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食品
  • 1篇游泳池水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炉
  • 1篇石墨炉原子
  • 1篇石墨炉原子吸...
  • 1篇石墨炉原子吸...
  • 1篇石墨炉原子吸...
  • 1篇石墨炉原子吸...
  • 1篇食品污染
  • 1篇食品污染物
  • 1篇食品样品
  • 1篇收率
  • 1篇尿素
  • 1篇微波消解

机构

  • 6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篇朱云洁
  • 3篇刘柳
  • 2篇巴蕾
  • 1篇张晓曦
  • 1篇李琳
  • 1篇沈成钢
  • 1篇赵伟
  • 1篇赵霞
  • 1篇孙涵
  • 1篇张向明
  • 1篇孙函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为通过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食品污染物监测,了解辖区部分食品铅、镉、铝的污染现状,给食品风险评估和政府部门强化监管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13种135件食品样品进行了铅、镉、铝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100件样品中铅超标率为6.0%,镉超标率为0;35件样品铝的超标率为65.71%。显示辖区经销的食品中重金属确有污染存在,而铝在油炸面制品和天然海蜇中超标率较高,仍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
巴蕾沈成钢朱云洁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
间隔流动化学分析测定水中挥发酚类的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水中挥发酚类的间隔流动化学分析方法.方法:用SKALAR SAN++间隔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水中的挥发酚类.结果:方法的检出限 0.0018 mg/L,在浓度 0~0.08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 92%~107% 之间,相对标准差为 0.8%~2.4%.结论:间隔流动化学分析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的挥发酚类.
朱云洁
关键词:化学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化学分析法检出限标准差
北京市朝阳区7类食品中铅、镉和铝含量监测结果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铅、镉、铝的含量监测,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铅、镉、铝在7类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为开展风险评估,为政府提供制定控制措施的依据,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方法从30家农贸市场和超市采样189件,对5类共74件食品样品进行铅含量的检测,对4类共55件食品样品进行镉含量的检测,对3类共60件食品样品进行铝含量的检测。结果 74件食品样品中铅的含量未出现超标现象,55件食品样品镉的含量未出现超标现象,60件食品样品中,海蜇中铝含量的超标率为100%,小麦粉制品类铝的含量超标率为8%,油炸米面铝含量超标率为76%。结论辖区经销的食品中铝确有超标情况存在,其中海蜇中铝含量的超标率较高,其次是油炸米面类制品,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尤其是海蜇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和油条摊位点等的监督管理。
巴蕾赵伟朱云洁孙函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且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有害元素健康风险评估是当今卫生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对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卫生学意义和发展经历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风险评价的4个步骤,即数据收集与评估、毒性评估、暴露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表征,介绍了我国健康风险评估的相关应用,综合目前国内外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提出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刘柳张岚李琳张向明朱云洁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估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样品中微量铬被引量:1
2013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有研究发现人体铬缺乏与某些慢性病有关[1]。建立一套完整、可靠、快速的微量铬测定方法势在必行。但可能由于样品基质不同对微量铬的测定有较大影响,目前尚无适用于大部分样品的分析方法。铬元素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石墨炉法[2-11]、示波极谱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2]、荧光分析法[13]等。本文采用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法从石墨炉最佳条件选取、基体改进剂选取及用量等方面对食品中微量铬的缝隙方法进行研究,期望为食品样品微量铬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刘柳孙涵张晓曦朱云洁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微波消解
游泳池水中尿素的连续流动分析测定法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游泳池水中尿素的连续流动分析测定法。方法采集游泳池水,取10 ml泳池样品导入SKALAR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配备的尿素反应模块,通过蠕动泵压缩不同内径的弹性泵管,将试剂和样品按比例吸入管路系统中,泳池水经尿素酶作用后与水杨酸钠反应,在37℃的水浴条件下,于660 nm波长处显色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并计算尿素含量。结果在0.3~4.0μg/m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尿素的回归方程为y=6020.06169x+7414.19146,r=0.99966。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 mg/L,定量下限为0.04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7%~101.4%,RSD为1.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对实验人员及环境污染低,满足大批量水样中尿素的检测。
赵霞刘柳朱云洁王潇璇
关键词:游泳池水尿素连续流动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