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纳 作品数:21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HBx与Bcl-2家族 被引量:2 2004年 林纳关键词:BCL-2家族 核酸内切酶 细胞核 染色质 DNA降解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Ⅲ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子,X 基因结构的特殊性和高度保守性,提示其在 HBV 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目前已证实 X 蛋白不直接作用于双链 DNA,而主要通过和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影... 李丹 林纳 陈治新 陈丰霖 王小众文献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通路交叉作用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397、p130cas Y410和ERK总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使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使用RNA干扰降低FAK表达,观察FAK低表达对交叉反应和胃癌侵袭增殖的影响。结果 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在刺激前后无变化(P>0.05)。Fn刺激后,ERK总酪氨酸磷酸化增强了2.90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2.36倍(P<0.05),24 h MTT值升高了1.68倍(P<0.05);EGF刺激后,FAKY397磷酸化增强了2.75倍(P<0.05),p130cas Y410磷酸化增强了4.33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1.50倍(P<0.05),24 h MTT值分别升高了1.76倍(P<0.05)。转染FAK siRNA组细胞,FAK Y397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30倍(P<0.05);Fn刺激后,ERK总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66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37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的0.63倍(P<0.05);EGF刺激后,p130 Y410磷酸化只有对照组的0.49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48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0.77倍(P<0.05)。结论 EGFR和整合素信号在胃癌细胞中发生交叉反应,FAK是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阻断FAK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两条信号通路引起的胃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丁健 李丹 林纳 王小众 王承党 吴婷关键词: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整合素 HBV X基因对成人肝细胞HL-7702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HBV X基因与线粒体COXⅢ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X及空载体pCDNA3转染成人肝细胞HL-7702细胞,经过2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新细胞株,分别命名为HL-7702/HBx和H-7702/pcDNA3,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HBV X基因在HL-7702/HBx细胞内的稳定表达。抽提细胞总RNA进行半定量RT-PCR及分离细胞线粒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COXⅢ表达水平变化,并通过酶动力学方法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cDNA3-X转染后经G418筛选,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L-7702-HBx细胞能够稳定表达HBV X基因。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HBV X基因下调COXⅢ蛋白表达而不影响mRNA水平表达。酶动力学检测发现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HBV X基因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COXⅢ表达,HBx通过与COXⅢ相互作用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林纳 李丹 陈红英 陈治新 王小众关键词:HBX COX HBV X基因转染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HBVX基因转染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Bx瞬时转入HepG2细胞 ,以未转染的HepG2细胞及转染空载体 pcDNA3 的细胞为对照。RT PCR法检测HBx基因的表达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 ;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情况。β actin为内参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xL、c myc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pcDNA3 X转染HepG2细胞后 ,RT PCR扩增出HBVX片段 ,空质粒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HepG2细胞转染HBx基因后 ,相对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凋亡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转染HBx的细胞Bax、Bcl xL、c myc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空质粒组和未转染质粒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结论 :成功将HBx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 ,并在细胞中表达 ,转染HBx基因可同时上调Bax、Bcl xL、c mycmRNA表达 ,促进HepG2细胞凋亡 ,抑制增殖。 林纳 陈红英 张生君 李丹 陈治新 王小众关键词:HBX基因 BCL-XL 肝癌细胞凋亡 PCDNA3 脂质体转染法 乙型肝炎病毒PreS1蛋白与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1蛋白与人类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nascent-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alpha polypeptide,NACA)之间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交合实验验证PreS1蛋白和NACA在酵母细胞内的结合作用,利用离体结合实验证实二者在体外的结合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二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特异性结合。结果携带NACA基因的酵母同携带preS1基因的酵母交合后发生反应,LacZ活性检测菌落呈现蓝色,离体结合实验Western印迹中出现特异性结合活性反应条带,提示PreS1蛋白和NACA在体外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在13×103处出现蛋白条带,提示在哺乳动物细胞水平仍能检测到PreS1蛋白和NACA的特异结合。结论NACA与PreS1蛋白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特异性结合,推测NACA可能通过与PreS1蛋白的结合影响病毒黏附及反式激活等过程。 李丹 丁健 林纳 王小众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PRES1蛋白 乙肝病毒X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RRLsincPPT-hPGK-X-IRES-eGFP-WPRE(pRRL-X),并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以验证其在体外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HBV X基因的DNA片段,用IN-Fusion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RRL-X并鉴定,jet-PEI转染试剂与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浓缩、计算慢病毒颗粒的滴度;用慢病毒液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120 h后初步观察慢病毒颗粒的感染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BV X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HBV X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RRL-X。经293T细胞包装后,用慢病毒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120 h后被感染的细胞内可见强弱不等的荧光。结论成功构建HBV X慢病毒表达载体。 陈豪 李丹 林纳 黄月红 陈志新 王小众关键词:质粒 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属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结合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COXⅢ)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具体结合位点。方法构建pAS2-1-X变异体重组载体,醋酸锂转化法将其转入酵母细胞,通过PCR法及测序法证实目的片段转入酵母细胞;Westem blot法明确变异体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能否正确表达,滤膜转印法排除自身激活作用;固体培养基交合实验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检测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结果成功构建含HBx第1~72位氨基酸的变异体重组载体pAS2-1-Xl和第1~117位氨基酸的变异体重组载体pAS2-1-X2,测序及PCR均证实片段的正确性。Western blot证实变异体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可正确表达,且变异体蛋白无自身激活作用。交合实验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将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定位于72~117位氨基酸。结论通过酵母双杂合实验证实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定位于72~117位氨基酸,此结合区域的明确有望帮助进一步阐明X蛋白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并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李丹 陈治新 陈芸 林纳 王小众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X蛋白 结合位点 HBV X基因和X蛋白的功能 被引量:11 2006年 HBVX基因编码的X蛋白(PX)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HBV感染和肝细胞癌(HCC)发展的不同阶段,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PX参与调节病毒复制,显著影响肝细胞信号传导、新陈代谢、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周期调控和癌基因、抑癌基因等方面基因表达,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过程,造成细胞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凋亡. 王小众 林纳关键词:X蛋白 反式激活 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小干扰RNA对稳定表达X基因的正常人肝细胞株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HBVX蛋白(HBx)小干扰RNA(siRNA)重组表达质粒,观察其对稳定表达HBx基因的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HBx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两条针对全长HBx基因具有短发夹结构的siRNA序列,克隆至载体psiRNA—Hh1GFPze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X1和pX2,并以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Scr作为对照。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L-7702/HBx肝细胞株,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HBx的阻抑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水平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pX1和pX2构建成功。pScr、pX1、pX2分别转染入HL-7702/HBx细胞48h后,空白对照组HB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12和0.62±0.09,pX1组分别为0.33±0.10和0.19±0.0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4.73,P〈0.05;t=7.53,P〈0.05),pX2组分别为0.48±0.10和0.37±0.11,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2.39,P〈0.05;t=4.43,P〈0.05),但pXl组抑制效果强于pX2组(t=2.28,P〈0.05)。RNA干扰后细胞内ROS水平为5.00±0.38,Aqrm水平为33.864-0.50;空白对照组ROS为72.10±0.55,AWm为3.57±0.26(t=276.22,P〈0.05;t=107.15,P〈0.05)。结论靶向HBx的siRNA能特异性抑制HBx在HL-7702/HBx细胞中的表达,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AWm水平,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 黄嵘峰 林纳 陈红英 陈治新 王小众关键词:病毒蛋白质类 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