croRNA-126的表达量;转染MicroRNA序列48 h后,继而胰岛素作用12 h,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每组肝细胞内TG和TC的含量。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icroRNA-126 mimics转染组较正常对照组的MicroRNA-126表达量显著增加(t=26.18,P<0.05),其余各组较正常对照组的MicroRNA-126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别(P=0.609)。胰岛素作用后,MicroRNA-126 mimics转染组、MicroRNA-126 inhibitor转染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抑制组、转染试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和TC含量无显著差别(F=1.074,0.436,均P>0.05)。结论 MicroRNA-126对正常肝细胞株TG及TC的代谢可能没有影响。
- 胡志为何亚非刘艳霞栗夏莲
- 关键词:脂代谢
- 甲亢病人血清及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观察了甲亢病人红细胞膜胆固醇及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 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甲亢病人31例(男14,女17),年龄15~57岁,平均35岁。均经临床及实验检查确诊。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25例(男12,女13),年龄20~59岁,平均32岁。
- 栗夏莲欧阳安周慕英苏天水王建波李晨成张玉凤
- 关键词:甲亢胆固醇红细胞膜血清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超声检查结果改变的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T2DM患者487例,健康体检(NC)者140名,比较两组心脏超声结果,分析T2D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将T2DM患者根据病程分组,比较各组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1)T2DM组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LPWTd)、左房径(LAD)、肺动脉环径(PA)较NC组增加(P<0.05),左室径(LVIDd)、右室径(RVIDd)、右房面积(RA-A)无明显改变;T2DM组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NC组减低,A峰增加(P<0.05)。(2)T2DM不同病程亚组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变,病程5~10年亚组E/A值较≤5年亚组减小,病程≥15年亚组E/A值、LVEF值较≤5年亚组减小(P<0.05)。(3)T2DM患者IVSTd、LPWTd分别与性别、BMI、糖尿病病程、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HDL-C、LVEF相关;LAD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HOMA-IR(C-P)、HDL-C、LVEF相关;与FPG、HbA1c、TG、SUA均无相关性,其中糖尿病病程是左室后壁增厚的危险因素,BMI是左房增大的危险因素。T2DM患者A峰、E峰、E/A值分别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相关,LVEF与NT-proBNP相关,其中年龄是A峰、E峰、E/A值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肺动脉增宽,随着病程进展,心脏结构改变不明显。T2DM患者心脏功能改变为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舒张功能减退更为显著。
- 王晓宇刘艳霞栗夏莲
- 关键词: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心脏超声
- 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 目的:报道一例经手术活检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激素和垂体影像学变化,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态随访我院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的激素治疗前后的临...
- 沈培培王丹萍黄婷保建基栗夏莲
- 文献传递
- Ⅱ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脂代谢研究
- 1998年
- 本研究测定了8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者51例,合并脑血管意外者32例),及51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其匹配正常人的血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E(ApoE)等。Ⅱ型糖尿病伴脑血管意外患者T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伴及不伴脑血管意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ApoB100和ApoE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ApoAI较对照明显降低,合并脑血管意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较不伴脑血管意外者ApoAI水平明显降低,Lp(a)在各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TG、ApoB100、ApoE升高、ApoAI降低与Ⅱ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发生,发展有关。Lp(a)与Ⅱ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鹏诺张苏河栗夏莲李凤良
- 甲亢周麻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1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甲亢周麻患者按发作时血钾浓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低钾组,对三组间各临床指标的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并根据相应的检验结果对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姜榴茗栗夏莲尹盼盼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糖尿病患者死因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郑丽丽杨明花余勤栗夏莲张会娟汪丽娟白悦心
- 关键词:糖尿病
- 单纯及合并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及丙二醛水平测定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组,n=40)、单纯糖尿病组(DM组,n=47)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DMCHD组,n=43)血清PON1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计算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水平。结果3组间比较,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DM组比较,DMCHD组BMI增大(P均<0.05)。DM组及DMCHD组PON1活性均低于NC组,MDA水平均高于NC组(P均<0.05),DMCHD组PON1活性低于DM组,MDA水平高于DM组(P均<0.05)。且PON1活性与MDA水平呈负相关(r=-0.544,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苏河李鹏诺付艳芹李青菊栗夏莲田晨光张东铭陈璐璐
- 关键词:对氧磷酯酶-1脂质过氧化2型糖尿病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