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45^#钢小方坯铸坯质量控制研究
- 2009年
- 针对某钢厂45#钢铸坯内部裂纹问题,对铸坯横断面不同位置处的夹杂物种类、数量、大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偏析形成的大型硫化物夹杂,以及铸坯进入空冷段后表面温度回升速度过大是造成铸坯内部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二冷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生产实践得出,采取优化连铸过程二冷制度的方法,可以对铸坯内夹杂物凝固行为加以控制,减少硫化物的偏析和大型硫化物的数量,实现对铸坯内部裂纹的控制。
- 余杰唐萍杨浩文光华胡道峰张悦马军马俊
- 关键词:45#钢小方坯二冷制度
- 加热条件和轧制过程温度对35K盘条组织的影响
- 2010年
- 盘条表层的魏氏组织是35K冷墩盘条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控制表层魏氏组织,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然后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工厂进行了不同轧制过程温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加热时间80-90min、均热温度1160—1220℃、终轧温度820-840℃和吐丝温度800~820℃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盘条组织均匀、表层魏氏组织小于1级,有效地防止了冷镦开裂。
- 杨浩唐萍文光华孙维汪开忠吴坚
- 关键词:魏氏组织奥氏体晶粒
- 加热条件和轧制过程温度对35K盘条组织的影响
- 2010年
- 盘条表层的魏氏组织是35K冷墩盘条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控制表层魏氏组织,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然后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工厂进行了不同轧制过程温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加热时间80~90min、均热温度1160~1230℃、终轧温度820~840℃和吐丝温度800~820℃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盘条组织均匀、表层魏氏组织小于1级,有效地防止了冷镦开裂.
- 杨浩唐萍文光华孙维汪开忠吴坚
- 关键词:盘条冷镦魏氏组织奥氏体开裂
- 45号钢钢水洁净度的控制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南钢45号钢的主要问题是铸坯和轧材裂纹率高,轧材易在热墩或热墩后的机加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究其原因是由于钢中大量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夹杂使得其塑性、韧性及疲劳强度降低、加工性能变坏所致。因此,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和出钢过程温度、增加软吹氩时间、在LF炉中提前造白渣以及加强保护浇注等措施,降低了45号钢钢中夹杂物的数量,有效的避免了加工开裂。
- 王端军张悦胡道峰唐萍杨浩
- 关键词:45号钢脱硫
- 优化保护渣改善冷镦钢铸坯表面质量被引量:7
- 2010年
- 钩型振痕是某厂生产35K冷墩钢铸坯表面的主要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保护渣的润滑性能不良造成。钩型振痕一方面会使铸坯表面产生夹渣、裂纹和皮下气孔等缺陷;另一方面,由于该处传热不好会使局部奥氏体晶粒粗大和微观组织发展而产生组织不均匀的现象,引起轧材冷镦开裂。因此,通过优化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性能,改善保护渣的润滑性能,铸坯钩型振痕得以消除,振痕处组织的不均匀性得到控制,为后续的轧钢过程提供了合格的铸坯。
- 杨浩唐萍孙维汪开忠吴坚许建张杰新
- 关键词:保护渣
- SWRCH35K冷镦钢盘条表面组织异常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实验室研究结合工业性试验的方法,分析SWRCH35K冷镦钢热轧盘条表层微观组织异常现象。结果表明盘条表层异常微观组织为魏氏组织,魏氏组织是钢的过热缺陷组织,该组织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显著降低,钢易冷镦开裂。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后,SWRCH35K冷镦钢热轧盘条表层微观组织的均匀性得到提高,冷镦性能得到改善。
- 孙维汪开忠高长松唐萍杨浩
- 关键词:冷镦钢盘条
- 45号钢中氧化夹杂物行为研究
- 2011年
- 南钢45号钢的主要问题是铸坯和轧材裂纹率高,轧材易在热墩或热墩后的机加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究其原因是由于钢中大量的氧化夹杂物使得其塑性、韧性及疲劳强度降低、加工性能变坏所致。因此,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和出钢过程温度以减少氧化夹杂物生成、增加软吹氩时间以促进夹杂物的上浮和去除、加强保护浇注以防止钢液二次氧化等措施,降低了45号钢中氧化夹杂物的数量,避免了加工开裂。
- 唐萍杨浩胡道峰张悦王端军
- 关键词:45号钢
- 35K冷镦钢表层组织异常行为控制研究
- 冷镦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镦加工成型工艺生产互换性较高的标准件用钢。随着对外出口日益增多,汽车、石油、机械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紧固件和冷镦成型零配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在对用于制造该类产品的冷镦钢的性能与可靠...
- 杨浩
- 关键词:魏氏组织奥氏体晶粒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