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垒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仁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收缩蛋白变化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BPH)膀胱逼尿肌功能与收缩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BPH患者,按尿动力检查结果分为逼尿肌功能正常组30例,逼尿肌不稳定组21例。选择同期15例非尿路梗阻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逼尿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肌球蛋白在对照组、BPH逼尿肌稳定组和逼尿肌不稳定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6.67%和95.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在对照组、BPH逼尿肌稳定组和逼尿肌不稳定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73.33%和8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的分子基础。
- 张进生柳建垒刘宁渠渊罗静吴宗山冯超张前柴军刘春林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 双镜联合微创技术运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技术运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仁和医院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5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5例接受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即双镜治疗(观察组),另25例接受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如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16.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间质瘤可考虑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单一腹腔镜手术来说,双镜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对术后病情恢复有利。
- 涂春明董庆申柳建垒
- 关键词:胃镜胃间质瘤病检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2
- 2021年
- 目的探索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复发、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159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三组,观察1组的53例患者行TEP术,观察2组的53例患者行TAPP术,对照组的53例患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2组,住院时间短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术后48 h的CRP以及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组2组术后48 h的IL-6、CRP以及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2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校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治疗腹股沟疝时,运用TEP、TAPP术能够降低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相较于TAPP术,TEP术的安全性更显著。
- 涂春明董庆申柳建垒
-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 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收缩蛋白、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
- 研究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收缩蛋白及多种生长因子的关系。为保护...
- 柳建垒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病理特征
- 内外PTCD与胆管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管支架介入(BDSI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MOJ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n=40)与对照组(n=40),联合组行内外PTCD合并BDSIT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外引流PTCD并BDSI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LBI)、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白细胞、白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AST、ALT、TBA、ILBI、DBIL、TBIL均降低,联合组血清AST、ALT、TBA、ILBI、DBIL、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白细胞均降低,白蛋白均升高,联合组白细胞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效率(85.00%)、术后1年生存率(67.50%)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5.00%)、术后1年生存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PTCD并BDSIT治疗MOJ可快速引流梗阻胆汁,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应用于临床。
- 柳建垒涂春明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肝功能
- miR-155、CD1d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检测微小RNA-155(miR-155)和抗原递呈分子CD1d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探讨二者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并进行胃腺癌手术治疗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iR-155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1d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分析二者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胃腺癌患者PBMCs中miR-155与CD1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胃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Cox分析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miR-155在胃腺癌患者PBMCs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腺癌患者PBMCs中CD1d分子表达的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155、CD1d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腺癌患者PBMCs中miR-155和CD1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85,P=0.000);miR-155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55低表达组,CD1d高表达组胃腺癌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低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iR-155高表达、CD1d低表达是影响胃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腺癌患者PBMCs中miR-155高表达、CD1d低表达,与患者生存质量有关,或可作为胃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涂春明董庆申柳建垒
- 关键词:CD1D胃腺癌预后
- 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逼尿肌中多种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多种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前列腺增生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其中30例逼尿肌功能正常(稳定组),21例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组)。同时选择非尿路梗阻者15例为对照组,取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T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T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6.67%、90.48%及40.00%,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93.33%、90.48%及73.33%,稳定组、不稳定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73.33%、85.71%及53.33%,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TGF、NGF表达的增高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导致膀胱不稳定的分子学基础。
- 张进生柳建垒刘宁渠渊罗静吴宗山冯超张前柴军刘春林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逼尿肌BENIGNPROSTATE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LRG)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Advanced distal gastric cancer,ADG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DGC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RG组(n=31)与开腹组(n=31)。LRG组行LRG治疗,开腹组行开腹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术后1d TNF-α、IL-6、β-ep,1年、3年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LRG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G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1d LGR组TNF-α、IL-6及β-ep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RG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LRG治疗ADGC可达到与开腹术较为一致的疗效,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柳建垒涂春明李富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