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水
-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ilSon病蛋白及其基因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改变
- 2000年
-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外科手术获得3例WD患者、2例对照者的肝活检标本,利用胶原酶温育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裂解离心后,使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行SDS-PAGE电泳,分离WD蛋白;以抗人WD蛋白抗体为第一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肝细胞WD蛋白进行Westem-blot印迹检测,观察特异性条带数目、密度深浅和分子量大小;同时采用荧光PCR技术,筛查所有研究对象WD基因8号外显子(exon8)的突变情况,对异常者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WD患者及对照者肝细胞WD蛋白Westem-blot检测均表现为特异的155kDa条带,3例WD患者中1例无明显变化,另2例出现155kDa条带密度降低,仅有对照组密度的1/3~1/2,提示这两例患者的WD蛋白在肝内表达异常;荧光PCR筛查发现1例患者存在exon8Arg778Leu突变,DNA直接测序证实为2273G→TG杂合突变.结论WD基因蛋白产物在WD患者肝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这可能与WD基因Arg778Leu位点突变有关,直接检测WD基因蛋白产物有助于研究WD的发病机制.
- 侯国庆梁秀龄黄帆陈嵘欧翠华杨春水王莹闫振文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蛋白质类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表达产物及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s disease,WD)的发病机理。方法 将活检获得的 WD患者肝标本体外分离、培养肝细胞 ,应用 Western印迹法对 WD患者肝细胞 WD蛋白进行检测 ,同时扩增其基因组 DNA并直接测序。结果 3例 WD患者中有 2例出现肝细胞 WD蛋白特异条带密度降低 ,DNA测序发现其中一例患者存在 ATP7B778位点 CGG→ CTG(Arg778L eu)杂合突变及 770位点 CTC→ CTG改变。结论 WD基因在 WD患者肝细胞的蛋白表达存在异常 ,可能与 ATP7B基因突变有关。
- 侯国庆梁秀龄陈嵘杨春水黄帆闫振文徐评议王莹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基因表达基因突变
- 无铜蓝蛋白血症被引量:1
- 2000年
- 无铜蓝蛋白血症 (aceruloplasm inemia)是一种新认识的由于铜蓝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临床特点为视网膜和基底节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生化特点为血清铜蓝蛋白缺失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铁代谢障碍。
- 闫振文杨春水梁秀龄
- 关键词:铜蓝蛋白铜铁基因突变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改变
- 2001年
- 侯国庆梁秀龄杨春水陈嵘王莹黄帆欧翠华徐评议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
-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01年
- 闫振文石铸梁秀龄杨春水任廷文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误诊消化系统疾病
- 混合性脑卒中1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 1例经头颅CT证实的混合性脑卒中的资料。结果 按发病率的高低分别为 :出血梗死型 ( 1 1 6例 )、梗死出血型 ( 2 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型 ( 1 4例 )。本组病例占同期脑血管病例的 1 2 .1 % ,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引起混合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结论 混合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病情相对较重、临床表现复杂 ,在实际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 龚建祖杨春水
-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CT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rg778Leu突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研究被引量:2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disease ,WD)基因的突变热点Arg778Leu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PCR检测 6 6例WD患者和 30例对照患者的WD基因 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 ,把 6 6例WD病人分为突变组和无突变组与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血清铜、铜蓝蛋白、2 4h尿铜等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 6 6例WD患者中检出 5例突变纯合子和 2 1例突变杂合子 ,其余 40例无该突变 ;30例对照患者均无该点突变。突变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8 5 8岁 ,无突变组平均发病年龄为 14 6 1岁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3)。患者性别 ,以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 ,血清铜、铜蓝蛋白及 2 4h尿铜水平与该突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Arg778Leu突变与发病年龄有关 ,该突变使WD患者的发病年龄推迟 ;性别、首发症状及铜生化水平则与该突变无关。
- 黄帆梁秀龄王莹徐评议杨春水阎振文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在皮肤成纤维细胞株转染后的表达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在核酸水平检测并证实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WD)基因可以在Me32aT2 2细胞株中得到有效表达 ,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WD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 WD导入无血清的Me32aT2 2 /2L细胞株 ,RT PCR在核酸水平检测WD基因在Me32aT2 2 /2L细胞株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的Me32aT2 2 /2L细胞株中可检测到WDcDNA表达 ,而在未转染的Me32aT2 2 /2L细胞中RT PCR检测结果呈阴性。结论 WD基因转染至Me32aT2 2
- 闫振文梁秀龄杨春水侯国庆徐评议陈嵘黄智恒黄帆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高血糖加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自由基作用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自由基在高血糖加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左大脑中动脉梗死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在证实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基础上 ,检测正常和高血糖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自由基水平。结果 :(1 ) MCAO后 2小时 ,高血糖组的神经细胞缺血损伤程度分级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 ,MCAO后 2 4小时 ,高血糖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正常血糖组 ;(2 )用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Spin Resonance,ESR) PBN自旋捕捉技术直接测定缺血区脑组织自由基水平 ,发现 MCAO后 6小时 ,高血糖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 ;(3)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缺血后 2、6、2 4小时均显著减低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在缺血后 6、2 4小时显著增高。结论
- 杨春水陈涛
- 关键词:高血糖脑缺血电子自旋共振自由基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8号内含子的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分析Wilson病 (WD)基因 8号内含子的序列结构 ,探讨 8号内含子与W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10个正常人、2 0例WD患者及其 12个亲属含WD基因 8号外显子 8号内含子 9号外显子 (8E 8I 9E)的DNA片段 ,进行直接测序。将测得的序列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① 8号内含子的长度为70 3bp ,GC含量为 42 7%。②存在一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和 7个正、反向重复序列。③在 132 137位核苷酸有一TATAbox ,其下游有一个编码 82个氨基酸的开放性阅读框架 (ORF)。④ 40 8、487位核苷酸存在G(A)多态。⑤ 5’端序列为GTAAC ,3’端序列为CCTAG ,剪接分枝点序列为TTTCGAT。结论 正常人、WD患者及其亲属的WD8号内含子序列和结构无差异 。
- 杨春水梁秀龄闫振文徐评议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内含子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