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布氏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建立布氏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方法布氏菌48 h 培养物,以生理盐水稀释,标准比浊成10亿/ml。接种方法采用铺菌法和双层琼脂法,37℃培养48 h,观察结果。结果通过实验观察,采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测定的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对各种药物的抑菌环大小均在标准范围内。结论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 pH 值、培养时间、接种物浓度、接种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对结果的解释采用 K-B 法的解释标准。此方法可用于布氏菌对抗生素敏感性观察。
- 李铁锋王大力李晔江森林
- 关键词:布氏菌药物敏感质控菌株
-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王大力李铁锋王季秋刘凤岐李晔王赢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态势监测工作畜牧业发展人民健康
- 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产生原因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前带现象产生原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寻找清除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对在SAT中产生前带现象的所有血清检测不完全抗体;(2)对产生前带现象的全部65份血清提高抗原浓度重做试管凝集试验,观察抗原抗体比例。结果产生前带现象的血清管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其血清存在抗原抗体比例失调,而且稀释倍数越低失调越严重。结论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产生原因是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竞争抗原而造成抗原抗体比例失调。
- 王季秋孙玉侠张爱君王大力郭英杰李晔孟祥利张萌张志刚
- 关键词: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
- 春节效应对布鲁杆菌病监测分析影响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12年2月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同比上升原因,提出并分析春节效应对监测分析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2月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对春节效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8~2012年全国布鲁杆菌病春节所在月份平均发病率与非春节月份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16,P<0.01),2008~2012年1月包含春节月份与不包含春节月份的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P<0.01),2008~2012年2月包含春节月份与不包含春节月份的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7,P<0.01)。结论 2012年2月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同比上升的原因由春节效应、闰年与部分地区疫情上升等综合因素导致,春节效应可使春节所在月份的布鲁杆菌病报告发病率同比降低,采用调整ARIMA模型、移动平均等分析方法可减少监测分析中春节效应的影响。
- 余晓花肖宛凝李晔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疫情春节效应监测分析
- 布鲁杆菌病防控策略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2
- 2015年
- 世界上约有170个国家有人间、畜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报告,发病人数每年按50万例患者的速度递增[1],布病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我国的布病疫情曾经得到有效控制,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持续上升,报告病例逐年增多[3].目前,我国的布病疫情处于历史上最严重时期,发病数与发病率均是历史最高水平[4].
- 王大力李晔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
- 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杆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0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杆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掌握全国布鲁杆菌病流行现状,为评价监测工作质量、制订全国布鲁杆菌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和《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按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进行分类汇总、描述分析。采用二阶段聚类统计分析进行监测点分类。结果2006—2010年全国常规疫情监测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1.55/10万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2.62/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省、黑龙江省等地区,时间集中在3—8月,占79.87%(114265/143064),以青壮年、男性、农牧民为主。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杆菌病监测点监测,共流行病学调查217648人,血清学检查61905人,阳性率为19.66%(12169/61905),其中新发病例10318例;各监测点血检阳性率以内蒙古扎兰屯最高,为41.19%(2757/6694);病原学培养总出菌率为2.49%(29/1165);牛、羊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07%(2355/219352)、0.93%(2766/296176):聚类分析将国家级布鲁杆菌病监测点分为4类。结论我国布鲁杆菌病人间疫情持续上升,国家级监测点监测工作贡献突出,但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可据此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监测点进行分类管理。为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布鲁杆菌病防控工作水平提供一定依据。
- 李晔余晓花李铁峰刘凤岐王赢王大力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研究聚类分析
- 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被引量:48
- 2012年
- 目的描述2004~2010年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和动态分布,分析流行趋势,为全国布鲁杆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利用灰色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分布范围相对集中、逐年扩大,每年3~8月份高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农牧民占很大比例。结论近年全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严峻,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应根据其流行特征,探讨改进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和投入。
- 李晔余晓花贺天锋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
- 2011年宁波市食用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掌握宁波市2011年5月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查明危险因素并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描述此次疫情三间分布的流行特征,电话调查暴发期间报告的88例病例和88例对照,对调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宁波市2011年5月19~26日出现腹泻暴发疫情,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鄞州和海曙区,年龄以2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食用紫贻贝是引起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11.33,95%CI:5.18~25.14),发病随着暴露水平增强而增加(χ2=43.81,P<0.01)。结论此次腹泻暴发疫情可能因食用含有贝类毒素的紫贻贝引起,应加强监测,阻止有毒贝类上市是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减少赤潮发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
- 李晔杨天池张胜良
- 关键词:紫贻贝腹泻病例对照研究
- 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治干预试点工作综合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冮森林王大力李铁锋赵延安梁晓平韩昌张东锐赵永利刘凤岐李晔王赢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干预试点工作综合评价畜牧业发展人畜共患布病
- 宁波市2010—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及防控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现状,研究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价疫情控制措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1年宁波市发生传染病暴发的18所学校和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的36所学校,进行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防控措施评价采用综合评分法。结果2010—2011年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报告病例362例,平均罹患率为4.45%。暴发时间集中在夏秋季,水痘暴发占全部事件的77.8%(14/18),小学占66.67%(12/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提供洗手用品"(OR=0.13),"开设健康教育课程"(OR=0.12)是传染病暴发的保护性因素。暴发控制措施评价为良好5起,一般10起,较差3起。结论小学生的水痘疫情是学校传染病防控重点。提供洗手用品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减少学校传染病的暴发。
- 贺天锋李晔杨天池易波许国章
-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