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 作品数:38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述评被引量:18
- 2015年
-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作了比较系统的综述。通过对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的梳理,发现工业考古学为发达国家的工业遗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主要选取中国知网231篇期刊论文,从年份、所属学科、期刊等方面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同时吸纳相关专著中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关于工业遗产的概念、类型、特征和价值等理论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的综合比较,得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趋于多元化发展,富于前瞻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指出一些存在问题,表现在研究深度不足和理论基础薄弱。
- 崔卫华梅秀玲谢佳慧李岩
- 关键词:工业遗产
- 谈家居与风水
- 2009年
- 风水学是作为一门与其他各门学科有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也是一门超学科的科学。怎样与时俱进地发展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不断传承完善这门学科,对现代社会的家居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一个可探索的课题。
- 李岩
- 关键词:风水学家居风水
- 钢模板紧固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模板紧固器,由连接座、压板、内六角支撑螺钉和削扁拉销组成。其中,连接座上设有十字孔、长腰形孔、支撑钉螺纹孔和外挂件安装孔;压板位于连接座上有长腰形孔和支撑钉螺纹孔的一侧,且压板通过内六角支撑螺钉与连接...
- 李岩
- 文献传递
- 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2016年
- 在建筑学专业中,建筑设计课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要学习以及掌握的一门课程。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
- 李岩
-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模式教学改革
- 钢渣粉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7d和28d压拉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 2016年
-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压拉性能,将钢渣粉掺入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中,进行了不同掺量下钢渣粉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7 d和28 d压拉强度影响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混凝土,玄武岩纤维钢渣粉混凝土在钢渣粉掺量分别为12%、15%、18%时,其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1%、2,6%、-1%;28 d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4.1%、9.2%、-1%。钢渣粉掺量15%时为合适掺量,28 d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大。钢渣粉的掺入使混凝土7 d压拉强度低于基准混凝土且随着钢渣粉掺量增加而降低,不能用7 d压拉强度推测28 d压拉强度。
- 李岩马芹永
- 关键词:混凝土玄武岩纤维钢渣粉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
- 天津蓟县北台头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2015年
- 结合北台头村现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对农家院落、乡村道路、景观与建筑结点、开发旅游景区等功能空间进行了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与居住环境,并鼓励和引导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农村的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
- 廖光龙李岩
-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节能
- 玄武岩纤维对低温下钢渣粉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 目前,随着社会对低碳环保要求的提高,用钢渣粉替代水泥制成的钢渣粉混凝土,以其和易性良好和水化热低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但是钢渣粉混凝土也存在强度增长慢、早期强度较低、抗裂性差和钢渣粉高掺量时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幅度较大等问...
- 李岩
-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抗冻能力
- 辽宁省职教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运行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这种办学模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集团建设缺乏理论指导、政府功能缺失、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松散、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等,这些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对职教集团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李岩
- 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介绍了高强混凝土的特点,阐述了通过优选骨料,掺加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配制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并对C80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各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的结论。
- 李岩
- 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矿物掺合料配合比力学性能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被引量:10
- 2016年
- 结合发达国家及国内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来阐述构建下沉式绿地空间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建设可持续性、弹性的绿色城市,从源头管理雨水,满足、完善城市给排水等功能,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本文以公园、广场、立交桥、道路、居住区等绿地空间设计为载体,探讨提高控制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的方法途径,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弹性"功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 方涛白雪李岩邓睿
- 关键词:雨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