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昌

作品数:101 被引量:730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政治法律
  • 24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政府
  • 12篇政治
  • 8篇知识
  • 7篇应急
  • 7篇共治
  • 7篇城市
  • 6篇政党
  • 6篇公共治理
  • 5篇行政
  • 5篇应急管理
  • 5篇公共政策
  • 4篇社会
  • 4篇逻辑
  • 3篇信息与通信技...
  • 3篇政策网络
  • 3篇政府间
  • 3篇执政
  • 3篇治理网络
  • 3篇社会建设
  • 3篇社会治理

机构

  • 99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莱顿大学

作者

  • 99篇李瑞昌
  • 2篇杜钰
  • 1篇付春
  • 1篇郑晓华
  • 1篇陈志敏
  • 1篇张骥
  • 1篇徐以骅
  • 1篇焦佳凌
  • 1篇黄河
  • 1篇刘淑华
  • 1篇孙德刚
  • 1篇苏长和
  • 1篇丁靖靖
  • 1篇汤啸天
  • 1篇潘忠岐
  • 1篇郑长忠
  • 1篇沈逸
  • 1篇熊易寒
  • 1篇薄燕
  • 1篇宋国友

传媒

  • 6篇理论与改革
  • 5篇复旦学报(社...
  • 5篇公共行政评论
  • 5篇复旦公共行政...
  • 4篇浙江学刊
  • 4篇江苏行政学院...
  • 4篇中国应急管理
  • 4篇复旦政治学评...
  • 3篇中共浙江省委...
  • 3篇人文杂志
  • 3篇学术月刊
  • 3篇广东行政学院...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经济社会体制...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岭南学刊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贫困:国际资源与中国贡献被引量:1
2007年
贫困是迄今为止人类无法彻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反贫困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接受外来援助、利用国际资源、吸收国际经验、进行国际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与贫困形势的改变,中国反贫困的国际合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经历了从接受援助向输出援助,从资金需求与技术引进向管理合作的发展,中国参与国际反贫困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承担的责任也更加厚重,已进入到一个深度合作的时期。在消除贫困的世界共同努力中,中国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焦佳凌李瑞昌
关键词:国际资源国际社会绝对贫困人口技术引进亚洲开发银行
统筹治理:国家战略和政府治理形态的契合被引量:21
2009年
政府治理形态由两个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一是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政府自身运转规律;因此,政府治理形态是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调整对社会管理方式及改变自身运行状态的结果。"统筹"作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及工作方法,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空结构下,促进中国政府统筹治理形态的成长。统筹治理通过战略规划与管理将治理的参与者、治理的目标和手段有机联结起来,从而寻求与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相适应的政府治理形态。统筹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协调和整合。通过政策整合与组织协调,政府不断改进自身的服务意识、地域意识,提升自身预防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超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模式,形成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统筹治理形态。随着执政者治国理政能力的日趋成熟,统筹治理不仅将会成为公共领域管理与建设的指导性治理形态,并且可以扩展到企业治理领域,从而为公私治理提供一个共同框架。
李瑞昌
地方政府间“对口关系”的保障机制被引量:16
201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国地方政府通过"结对子"方式形成了特定的地方政府间"对口关系",并通过约束性和行动性两种类型保障机制维系和发展。其中,约束性保障机制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和创设的,具体包括政治责任机制、行政包干机制、社会交往机制和共同体组织机制;行动性保障机制是由地方政府倾力作为的,具体包括政治性馈赠机制和政治性交往机制。然而,地方政府间"对口关系"维系和发展的更深层次动力是中央集权的组织体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文化。
李瑞昌
关键词:地方政府
高质量公共政策的设计逻辑
2024年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种更为合理的使用方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提出“设计科学”后,学术界便开始关注设计过程、设计思维的知识体系研究,设计思维也从人工物的设计延伸到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等领域。政策设计是系统认识政策问题和持续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李瑞昌林华旌
关键词:设计思维人工物公共政策城市规划
逻辑与功能:应急管理信息文本的一种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应急管理信息文本作为应急管理部门内部交流的一种信息文本,承担了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的功能。受应急管理特殊行政文化影响,应急管理信息文本具有准确、简短和快速的特点,在传递中包含了行政和知识双重属性。由于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从综合减灾模式走向全面危机管理的模式中,并没有改变原有行政机构的内部设置和功能调整,于是,应急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急管理信息文本的政治功能越来越凸现,而行政功能日趋下降。同时,作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在日常工作中协调能力非常有限;从而导致在防灾、减灾和备灾日常工作中,应急办难以发挥其协调和规划的功能。因此,开发应急管理信息文本的知识功能有利于改善其行政功能,也有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模块化和常规化的建设。
李瑞昌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制逻辑
政策网络:经验事实还是理论创新被引量:17
2004年
政策网络是指独立政策行动者围绕政策问题和政策程序的行动过程中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作为一种政治中层分析法 ,它为政治领域若干问题的解释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 ,同时又为公共部门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因而它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比较政策研究以及公共治理中。文章首先介绍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基本状况 ,其次介绍政策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 ,最后得出结论 :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途径 ,目前更多的是经验事实的描述 ,还缺乏理论的完善。
李瑞昌
关键词:政策网络行政学公共政策
安全生产责任前置的多重逻辑
2023年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使命任务,提高安全生产效能是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现实需求,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宗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依托于双重预防体系和安责险制度的推行,在技术牵引赋能下,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等主体有效协同,体现了技术平台共建、治理信息共享和风险隐患共治的逻辑,实现政府和保险公司等兜底方的安全监管责任前置。本刊从本期起将分三期刊发复旦大学李瑞昌教授等撰写的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李瑞昌杜钰
关键词:安全发展理念信息共享安全监管统筹发展
美国地方政府合并理论评述:动机、过程与绩效被引量:4
2014年
地方政府管理界域变动是美国常见的实践现象,也是理论研究长青话题。其中政府合并(市县合并)又是地方政府管理界域变动的重头戏和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热门议题。论文以"政府合并与地方居民之间关系"为主线,从政府合并的动机、合并过程以及合并绩效三个角度梳理了美国市县合并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研究者们在这三个议题上的观念分歧以及共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问题。文末提出市县政府合并中地方居民与地方政府或州政府的权力分配应该成为建构政府合并理论的始发点。
李瑞昌赵俊
理顺我国环境治理网络的府际关系被引量:24
2008年
政府是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主体,发挥政府整体性功能对于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治理实践中确立了政府间共同监管的横向合作关系和逆向责任机制的纵向控制关系,这种政府关系模式衍生出诸多治理问题。重理政府间关系,加大省级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广泛运用授权和绩效管理等工具,推动环境治理由共同监管模式走向合作协管模式,促进环境治理网络形成,是确保政府有效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策略。
李瑞昌
关键词:环境治理政府间关系政策网络
论社会治理新格局站位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建设方略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建构"个体选择的制度情景"分析模型,发现知识机制是决定矛盾纠纷当事人选择司法诉讼、行政裁决还是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的主要机制,即法官、行政人员和人民调解员携带的知识差异影响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因此,面对人民法院"诉累"现象,制度设计者必须站在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高位上,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前哨功能,逐步减少诉讼调解、行政调解活动,督促法院专注于审判本职,督促政府致力于服务本分,从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具体而言,包括三条建设方略:一是加强法官对人民调解的指导,支持非庭审法官成为人民调解员;二是购买律师服务,鼓励律师成为人民调解员;三是将人民调解设置为法院受理部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条件。
李瑞昌
关键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