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传
-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黄疸性胰腺癌及壶腹癌的早期诊断(附8例报告)被引量:3
- 1995年
- 近年来,作者收治B超发现的胆道扩张8例,分别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CT、内镜等检查,发现其为无黄疽性早期壶腹周围癌。术前有3例内镜活检证实。8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胰腺癌卫例,壶腹癌6例,乳头部绒毛腺管腺瘤Ⅱ~Ⅲ级1例,配合其他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组8例中1例胰腺癌病人生存9年死亡,余均仍存活,3年以下4例,3~5年1例,5年以上2例。本组病人早期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和发热,或上腹痛合并发热。对仅有上腹不适、隐痛、胀痛为主诉的病人不应忽略B超检查。B超早期图像有两种,即单纯胆道扩张型和胆道扩张占位型。在各种检查方法中,作者认为CT和内镜对早期诊断帮助较大。
- 李占元李志坚李鲁传徐克森
- 关键词:胰腺肿瘤壶腹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胃大部切除术后逆行性空肠套叠1例
- 2001年
- 李鲁传戴勇宋德余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并发症
- 胃癌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测定了16例胃癌及14例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胃癌及大肠癌病人术前1天RCR、T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R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5天各项指标变化不大;术后14天胃癌及大肠癌病人RCR,TRR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而RICR显著低于术前1天(P<0.05),但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切除肿瘤对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有益的,临床医师应注意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
- 宋德余李鲁传李占元时庆
-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胃肿瘤大肠肿瘤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附50例报告)被引量:15
- 1999年
- 目的 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腹股沟疝.方法 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腹股沟疝50例,不切开疝囊,用锥形疝环填充物将疝囊推入腹腔,然后用补片平放于精索后方.结果 该技术较传统方法创伤小、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经术后随访和影像学观察,效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的病人,尤其适用于老年和复发疝的病人.
- 徐克森吴小鹏李克姜希宏智绪亭姜旭生戴勇徐峰曾庆东李鲁传张继广张宗利何庆泗李传福
-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疗法外科治疗
- 胰腺癌区域化疗和全身化疗时5-Fu在门、体静脉血中的动态分布及差异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为胰腺癌区域化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方法 15例手术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行转流术后 ,分别经区域动脉或体静脉快速推注 5 Fu 10 0 0m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门、体静脉血中 5 Fu的浓度。 结果 区域化疗组门静脉血中的 5 Fu浓度在 6 0min以内显著高于体静脉血中 5 Fu的浓度 ,也显著高于同期全身化疗组门静脉血中 5 Fu的浓度 ;而体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略低于同期全身化疗组。 结论 胰腺癌区域化疗可提高胰腺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 ,而体静脉血中的化疗药物浓度可保持在较低水平 。
- 李占元吕斌吴清李鲁传
- 关键词:胰腺肿瘤5-氟脲嘧啶门静脉血
- 胰腺癌区域化疗最佳动脉途径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 为胰腺癌区域化疗选择合理的动脉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胰腺癌开腹后探查不能切除的病例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5-66岁,分为五组,Ⅰ组:腹腔干组,由胃左动脉插管进入腹腔干5例;Ⅱ组;胃十二指肠组,24例;其中ⅡA组9例,由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ⅡB组15例,插管直接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Ⅲ组:胃网膜右动脉组,直接插入该动脉,5例;Ⅳ组:脾动脉组,进行脾动脉逆行插管,5例。结果 注入亚甲基蓝5min腹腔干组可见胃大弯近贲门处染色;ⅡA组见胃大弯染色自幽门至胃网膜左右交界处,大网膜/十二指肠起始部、降部及胰头部明显染色;脾动脉组见胰尾染色。注入亚甲基蓝30分钟后腹腔干组见胰头及十二指肠起始部及降部淡染;ⅡB组见一例体部染色,另外14例染色范围无改变;脾初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胰头癌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首选,可根据情况选择直接插管或经胃网膜右动脉进入该动脉。胰体尾癌应通过脾动脉插管化疗。
- 李占元崔永李鲁传
- 关键词:胰腺癌区域化疗动脉途径胃十二指肠动脉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选择性地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10-01-2013-01-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150例PTMC患者(不包含因复发手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3%(53/15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被膜侵犯和临床分期cN1者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2.466,P=0.010)、被膜侵犯(OR=1.632,P=0.005)、临床分期(OR=2.070,P=0.001)同样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独立危险因素均不具备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16.3%,7/43)明显低于具备任一危险因素者(43.0%,45/107),P=0.002。结论 PTMC患者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被膜、临床分期cN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具备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有必要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
- 王斌孙海清陈波吕斌李鲁传张强波曾庆东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6
- 1998年
- 为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了3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疾病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人(P<0.001),术后5天变化不大,术后14天较术前1天明显增高(P<0.05),但尚未恢复正常。提示解除胆道梗阻及切除肿瘤有助于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 宋德余李鲁传李占元
- 关键词:免疫功能阻塞性黄疸手术T淋巴细胞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比较 32例健康成人与 67例胃癌患者术前的血液流变学。 67例胃癌患者分为根治手术组与姑息手术组 ,观察两组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根治手术组术前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 ,姑息组显著高于根治组 ,根治组术前显著高于术后。结论 :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可早期发现复发 。
- 张波李鲁传李占元
- 关键词:胃癌血液流变学外科手术
- 难治性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被引量:6
- 2018年
-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甲状腺癌绝大部分起源于滤泡细胞,如乳头状甲状腺癌.
- 邢家亮李鲁传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内分泌系统实体肿瘤滤泡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