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锟
-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部分各向异性值均值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3 d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组2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周、2周和4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及治疗后4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和3 d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和治疗后4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高连军孙迎春李建军白帆李鹏锟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情况和药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198例卒中合并Hhcy的患者(卒中组),1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型。分析两组之间的MTHFR分布差异、高血压伴发情况,以及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MTHFR分布情况;对Hhcy卒中患者采用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卒中组MTHFR基因纯合型CC、杂合基因型CT和TT分布频率分别为7.6%、33.3%和59.1%,对照组分别为19.1%、54.3%和26.6%,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组伴发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86.9%比35.6%)。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可降低大多数患者Hcy水平;但3组不同基因型的卒中患者降低Hcy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欠佳,以TT基因型者为主。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Hhcy患者的MTHFRC677TT基因型多见,伴发高血压比例高。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治疗对大部分Hhcy卒中患者有降低Hcy的作用,而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服药周期或者增加给药种类。
- 杜晓霞肖琳孙蓉王强米海霞李晁金子李鹏锟梁林刘志忠宋鲁平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卒中高血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参数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参数对于判断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77例经VFSS诊断的脑损伤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专业吞咽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如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等)、调整进食姿势(如吞咽前误吸的患者可低头吞咽等)、行为治疗(如对于吞咽中误吸可进行声门上吞咽、环咽肌开放不全的患者进行门德尔松法)和口颜面肌肉的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2周)。经3个月的吞咽训练后,再次进行VFSS检查,分别进食3ml液态钡食、10ml液态钡食、10ml半固体(酸奶)钡食、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钡食,确定能否完全经口进食。根据入组3个月后患者能否完全经口进食,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能完全经口进食,41例)和预后不良组(不能完全经口进食,36例)。分别采集患者VFSS参数,并记录3个月后各种食团吞咽时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舌骨上抬幅度、舌骨前移幅度,并对2组患者的VFSS参数及其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3ml液体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0.88±0.18)、(0.40±0.21)和(0.61±0.11)S]较预后良好组[(0.75±0.16)、(0.26±0.17)和(0.53±0.13)S]明显延长,其舌骨上抬幅度[(1.19±0.38)cm]较预后良好组[(1.54±0.53)cm]明显减小,且组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及10cmm^3固体(1/4包钡蛋糕)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均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时的咽传送时间及舌骨上抬幅度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吞咽同类食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吞咽10cm^3�
- 张欣蒋贵钧李鹏锟张小年
- 关键词:脑损伤吞咽障碍预后
- 3049例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年、2011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13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 陈爽李鹏锟卢虎英郭秀花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影响因素
- 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痉挛型膀胱逼尿肌压力的即时影响
-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恢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型膀胱逼尿肌压力的即时影响,探讨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电生理相关机制,为临床处理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问题提供一些借鉴。方法:从我院2008-2011年度之间选取男性恢复...
- 卢虎英李鹏锟刘兰群陈洪雷
- 关键词:督脉电针脊髓损伤逼尿肌
-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参数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了解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参数对于判断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取77例经VFSS诊断的脑损伤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专业吞咽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如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
- 张欣蒋贵钧李鹏锟张小年
- 关键词:脑损伤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 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痉挛型膀胱逼尿肌压力的即时影响
- :观察督脉电针对恢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型膀胱逼尿肌压力的即时影响,探讨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电生理相关机制,为临床处理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方法:从本院2008-2011年度之间选取男性...
- 卢虎英李鹏锟刘兰群陈洪雷
- 关键词:督脉电针电生理机制临床疗效脊髓损伤
-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数量变化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6-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和脑出血患者26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DCs各亚型的比例。结果三组间外周血中D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亚型的比例具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骨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比例下降(P〈0.05),脑梗死患者pDCs比例降低更加显著(P〈0.001)。根据NIHSS评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分别分成NIHSS≤7组和NIHSS〉7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NIHSS〉7组pDCs的比例均低于NIHSS≤7组(P〈0.05),但NIHSS〉7组mDCs比例与NIHSS≤7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DCs亚型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 于艳陈惠杨祖福张念王文竹赵立希白帆荆瀛黎李鹏锟
- 关键词:脑卒中脑出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 横贯性脊髓炎所致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横贯性脊髓炎造成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共76例,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情况、造成脊髓损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将患者按照脊髓损伤程度分为两组,分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15例)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61例),统计年龄、性别、损伤节段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分析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全性脊髓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主要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80.3%)。累及的脊髓节段以胸髓为常见,共37例(48.7%),其次为颈髓29例(38.2%)和腰髓10例(13.1%)。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发病部位关系密切,当脊髓损伤发生在颈髓、胸髓、腰髓时,造成的损伤程度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颈髓、腰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髓与胸髓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胸髓、腰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发病部位关系密切。当脊髓损伤发生在颈髓和腰髓时,主要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生在胸髓时,损伤程度无明显区别。
- 徐俊峰汤涛朱明跃杜婷婷富路李鹏锟孙岚王征美
- 关键词:脊髓炎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电解质变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热组与对照组血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钠、氯、钙水平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除血钾水平与体温无关外,血钠、氯、钙水平与体温均呈负相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后血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血钠、氯、钙水平明显下降。
- 卢虎英李鹏锟陈爽刘兰群陈洪雷
- 关键词:脊髓损伤发热体温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