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综合征
  • 3篇急性
  • 3篇夹层
  • 2篇有机磷
  • 2篇诊治
  • 2篇中毒
  • 2篇通气
  • 2篇农药中毒
  • 2篇全麻
  • 2篇全麻术
  • 2篇全麻术后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患者
  • 2篇主动脉夹层患...
  • 2篇麻醉
  • 2篇急性期

机构

  • 13篇南华大学
  • 4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7篇杨吉军
  • 8篇桂培根
  • 5篇谢礼
  • 5篇王德明
  • 4篇曾钧发
  • 4篇黄治家
  • 3篇肖宏
  • 3篇李方
  • 3篇言彩红
  • 3篇骆志清
  • 2篇吴昆鹏
  • 2篇李高升
  • 1篇言彩虹
  • 1篇李检生
  • 1篇左骑
  • 1篇颜丽
  • 1篇罗勇
  • 1篇张秀芳
  • 1篇段世英
  • 1篇张群峰

传媒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2篇中华腹部疾病...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第二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磷中毒病人乙酰胆碱酯酶的动态变化
<正>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病人106例,我们对这106例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及详细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动态变化测定,并积累了完整的资料,试图以AChE的变化来揭示中...
杨吉军李高升
文献传递
耳鼻喉科患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体会被引量:7
2013年
总结了200例耳鼻喉科患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体会。包括了保持呼吸道通畅,躁动的预防和处理,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及出PACU的相关指导。认为做好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对患儿有重要意义。
谢礼杨吉军
关键词:耳鼻喉科护理
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治被引量:3
1997年
呼吸衰竭是有机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呼衰的类型分中枢性呼衰与周围性呼衰,除以上呼衰类型外近年来又发现一种有机磷中毒呼衰新类型一中间综合征。它发生于中毒症状缓解后的恢复期,易误诊为反跳,病死率很高,现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将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述如下:
杨吉军田身才张秀芳靳鸿江
关键词:农药中毒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下调蛋白激酶C-β对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下调蛋白激酶C-β( PKC-β)是否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方法3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肾病组和治疗组,肾病组与治疗组用链脲佐菌素( 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除对照组和肾病组外,治疗组给予PKC-β抑制剂10 mg/( kg·d)灌胃,共2周。2周后检测大鼠尿蛋白和肌酐,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建模成功后,大鼠尿蛋白增加,肾脏巨噬细胞浸润增加,肾小管间质明显损害,MCP-1和MIF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 <0.05);经过PKC-β抑制剂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明显下降,MCP-1和MIF 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与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MIF和PKC-β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 <0.05)。结论下调PKC-β通路可以拮抗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CP-1和MIF水平,可减少尿蛋白的漏出。
邓明华杨吉军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应用体外循环膜人工氧合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被引量:1
2020年
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70%[1]。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方案个体化现象突出,故临床医生迫切需要结合现有文献及诊治经验,以提高此类疾病的治愈水平。本案例是近期发生在我院第一个使用体外循环膜人工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成功救治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李欣欣王裕勤杨吉军段世英万路刘勇红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必净对严重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ARDS诊断标准选择40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必净配合机械通气的综合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和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常规治疗组),对两组TNF-α水平、相关机械通气指标和转归(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血必净治疗组患者TNF-α水平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而治疗有效率亦较常规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配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肺挫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法,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曾钧发桂培根左骑言彩虹李检生颜丽黄治家杨吉军
关键词:血必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机械通气时间
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全组诱导后均以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术毕A组用0.4~0.8mg纳洛酮催醒,B组给予0.2~0.4mg纳洛酮催醒,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平均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潮气量(VT)的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拮抗后f、HR、VT均增加,A组HR显著加快,MAP显著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拮抗后A组5例出现躁动、恶心呕吐,B组3例。结论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全麻术后催醒,拮抗呼吸抑制及催醒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杨吉军谢礼王德明桂培根张群峰
关键词:全身麻醉纳洛酮腹腔镜苏醒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
杨吉军谢礼桂培根王德明
关键词:房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镇静辅助治疗急性期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辅助治疗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T0-T6)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治疗24h内地尔硫卓和吗啡的用量、治疗1周内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与T0时点相比,D组在T1-T6时点RR和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在T1-T6时点RR和Sp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24h吗啡及地尔硫卓用量少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D组患者1周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镇静时呼吸抑制作用弱、降压和镇痛药物用量少和谵妄发生率低.优于咪达唑仑镇静.
杨吉军谢礼桂培根王德明
关键词:咪达唑仑主动脉夹层镇痛
不同预充氧方式对重症患者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预充氧方式对重症患者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90例入ICU需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鼻导管给氧组(鼻导管组),球囊面罩给氧组(球囊面罩组)和改良声门上给氧组(声门上组)各30例。记录3组患者预充氧前(T0),预充氧5min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MAP、HR、SPO2数值,插管一次性成功的例数,观察插管过程中返流误吸、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 T0~T1时刻ΔSPO2上升值声门上组大于球囊面罩组,球囊面罩组大于鼻导管组(P<0.05);T2、T3时刻ΔMAP,ΔHR,ΔSPO2鼻导管组大于球囊面罩组,球囊面罩组大于声门上组(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声门上组高于球囊面罩组及鼻导管组(P<0.05);返流误吸发生率球囊面罩组大于鼻导管组及声门上组(P<0.05);严重呛咳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鼻导管组、球囊面罩组、声门上组(P<0.05)。结论改良声门上给氧更有利于重症患者清醒气管插管。
杨吉军谢礼桂培根许雪峰王德明
关键词:重症患者气管插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