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盛
- 作品数:26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定量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量化特征。方法采用Philips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的L1/2~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得到常规T1W、T2W,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纤维环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观察DTT图上纤维环形态,通过ADC值、Trace D值、FA值的测量,定量分析纤维环、髓核的扩散特征。结果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可获取椎间盘纤维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正常纤维环呈连续、规则均匀的环形,不同板层纤维束呈交错排列。纤维环的FA值显著高于髓核FA值(P<0.05),髓核Trace值显著高于纤维环(P<0.05),在髓核和纤维环内,轴向扩散高于放射状扩散(P<0.05),腰椎不同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的扩散特征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磁共振DTI能够显示纤维环内纤维束板层形态、排列;纤维环和髓核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纤维环的各向异性更显著,髓核更易于发生扩散;椎间盘内的主要扩散方向呈轴向。
- 龙厚清林尔坚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腰椎间盘
- 后路长、短节段固定结合有限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结论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 叶劲龙厚清陈应东谢文翰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轻度医源性脊髓冲击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nl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在大鼠脊髓轻度冲击伤中的变化,评价其在预防此类医源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SD大鼠24只,体重(340±28)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损伤组用改良重物坠击法制成C6节段脊髓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仅行C6节段硬脊膜显露不做冲击。两组实验过程中均实施SEP监测,分别对两组和造模前后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观察比较,并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对照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未出现显著变化;损伤组SEP在脊髓冲击性损伤后波形和幅值发生显著变化,由损伤前的(1.3±0.7)μV降为(0.5±0.4)μV(P〈0.05),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前(11.1±2.1)ms:损伤后(10.7±1.3)ms(P〉0.05)]。该异常变化仅短暂出现在损伤后(5.7±3.2)min,持续(7.1±3.3)min。组织学观察发现,损伤后脊髓内散在灶状出血,而对照组未见组织学异常。结论脊髓轻度冲击伤可引起SEP短暂异常,术者应密切注意术中SEP变化。术中SEP突然异常可能与手术操作中冲击和震荡所致脊髓损伤有关,应该考虑及时使用预防性脊髓保护措施。
- 龙厚清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方法分析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T8~L4)的临床和X线资料。记录外伤史、骨折部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初诊时疼痛程度,Kuorinka法标注疼痛部位,Kappa系数检验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的一致性。结果各组在性别、年龄、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折VAS评分较腰椎骨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胸椎骨折仅15例主诉上背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差(Kappa值=0.031,P=0.290);47例中45例腰椎骨折主诉下背部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P<0.001)。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不一致性较高,对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腰背部疼痛患者,应行包括胸、腰椎的X线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 龙厚清陈应东李广盛刘少喻李浩淼魏富鑫黄阳亮李佛保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骨折部位疼痛部位
- 离心力、时间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索应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来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中TGF生长因子的含量,并做相关分析,尝试阐明制备PRP最合适的离心次数及速度。方法采集自愿者外周血200ml,应用EDTA抗凝,4o保存以备用。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采用二次离心法(不同的离心速度、时间)分离出PRP,再次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然后用ELISA法检测所得的PRP中的TGF-β的浓度。结果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浓度为146.36×109L,PRP的血小板浓度为(757.27±55.07)×109L。 PRP中的TGF-β浓度为(737.68±62.7)ng/ml。其中以900g,10min,700g,10min,这个离心速度与时间组合所得的PRP血小板浓度及TGF-β浓度最高(881.5×109L,824.2 ng/ml)。结论 PRP的制备的质量与离心速度,离心时间密切相关,合适的离心速度,时间可以得到高浓度并富含生长因子的PRP。
- 林颢孙杰聪李广盛郑锦畅魏波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TGF-Β离心
-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6例分别应用伤椎置钉﹙A组,n=12﹚和非伤椎置钉﹙B组,n=14﹚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后凸角﹙手术前、术后2周、随访末期﹚及骨折椎楔变指数,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A、B 2组在性别、年龄、Frankel分级、后凸角及骨折节段分布等无统计学差异﹙>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优于B组,但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丢失优于B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0.05﹚,出血量也多于B组﹙<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后凸矫正丢失,虽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增多,但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 陈坚龙厚清温干军谢文翰李广盛任邵东叶淦湖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
- Wnt/β-catenin调控骨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OP的病理机制主要与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组织微循环血供减少有关[1-2]。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 s,BMSCs)是成骨细胞的起源。在老龄OP患者中,BMSCs的含量不仅显著减少,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且增殖缓慢,移植过程病毒感染风险大,免疫原性与成本也较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 s,hUCB-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巨大潜能[3],来源更丰富,临床取材方便,分离纯度更高,具有强大的增殖与自我更新能力,免疫原性较低,能耐受更大程度的HLA配型不符,蕴藏着比BMSCs更加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4]。因此,通过持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启动与增强hUCB-MSCs的自身成骨分化能力,为临床OP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孙杰聪李广盛林颢刘田丰曾荣
- 关键词:骨形成分化能力UMBILICALCORD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 肩痛散联合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肩痛散联合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我科室收治疗的符合肩周炎诊断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肩痛散联合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OMAC量表积及IL-1及CRP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VAS评分:治疗组患者为(2.80±1.47)明显优于对照组(3.46±1.51)。WOMAC量表积分:治疗组患者为(24.36±3.47)明显优于对照组(36.85±4.1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观测指标IL-1和CRP分别为(20.65±7.91pg/ml、11.62±4.58mg/L),均优于对照组(34.54±13.72pg/ml、17.08±5.01mg/L)。4治疗效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结论:联合应用肩痛散及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肩周炎具有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
- 孙欣彭智恒魏波孙杰聪李广盛陈广谋
- 关键词:肩周炎
- 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动物模型。方法 20只SD大鼠经颈后路手术、于C5~6水平椎板下植入吸水性聚氨酯胶片,植入体内逐渐吸水胀大,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后6个月,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微焦点CT(Micro-CT)、组织学(H-E染色)和组织化学(LuxolFastBlue,LFB染色)等检测。结果 20只造模大鼠脊髓侧后方出现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Micro-CT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14只出现SEP异常,其中波幅减低5例、潜伏期延长5例、二者均异常4例。SEP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组织学、组织化学比较,脊髓后索髓鞘染色显著减少(102±13vs.138±7;P<0.05),脊髓后索的对比剂密度有显著性差异(98±5vs.88±6;P<0.05),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23±8/mm2vs.27±6/mm2;P>0.05);造模大鼠脊髓出现基质海绵样变和静脉扩张、血管增生。结论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评价指标完整的慢性压迫性脊髓症动物模型。
- 龙厚清温春毅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 关键词:慢性压迫动物模型
- 腰椎多节段畸形性骨炎诊治报告
- 2010年
- 畸形性骨炎是一种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以过度骨吸收和过度骨生成为特点。该病在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称Paget病。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国内报告甚少。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骶骨、颅骨、肩胛骨等。我科2009年收治了1例腰椎连续多节段(L1-4)受累的Paget病患者,在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均未检索到类似报道,现报告如下。
- 龙厚清李广盛李浩淼肖飞刘少喻
- 关键词:畸形性骨炎多节段诊治报告腰椎PAGET病代谢性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