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海南岛全新世沙丘岩与海滩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岩环境 2021年 以海南岛沿海的全新世海滩岩和沙丘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滩岩和沙丘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机制。海滩岩胶结物主要由文石针和泥微晶高镁方解石组成,识别出三类胶结组构和五种成岩作用。沙丘岩胶结物主要由粒状低镁方解石组成,识别出三类胶结组构和四种成岩作用。海南岛全新世碳酸盐岩的野外产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组构所反映的成岩作用以及成岩环境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世以来,以热带滨海地表为主要成岩环境,以钙质胶结物及陆源碎屑为主要成分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式,该启示将对我们解译古碳酸盐胶结岩的成岩作用提供借鉴。 黄武轩 梁磊 梁定勇 林义华关键词:全新世 沙丘岩 海滩岩 成岩作用 琼州海峡西口早—中全新世海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古海平面重建意义 被引量:1 2023年 笔者在琼州海峡西口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新发现碳酸盐胶结岩,通过生物碎屑AMS14C同位素定年、全岩X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胶结岩的成岩时代为早—中全新世,具有等厚纤柱状环边胶结、重力悬挂胶结、马牙状胶结、(似)共轴增生胶结、非等轴胶结等5种胶结物特征;阴极发光环带具有广泛发育、环带密集,可见淡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咸淡水混合带,说明其成岩环境包括淡水渗流带、咸淡水混合带、海水渗流带、海水潜流带;结合其沉积主微量元素特征,其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为海岸沉积环境,滨岸沉积相障壁岛亚相,属于海滩岩。综合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珊瑚礁的海平面记录,重建了全新世琼州海峡西口地区海平面演化历史:9.9~6.7 ka BP海侵期、6.7~6.2 ka BP海退期、6.2~4.2 ka BP海侵期和4.2 ka BP至今的稳定期等四个阶段。 许国强 梁定勇 贾丽云 肖瑶 文玲 王明珠 李孙雄 陈波 符彩花 杜鹃 马波 高芳蕾 陈婕 林亚分 邢忠 林义华关键词:全新世 琼北儋州市洛基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19年 琼北儋州市洛基陆相火山盆地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系,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粗安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100.8 Ma,属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SiO2、Al2O3、Na2O、K2O偏高,而CaO、MgO、TiO2等偏低的特点;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异较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明源岩可能受到了俯冲组分的影响。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Pb同位素初始比值为206Pb/204Pb=18.4715~18.5193、207Pb/204Pb=15.6124~15.6484、208Pb/204Pb=38.4444~38.6097,初始Sr比值为0.7071~0.7086,Nd初始比值为0.5122~0.5125,εNd (t)值为-4.3^-0.9,T2DM为980~1259 Ma。综合研究认为,中基性火山岩源自经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并经历了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引发的拉张伸展环境中。 林义华 吕昭英 吕昭英 官军 袁勤敏 王超 官军关键词:早白垩世 锆石U-PB测年 琼北 海南1:5万番阳、五指山、营盘村、乘坡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22年 海南1:5万五指山等4幅区调测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首次将琼中长征农场一带的戈枕村组(Chg)厘定为晚二叠世的原地-半原地"S"型花岗岩,并在其中发现同时代的麻粒岩、片麻岩等深变质残留体;发现规模可观的稀土矿及一批金属、非金属矿(化)点;获得了一批高精度岩体年龄,将琼中牙代岩体、乘坡岩体时代分别厘定为中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中期,将五指山火山岩地层单位修定为岭壳村组(K1lk);发现了若干条形成于中-晚二叠世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项目成果应用广泛,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体现了较强的服务能力. 官军 官军 林义华 袁勤敏 林义华 袁勤敏 魏昌欣 吕嫦艳 汪焰华关键词:区域地质 海南岛北部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多文组的建立 被引量:14 2006年 在1∶25万琼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海南岛北部地区出露的一套早、中更新世形成的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研究,新创建多文组,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下段,分别代表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其层位比道堂组、石山组低,且岩性组合存在差异。对该组的分布范围、岩性、岩相、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龙文国 林义华 朱耀河 石春 周进波 吕嫦艳关键词:火山岩 更新世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 被引量:19 2005年 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根据沉积地层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海南岛存在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以九所-陵水断裂为界,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的三亚块体和中北部的五指山块体.二者的基底组成及特征明显不同,三亚块体的基底属南海-印支地块的一部分.五指山块体在早元古代末期地壳初步固结,形成古陆的雏形;中元古代大规模构造热事件(1.63Ga、1.4Ga)形成了海南岛中北部地区成型的、稳定的结晶基底;晚元古代(0.95Ga)构造活动相对和缓,已固结成型的古陆局部增生.此间深大断裂即开始活动并控制前寒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五指山块体的空间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中北部地区. 龙文国 丁式江 马大铨 林义华 莫位明 周进波关键词:前寒武纪 海南岛东部阳江红盆的沉积相研究 2004年 研究区沉积物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白垩系鹿母湾组、抱万组、白石岭组,据红盆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洪冲积平原相及湖相4种不同的沉积相,河道、片汜、泥石流、泥流、筛积沉积等10种不同的成因类型。盆内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和滨湖相3种不同的沉积体。 龙文国 朱耀河 林义华 莫位明关键词:沉积相 海南三亚地区全新世海滩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环境意义 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野外调查、薄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14)C年龄测试、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等,对海南岛南部海岸线上分布的三亚地区海滩岩的表面性质和胶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滩岩形成机制及形成的沉积古环境。三亚地区海滩岩由与现在海岸线平行的向海倾斜的低角度岩层构成,岩性为以浅褐色—灰黄色钙质胶结的含砾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以灰黄色钙质胶结的含生物屑砂质砾岩为主,其胶结物主要是钙质,主要由亚稳态碳酸盐相、高镁方解石以及文石组成,从扫描电镜和薄片来看,主要形态是针状、泥晶,是典型的海相潜水沉淀。海滩岩中贝壳AMS ^(14)C年龄结果为(4570±30)a BP,表明海滩岩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胶结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表现呈微弱的左倾轻稀土亏损型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不强,具有弱的Eu正异常,轻微的Ce负异常及弱的La正异常,Sr/Ba、Th/U、V/Cr、V/(V+Ni)及Sr/Cu比值特征指示了海滩岩形成于海洋环境和干旱气候条件。 林义华 林义华 魏昌欣 吕昭英 梁定勇 魏昌欣关键词:海滩岩 地球化学特征 全新世 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1 2022年 五指山火山岩位于海南岛中部略偏南,为一套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的火山岩系,前期研究对于这套岩石的归属存在不同的认识,将这套岩石时代归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本研究对这套火山岩进行了详细剖面测制,该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少量为英安质、玄武安山质和粗面安山质火山岩。对英安质角砾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02.3±1.3)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经岩性时代对比,将此套火山岩归为岭壳村组。这为海南岛白垩纪火山活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林义华 林义华 袁勤敏 吕昭英 胡在龙关键词:早白垩世 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1 2017年 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发育一套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的火山岩系,总厚度>2 299 m,岩性自下而上主要由英安质—流纹质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在TAS火山岩分类图上大部分落入流纹岩区,仅个别落入英安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区。岩石具有Si O2、Al2O3、Na2O、K2O偏高,而Ca O、Mg O、Ti O2等偏低的特点。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曲线,轻、重稀土分异较强,LREE/HREE=10.17~22.34(平均13.56)。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正常弧花岗岩浆的特点,推断其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 林义华 吕昭英 袁勤敏 王超 官军 胡在龙关键词: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