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芳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0排容积CT无心率(律)控制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初步应用
- 目的探讨在无心率(律)控制条件下,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CTA)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均具有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VCTA
- 孙钢李国英李敏丁娟李胜辉李理朱仕芳林长领邹晓凤
- 文献传递
- MRI及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评价被引量:6
- 2006年
- 李杰孙钢朱仕芳丁娟郁冰冰邓勇
- 关键词:脑静脉窦磁共振血管造影血栓形成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置换前320排心脏CTA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置换前320排容积CT心脏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患者术前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伴发冠心病的原因及其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初步评价320排容积CT扫描冠状动脉血管增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结果:38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364支未见异常,有11支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为阳性,另10支冠状动脉狭窄小于15%~30%,提示临床有轻度粥样硬化改变。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前,50岁以上患者无论有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均应常规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增强扫查,以减少置换术的并发症,确保瓣膜置换术后复跳的成功。
- 朱仕芳丁娟李国英李理李雯雯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320排容积CT
- 320排CT低剂量CTA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利用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为金标准,评价320排容积CT低千伏(80kVp)成像检测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4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分别采用80kVp及120kVp进行CTA成像,所有病例均行3D-DSA检查,比较两组CTA图像的血管增强程度、图像质量、对动脉瘤评价的准确性以及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结果客观评价指标方面,低剂量组血管增强幅度略高于常规剂量组,但是同时噪声略有增加,信噪比略减低。而主观评价方面,不论是动脉增强程度、小动脉细节显示、静脉污染程度还是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两组图像均无明显差异。低剂量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69.73%[(0.56±0.25)mSvvs.(1.84±0.002)mSv]。以3D-DSA作为金标准,低剂量及常规剂量组CTA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100%、94.44%及100%、100%、100%。两组CTA图像对动脉瘤最大径的测量结果与3D-DSA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320排容积CT低剂量CTA在检出颅内动脉瘤方面与常规剂量相似,但是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
- 丁娟孙钢李敏李国英朱仕芳李胜辉李理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320层容积CT无心率(律)控制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无心率(律)控制条件下,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CTA)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VCTA诊断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率≥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Youden指数;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心率快慢及钙化程度对2种检查方法诊断一致率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平均心率(73.7±15.4)次/min(bpm),420个可分析节段的平均Agatston钙化积分中位数为45.6分(OR=181)。心率〈70和〉/70bpm分别显示242和169段,诊断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atston钙化积分≥100分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一致率低于Agatston钙化积分〈100分的节段,但VCTA与ICA结果仍具有良好吻合性(P〉0.05)。结论在无心率(律)控制情况下,VCTA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 孙钢李国英李敏丁娟李胜辉李理朱仕芳林长领邹晓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6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T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BF与C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BF下降,CBV增高,并MTT延长7处。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v。结论:320层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 孙钢李理李胜辉李国英丁娟朱仕芳林长领李敏邹晓凤
- 关键词:CT灌注CT血管造影术
- 320排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因其无倒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应用的64层螺旋CT和双源CT由于时间分辨率及心律不齐的限制,导致一部分冠状动脉节段性无法评价而使诊断准确率减低。320捧CT采用容积非螺...
- 李国英孙钢丁娟朱仕芳李胜辉李理李雯雯
- 关键词: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影像诊断图像后处理
- 文献传递
- 微小脑膜瘤的MRI诊断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对微小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微小脑膜瘤磁共振影像。结果:微小脑膜瘤于常规T1WI呈等信号(7/8)或等低信号(1/8)。T2WI呈略低信号(6/8)或呈等信号(2/8),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高信号。结论:微小脑膜瘤少见,磁共振可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 李杰孙钢朱仕芳丁娟郁冰冰邓勇
-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 320排CT头颅一站式扫描——全脑动态容积成像初步探讨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在头颅扫描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320排CT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颅容积扫描,所有病例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0~5.5 ml/s),延迟7 s后进行连续动态容积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并采用电影模式观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取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发现血管变异1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13例,血管畸形4例,动脉瘤4例,脑膜瘤术后复发1例,颞叶癫痫1例,脑干炎症1例。其中8例与MRI对照,2例动脉瘤经DSA证实,2例动脉瘤及4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结论320排容积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成像可以同时评价全脑灌注情况并进行量化,真正实现了头颅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颅脑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丁娟孙钢李国英朱仕芳李胜辉李理邹小凤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