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明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苦瓜发芽的水分条件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重要生态因子 ,发芽床的含水量是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化的基础。通过对几种不同梯度水分含量影响苦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分析 ,得出苦瓜种子发芽砂床最适合含水量为每 1 0 0 g砂加水 1 0~ 1
- 曾正明杨跃华
- 关键词:苦瓜发芽水分含量种子水分条件
- 萝卜播期和栽培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以“泸优一号”白萝卜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和不同种植群体对萝卜产量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植株生长势减弱,肉质根产量下降;开花量减少,结实率下降。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最佳种植规格50 cm×33 cm,每穴 2苗。萝卜不同栽培密度下的根长与横径之比、株高与开展度之比可作为根形和株型划分的依据。
- 冉茂林曾正明杨跃华
- 关键词:萝卜播种期栽培密度栽培技术
- 一种控制水稻根系发育的基因OsZRL
- 一种控制水稻根系发育的基因<I>OsZRL</I>,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IDNO:1所示。将SEQIDNO:1所述基因全长编码序列、SEQIDNO:1所述基因片段正向和反向插入到真核载体中,获得本发明所述<I>O...
- 牛向丽玉晓红刘永胜曾正明苗雁文
- 文献传递
- 四川盆地东南部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伤害的风险预测被引量:1
- 2021年
- 准确预测不同区域杂交中稻开花期与自然极端高温发生期相遇的概率,有利于制定当地水稻生产避险高产稳产技术。以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杂交中稻开花期受自然极端高温伤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建立的基于经度(x_(1))和海拔(x_(3))预测水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的回归模型,F值为13.25^(**)~13.56^(**),决定程度高达0.8688~0.8715。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2年在6个生态点的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62~0.8641,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83%~1.18%,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x_(2)、海拔:x_(3))预测≥35℃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好的生产适用性。
- 徐富贤袁驰王学春韩冬廖爽张志勇陈琨曾世清谢戎周兴兵曾正明张林杨波蒋鹏
- 关键词:四川盆地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伤害
- 水稻乙二醛酶及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乙二醛酶I(glyoxalaseI,GLYI)是乙二醛代谢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生物体中,约有61个GLY I序列被鉴定和报道。在植物中,GLY I被证实与非生物胁迫有关。在水稻中约有11个GLY I基因家族成员,但...
- 曾正明
- 关键词:水解酶转基因水稻基因功能分析
- 种植密度对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II优615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II优6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II优615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田快种植II优615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每公顷栽18万窝,每窝栽1株或双株均可。
- 曾惠利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付均
- 关键词:杂交稻种植密度
- 苦瓜种子生活力四唑测定值与发芽率间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1年
- 通过分别测定苦瓜种子的发芽率与生活力 ,计算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r=0 .9397,建立发芽率依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 y=1.4 873+ 0 .95 90x。应用回归方程依据生活力四唑测定值估算发芽率理论值 ,与相应的发芽结果作一致性假设测验 。
- 曾正明杨跃华冉茂林胡跃辉
- 关键词:苦瓜种子生活力发芽率
- 高产杂交稻组合冈优615的亲本制种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 2010年
- 根据杂交稻组合冈优615的亲本制种性状的表现,从花期调节、秧本田管理、合理施用"九二0"等方面报道了冈优615的高产制种技术。
- 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
- 关键词:亲本性状制种技术
- 5个苦瓜地方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以5个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地方品种的种子为试材,利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苦瓜地方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22),其核型公式如下:品种134-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1A核型;品种76-4-5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属2A核型;品种70-5-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1A核型;品种10-3-8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属2A核型;品种57-7-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2A核型。
- 朱恒星曾正明何桥李颖卓周明彬郭启高梁国鲁
- 关键词:苦瓜染色体核型分析
- 杂交中稻品种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为了提高水稻生产氮肥利用效率,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对环境污染,并为水稻大面积生产选择氮高效率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用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衰减指数作为鉴评方法,筛选出的氮高效率品种进入区试而审定的20个杂交中稻品种及对照品种宜香2115(迟熟品种)和辐优838(中熟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其衰减指数、产量、地上干物重、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等研究指标。【结果】中迟熟品种13个、中熟品种7个,与区试对照品种相比,叶绿素含量(SPAD值)衰减指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重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分别显著提高14.22%-54.32%、2.58%-8.35%、2.59%-8.51%、3.80%-19.02%和5.62%-25.73%,其中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重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分别与SPAD值衰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828**-0.941**)。进一步证明在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利用水稻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鉴评氮素利用率是完全可行的。20个审定品种中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较高的迟熟品种有内6优103、内6优1787,中熟品种为德优润禾、渝糯653、内香优1025,可作为大面积重点推广氮高效率品种。【结论】可将收获指数作为氮高效利用品种的初步筛选方法。
- 徐富贤蒋鹏孙永健张巫军曹厚明张林冯泊润杨从党李敏曾正明郭晓艺
- 关键词:杂交中稻氮素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