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蕾

作品数:2 被引量:7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水稻产量
  • 1篇氮流失
  • 1篇营养品质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流域
  • 1篇尿素
  • 1篇农业面源
  • 1篇农业面源污染
  • 1篇污染
  • 1篇流域
  • 1篇面源
  • 1篇面源污染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控释
  • 1篇湖流
  • 1篇还田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吴良欢
  • 2篇杨春蕾
  • 2篇袁玲
  • 1篇曹小闯
  • 1篇梁新强
  • 1篇张宣
  • 1篇李英才
  • 1篇杨静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太湖流域控释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研究控释包膜尿素(硫磺加树脂包膜尿素SPCU、树脂包膜尿素PCU、硫磺包膜尿素SCU)和普通尿素PU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水体氮含量的影响,为水稻氮素减控施肥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不同氮肥品种对稻田田面水和地下水氮影响较大,与普通尿素(PU)处理相比,SPCU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灌浆期之前田面水和地下水总氮、氨氮及硝氮的浓度;三种控释肥处理下水稻的产量均比PU处理高,其中SPCU处理最高,比PU处理增产19.7%;SP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达40%,比PU处理高75.4个百分点。因此,从氮肥利用率及环境安全角度出发,SPCU是水稻生产中比较理想的氮素肥料。
杨春蕾袁玲李英才梁新强吴良欢陈宏坤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氮流失水稻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2
2013年
为阐明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表现特性,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常规水作(CFC)为对照,通过长期定位试验(2001—2010年)研究了覆膜旱作(PFMC)、裸地旱作(NMC)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精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糙米中铁和锌含量的影响。2008—2010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值)表明,与CFC相比,PFMC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8.0%,精米中总氨基酸含量下降3.5%,精米中蛋白质,糙米中铁锌含量与CFC处理差异不显著;NMC处理产量显著下降5.1%,蛋白质、总氨基酸和铁含量分别下降4.4%、9.3%和11.9%。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CFC条件下,产量增加了113.6kghm2;NMC条件下,产量增加142.6kghm2;PFMC条件下,产量增加522.1kghm2;3种栽培方式产量平均增加3.3%,糙米中的铁和锌含量平均增加3.1%和6.4%,精米中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PFMC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中铁、锌含量。
袁玲张宣杨静杨春蕾曹小闯吴良欢
关键词:覆膜旱作秸秆还田营养品质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