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燕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电气工程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6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9篇纳米
  • 10篇纳米晶
  • 9篇电解质
  • 8篇粉体
  • 7篇铁电
  • 7篇钛酸
  • 6篇电解质材料
  • 6篇有序阵列
  • 6篇LA
  • 5篇氧化物
  • 5篇梯度结构
  • 5篇细粉
  • 5篇磷灰石
  • 5篇固体氧化物
  • 5篇超细
  • 5篇超细粉
  • 4篇电池
  • 4篇电极
  • 4篇电极表面
  • 4篇电子发射

机构

  • 64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合肥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64篇曾燕伟
  • 14篇田长安
  • 12篇刘俊亮
  • 10篇杨晓伟
  • 9篇曹亮亮
  • 6篇丁川
  • 5篇李荣洁
  • 5篇纪荣进
  • 5篇殷文慧
  • 5篇殷仕龙
  • 5篇蔡铜祥
  • 5篇郭翠静
  • 4篇张文斌
  • 4篇黄艳峰
  • 4篇张伟
  • 4篇董彪
  • 4篇蔡俊
  • 3篇孔祥蓉
  • 3篇王玲
  • 3篇莫雷清

传媒

  • 11篇南京工业大学...
  • 5篇材料导报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电源技术
  • 1篇水泥技术
  • 1篇化学进展
  • 1篇Chines...
  • 1篇电池
  • 1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_(0.6)Sr_(0.4)Co_(0.8)Fe_(0.2)O_(3-δ)超细粉体的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La_(0.6) Sr_(0.4)Co_(0.8)Fe_(0.2)O_(3-δ)(LSCF)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RD、TG-DTA、TEM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自燃烧法一步合成了粒径为30~70 nm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_(0.6)Sr_(0.4)Co_(0.8)Fe_(0.2)O_(3-δ)超细粉体,粉体具有较高烧结活性,1100℃下烧结2 h相对密度达到95%。利用热膨胀仪测量发现样品从室温到1000℃的平均膨胀系数为19.3×10^(-6)/K;直流四探针法电导测试表明,样品在200~600℃温度范围内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580 S·cm^(-1)升至最大值1000 S·cm^(-1),在600℃后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降低,样品的电导率在200~800℃温度范围内均高于580 S·cm^(-1),能很好地满足中低温SOFC的使用要求。
田长安蔡铜祥刘俊亮杨晓伟蔡俊曾燕伟
关键词:LSCF电导率超细粉体
对流-扩散法制备多孔衬底支撑梯度结构电解质薄膜(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以多孔氧化铝(porous alumina,p-Al2O3)为模型多孔电极衬底材料,利用对流-扩散效应成功制备得到了具有梯度结构的8%(以摩尔计)钇稳定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电解质薄膜。该方法新颖、经济简单、适合于制备大尺寸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多孔电极支撑的电解质薄膜。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角散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电解质薄膜/p-Al2O3样品进行了微结构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在多孔衬底上实现的YSZ 电解质薄膜由生长于衬底表面上的均匀致密层(≈10μm)和衬底表面下孔道中均匀填充层(≈50μm)与弥散填充层(≈250μm)构成,且各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对流-扩散沉积条件得到调节。
田长安刘俊亮曾燕伟
关键词:固体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Zn_(0.5)Fe_(2.5)O_4-(α-Fe_2O_3)多晶隧道结磁致电阻材料合成与制备
2005年
以PVA为分散介质,通过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组成结构均匀的单相超微Zn0.5Fe2.5O4颗粒,然后经成型、高温气氛控制反应烧结成功制备得到具有Zn0.5Fe2.5O4-(α-Fe2O3)双相微结构的多晶隧道结磁致电阻材料。利用DAT/TG、IR、XRD、SEM和VSM-4探针磁电阻测定等技术,就超微Zn0.5Fe2.5O4颗粒的合成和Zn0.5Fe2.5O4-(α-Fe2O3)多晶隧道结磁致电阻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磁致电阻效应进行了初步测定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不同溶液动力学条件下合成粉体的粒径明显不同,且在烧结过程中一定氧分压的存在有利于绝缘层的形成。
包丽梅曾燕伟
MnZn铁氧体粉体的氧化特性及其对烧结的影响
2014年
在氮气中合成了单相的亚微米级MnZn铁氧体粉体,利用XRD、TG-DTA及热膨胀仪表征了空气环境下铁氧体的物相、质量和尺寸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加热过程中铁氧体的氧化特性及其对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氧体的Mn、Fe离子在升温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500℃时析出Fe2O3,离子变价使得尖晶石结构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在四面体位和八面体位之间发生迁移,导致立方结构晶格畸变,使铁氧体产生质量变化和形变,进而引起烧结过程中出现裂纹。
殷文慧丁川曹亮亮李梦楠曾燕伟
关键词:MNZN铁氧体相变形变
一种陶瓷材料或器件表面功能性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于复杂形状陶瓷器件或材料制备过程中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功能性梯度薄膜的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陶瓷粉体或可提供陶瓷组分的有机前体与作为助剂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中引入低分子量的有机成膜组分,通过成型、热时效...
曾燕伟田长安
文献传递
PMN-PT系统中偏置电场诱导压电效应的研究
2004年
通过测定PMN-PT系统中不同PT含量时的介温谱、电滞回线和偏置电场诱导下的压电性能探讨了(1-x)PMN-xPT系统(x=O^0.4))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x<0.07时,PMN-PT材料表现为典型的弛豫铁电体;当0.070.34,PMN-PT则表现为普通铁电体。
宋尚军吕忆农陆佩文曾燕伟
关键词:弛豫铁电体压电性铌镁酸铅钛酸铅
一种制备单分散性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单分散性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低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稳定聚合初期均相成核生成的初级粒子,并引入适量极性溶剂以提高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介质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和增加单体在分...
曾燕伟胡振兴
文献传递
一种以多孔衬底材料为支撑的梯度结构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衬底功能性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它利用对流-扩散效应在多孔衬底表面制备梯度薄膜,使薄膜材料与衬底在结构上形成连续渐变的梯度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应力,增加薄膜与衬底的结合强度与热膨胀适配性等目的。本发明制备的...
田长安曾燕伟刘俊亮
文献传递
超低高频损耗功率MnZn铁氧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高频损耗功率MnZn铁氧体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由尖晶石结构主晶相和晶界与晶内的掺杂组分组成,其中尖晶石结构主晶相化学成分:<Image file="DDA00002629273900011.GIF"...
曾燕伟殷文慧丁川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纳米晶自组装过程制备纳米结构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纳米晶自组装过程制备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具有准立方形貌的钛酸锶钡纳米晶醇热(Glycothermal)条件下进行油酸分子表面修饰,然后分散在含有环己烷、正己烷和正辛烷的混合试剂中形...
曾燕伟莫雷清杨晓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