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蓓蓓
- 作品数:23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扬水曝气强化化学除磷无动力自动定量投加水质改善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扬水曝气强化化学除磷无动力自动定量投加水质改善装置,包括垂直放置于扬水曝气器密封舱之上的无动力投加装置和通过安装孔放入扬水曝气器筒体内的自动定量投加装置,无动力投加装置由上部药液储藏箱、恒压稳压管、药液输...
- 黄廷林柴蓓蓓
- 文献传递
- 低残油土壤中高效降油菌的筛选分离及其营养平衡被引量:9
- 2006年
- 为了更有效地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以低残油土壤为菌源,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反复驯化筛选后得到降解石油的高效菌,初步鉴定其为动胶菌属(Zoogloeasp.)。并对该菌种的营养平衡条件进行了初探。试验筛选出优势氮源为NH4NO3,氮磷比应控制在4∶1左右。
- 黄廷林柴蓓蓓宁亚平
- 关键词:高效降解菌营养平衡
- 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BCR化学连续提取法和EDTA铵盐单一提取法,考察了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灭菌,未灭菌,好氧,厌氧,添加还原药剂Na2SO3)对饮用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的含量及各形态(F1、F2和F3)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以及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分别是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形态分布变化以及上覆水体中铁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Cd和Zn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F1、F2和F3)含量占总量的比例[(F1+F2+F3)/T]均高于灭菌条件下;以EDTA单一提取法表征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十分显著,Cd和Pb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最高值分别可达24.96%和39.56%,而Zn和Cr的B/T值均小于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F1+F2+F3)/T]比值(y)和B/T比值(x)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96x+0.1388(R2=0.8704);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程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沉积物-水界面,随着重金属各形态的潜在环境效应的增强,重金属通过沉积物-水界面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的程度也随之加剧,对水源水库的水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 朱维晃黄廷林柴蓓蓓杨鹏药静岚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 环境条件变化下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5
- 2009年
-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 朱维晃黄廷林柴蓓蓓张玉政卢金锁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城市给水系统地震风险分析及震后供水被引量:5
- 2008年
- 汶川地震导致重灾区绵竹市给水系统严重受损,供水中断数日后逐渐恢复供水,结合数次地震对供水系统震损统计和经验,总结了城市给水系统各组成部分主要的震损形式.以西部大城市地表水给水系统为例,对水源水库、输水管渠、净水厂及给水管网进行了地震脆弱性分析;针对汶川地震后应急供水经验,提出了临时应急供水和系统恢复供水技术措施;震后居民临时安置房建设及用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确定了给水及消防设计方案.
- 卢金锁柴蓓蓓黄廷林韩晓刚
- 关键词:供水安全地震应急供水
-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09年
- 水库作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意义重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等问题,使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为城市供水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回顾了水源水库的水质问题。介绍了内源污染及突发性或周期性高强度水质污染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分析了其合理性。将现有的混合充氧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上覆水中N、P、有机物生物去除方法及污染沉积物修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 黄廷林柴蓓蓓
- 关键词:水源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扬水曝气
- 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及其多相界面过程研究
- 随着湖泊、水库等水源的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内源污染成为影响水源水质的主导因素。因此,研究多相界面体系特征及氮磷等营养盐在水体一沉积物多相界面的吸附,释放、迁移转化过程意义深远。
沉积物和水体物质交换相互作用最重要...
- 柴蓓蓓
- 关键词:水体沉积物污染物释放微生物作用水库水质
- 文献传递
- 石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17
- 2006年
-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三株高效石油降解菌GX1、GX2、GX3,初步鉴定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nmonas sp.)和动胶菌属(Zoogloea sp.).同时还研究了pH值、营养物质、油质量浓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株菌在初始pH值为7-9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86.7%,72.9%,64.7%;最佳氮源为NH4NO3,氮磷比大约控制在4∶1左右时,降解效果较好.在原油初始浓度较低时,降解率随石油浓度的升高而略有提高.不同菌株耐油程度不同.
- 黄廷林宁亚平柴蓓蓓
- 关键词:石油污染降解菌
-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的释放特性。将反应器密封后自然达到厌氧状态,温度与水库底部相近(7~8℃),进行未灭菌和灭菌两个系列对比试验,连续监测两个系列装置中NO3^-N、NO^2-N、NH4^+-N、TN、DO和pH的变化,并对试验前后沉积物中的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灭菌装置沉积物中总氮减少量明显多于灭菌装置,而上覆水中可监测总氮少于灭菌装置,说明在厌氧条件下氮元素会在微生物作用下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并通过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作用以气态形式释放出水体。试验前后对底泥表面的硝化、亚硝化、反硝化和氨化细菌的数量通过计数进行了比较,发现厌氧后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明显增多,说明厌氧过程中对氮释放起主要作用的是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 魏全源黄廷林李荣柴蓓蓓聂小保
- 关键词:沉积物氮释放微生物作用
- 水源水库沉积物多相界面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控制研究
- 沉积物内源污染是水源水库面临的突出问题。沉积物多相界面是内源污染发生的重要环境边界层。本文针对水源水库多相界面高静水压、低溶解氧、低温、贫营养等多重特性,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多相界面氮及溶解性有机...
- 柴蓓蓓
- 关键词:水源水库污染物迁移污染控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