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桓英

作品数:49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麻风
  • 21篇麻风病
  • 13篇麻风菌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5篇麻风病人
  • 5篇菌型
  • 5篇杆菌
  • 4篇多菌型
  • 4篇联合化疗
  • 4篇麻风患者
  • 4篇免疫
  • 4篇化疗
  • 4篇氨苯砜
  • 4篇ELISA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石蜡
  • 3篇石蜡标本
  • 3篇麻风病防治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5篇北京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约翰霍普金斯...
  • 2篇科罗拉多大学
  • 2篇西昌市皮肤病...
  • 2篇四川省皮肤病...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作者

  • 49篇李桓英
  • 24篇翁小满
  • 24篇温艳
  • 16篇袁联潮
  • 13篇刘健
  • 6篇邢燕
  • 5篇陈小华
  • 4篇胡鹭芳
  • 4篇冉顺鹏
  • 4篇田秀君
  • 3篇王峥
  • 3篇杨军
  • 3篇杨荣德
  • 3篇陈书媛
  • 2篇毛志民
  • 2篇黄文标
  • 2篇甘绍伯
  • 2篇郑大有
  • 2篇范建英
  • 2篇张长淮

传媒

  • 20篇中国麻风皮肤...
  • 8篇中国麻风杂志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4篇199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菌型麻风病人固定疗程的联合化疗被引量:7
1998年
1983年作者等曾在山东和云南用 WHO—MDT 治疗过80例 MB 病人,疗程为24和27个月,停药后每年随访1次,发现其临床、细菌和病理表现均持续好转。1986~1994年又在四川凉山州(17个县)和攀枝花市(3个县)治疗657例 MB 病人,疗程24个月;到1995年底有190例未治和235例用其它药物或方案治过者,完成 MDT 疗程后随访已满5年,结果是原未治组(1477人年)中无1复发,原经治组中的复发率为0.17%或2/1172人年;未复发者中 BI 的阴转率,在随访的第5年为99.6%(226/227),只有1例 LL 在第5和第6年仍为0.33;B 型比 L 型的 BI 阴转快。用 MDT 前,35例 MB 的 BI>4.0,随访已5年,只1例复发(0.24%或1/420人年);358例 BI>3.0者5年中复发1例(0.08%或1/1224人年);治疗6个月后麻风反应逐渐减少,但停药1年后逆向反应增多,到第4年随访时已无麻风反应;MDT 前Ⅱ和Ⅲ级畸残占22.7%(149/657),用 MDT 期间12例(1.8%)出现新畸残或畸残加重;有11例发生了 DDS 过敏,3例肝功检查阳性,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抗麻风治疗。
李桓英胡鹭芳罗九思刘学明翦大明邬佩玮
关键词:多菌型麻风病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样品中的麻风杆菌DNA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麻风病的方法,评价该方法对于麻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7种可培养的分枝杆菌和4种常见球菌和杆菌检测RT-PCR的特异性,并系列稀释已知量的菌液至10-9以检测RT-PCR的敏感性。临床标本40例,包括TT 2,BT 17,BL 17,LL 1,I 3例。其中取皮损组织26份,常规组织液27份及血液样品34份。结果 RT-PCR最低检测限约为4.9个麻风菌/反应,17种其他分枝杆菌和4种细菌常见球菌和杆菌DNA均未扩增出RLEP片段。检测皮损、组织液和血液三种标本,发现皮损标本中麻风菌量最多;BI值与皮损中麻风菌DNA的Ct值之间存在负性相关,提示RT PCR可作为参考值用于定量患者麻风菌载量。结论用RLEP RT-PCR定量麻风菌细菌负荷,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邢燕温艳袁联潮刘健张颖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病实时定量PCR组织液皮损组织
麻风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化学预防的实施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化学预防的保护性,本研究依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个麻风病高流行村麻风病接触者和一般人群实施利福平化学预防。方法:采用临床查体、检测血清酚糖脂-1(PGL-I)抗体和鼻分泌物麻风菌,了解人群的麻风菌感染状况,为评价预防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YG村临床普查率达98%,发现早期病人2例;接触者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76%,麻风菌鼻携带率35%,预防服药率达98%。HG村临床普查率91%,发现早期病人1例,人群血清PGL-I抗体受检率54%,其中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33%,服药率达85%。结论:对亚临床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实施化学预防很有必要。预防后的发病率与血清学等实验室数据可为评价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温艳刘健张连华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化学预防
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麻风病人之间的关系被引量:6
1998年
在云南文山县进行了麻风健康教育后,对问卷调查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病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教育可以提高目标人群的麻风知识水平,从而导致病人主动就医,有助于早期发现病人。
温艳赵燕平袁联潮杨忠民李桓英杨军杨荣德季锋龙恒刘聪华余秀峰
关键词:健康教育层次分析法麻风
一个高发县麻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马金福李光祥郭丽珠赵志宇袁联潮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
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全血扩增麻风菌特异片段提高麻风病确诊率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检测全血中麻风菌特异片段,以提高麻风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菌型(multibacillary leprosy,MB)、少菌型(paucibacillary leprosy,PB)麻风病患者、其家庭内接触者以及麻风病流行区、非流行区的正常人全血和血清样本,建立巢式PCR,扩增麻风菌重复序列的特异片段,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鉴定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结果在35例MB患者中巢式PCR有34例阳性;26例PB患者中19例阳性;23例家庭内接触者中2例阳性。流行区和非流行区正常人中未见阳性。此结果与血清学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血清学检测MB患者阳性率稍高于巢式PCR;值得注意的是,对PB患者中细菌密度指数(BI)为阴性者,巢式PCR阳性检测率高达78.57%。结论巢式PCR对于麻风病MB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不亚于血清学抗体诊断,但可提高麻风病特别是对PB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家庭内接触者的监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温艳邢燕袁联潮刘健陈小华张颖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病巢式PCR
麻风在FD MDT后复发的危险性被引量:7
1998年
在1986~1995年间,于云贵川三省59个县共8,307名麻风病人完成了 FD MDT,之后每年进行监测;平均复发率在 MB 是0.15/1000人年,PB 0.55/1000人年。FD MDT 前的未治组与经治组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MB 中5名复发出现在监测的第4~7年;5名 PB 复发在 FD MDT 后的4~5年。另有6名 PB 在5年监测期后复发,未计算在复发率中。PB 复发中,多数(6/11)是原本应上 MB 方案,却上了 PB 方案,治疗不充分;有8例(8/11)复发转型为 MB。在62名治疗不规则的 MB 中有4人复发(6.5%)。
李桓英袁联潮胡鹭芳靳征黄文标李雄刘国才李进岚杨忠民
关键词:MDT麻风复发率
低流行区麻风的防治策略被引量:1
1997年
1991年 WHA 决议,在本世纪末消灭麻风的标准是各国应把患病率降到1/万以下。因为麻风有分布不均的特点,第二次国际消灭麻风会议(1996)又号召:“使每个村庄的每名患者都得到治疗”,并推荐了麻风消灭运动(LEC)和麻风特别行动计划(SAPEL)两项措施。对一些低流行的发达国家来讲,例如欧洲、北美及一些亚洲国家,他们有先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设施,已处于支持全球克服此人类苦难性疾病的前列,他们应继续已开展的崇高事业,来解答有关麻风尚未解决的课题,并保持与其他生物科学的进展相联系,甚至延续到下个世纪各国已达基本消灭的目标之后。
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
新发和复发麻风患者中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检测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以了解复发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在PCR扩增出麻风菌的氨苯砜耐药基因folP1、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靶片段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序和异源双链分析确定相应基因是否有突变。结果:在7例复发病例中,发现2例为DDS耐药菌株,但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在35例新病人中,有22例和31例分别扩增出folP1和rpoB基因,但均未发现有DDS、RFP基因突变。结论:结合2例DDS耐药病例的临床病史分析提示,folP1基因不同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DDS耐药。虽然本研究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但是对复发病例开展DDS、RFP耐药检测却是十分必要的。
翁小满温艳王红斌李桓英
关键词:氨苯砜复发耐药基因利福平麻风RFP
麻风病防治系列研究
李桓英翁小满袁联潮温艳甘绍伯黄文标胡鹭芳叶福昌冉顺鹏杨军
该项目具有以下内容:短程联合化疗试点、推广实施及其远期疗效评价:1. 率先在国内外开展用多种杀菌药物的短程联合化疗(FD MDT),分别在云南和山东进行了现场试点研究。对疗前、中及停药后33个月进行了临床、细菌及组织病理...
关键词:
关键词:麻风病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疗效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