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章
-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立足基线,改进质量——记黑龙江省麻醉质控工作的开展
- 2020年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9004)指出,质量管理不仅要着眼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需关注实现质量目标的方法和路径。这一质量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产品,也同样适用于医疗行为。然而医疗行为不同于产品,它是一个动态的、多方参与的过程。因此,医疗行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确保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具有协调和组织能力的系统,同时要营建一个鼓励并追求质量改进的意识和文化体系。
- 魏雨婷马璨曾宪章丁文刚李文志
- 关键词:知识共享
- 罗哌卡因环甲膜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拔管反射的影响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对清醒插管拔管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20-60岁,ASA分级I-II级,上、下颌骨骨折,预计手术时间为90min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丁卡因组(D)和罗哌卡因组(R),D组:1%...
- 武平曾宪章吕湘琪宋春雨崔晓光高伟
- 关键词:罗哌卡因环甲膜穿刺
- 文献传递
- 吸入低浓度异氟烷对肺感染大鼠气血屏障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浓度异氟烷对肺感染大鼠气血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4组:盐水正常组(C组)、异氟烷正常组(Ⅰ组)、内毒素组(L组)和给内毒素后吸入异氟烷组(T组)。气管内注入内毒素(LPS,10mg/kg溶于0.5ml生理盐水)或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T组、I组吸入0.68%异氟烷2h后再机械通气2h;L组、C组单纯机械通气4h。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机械通气20min(T0)、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15min(T1)、吸入异氟烷1h(T2)、2h(T3)、停止异氟烷吸入1h(T4)、2h(T5)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于T2、T3、T4时点进行气管内吸引,抽取气道内液体并计算其总重量,随后处死动物,测定肺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蛋白浓度,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L组相比,T组在T2、T5时点动脉血氧分压升高(P<0.05),在T4、T5时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0.05);T组气道内液体总重量、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蛋白浓度均降低(P<0.05);T组肺脏病理改变减轻。虽然T组指标有改善,但尚未恢复到C组水平。结论吸入低浓度异氟烷对肺感染大鼠气血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积聚有关。
- 张莉莉李文志崔晓光高伟曾宪章
- 关键词:异氟醚血气屏障内毒素类
- CD4^+ T淋巴细胞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CD4+T淋巴细胞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移植成功后的32只大鼠受体随机分为4组,即再灌注观察1 h、1.5 h、2 h和4 h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组移植之后均给予50%N2+50%O2通气,再灌注后1 h、1.5 h、2 h和4 h分别处死受体,取外周血和移植肺组织,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测量外周血和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因子: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另外取部分移植肺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T淋巴细胞在移植肺中的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后外周血中IL-2和IFN-γ在1.5 h和2 h时间点升高明显(P<0.05),在4 h点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中IL-4在1 h和1.5 h没有变化,再灌注后2 h和4 h时间点升高(P<0.05);而IL-10在再灌注后1 h和1.5 h升高(P<0.05),2 h和4 h点下降,与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后组织匀浆中IL-2升高(P<0.05),但在再灌注后4 h点有所下降(P<0.05);组织匀浆中IFN-γ在再灌注后1.5 h后升高(P<0.05),在1.5 h时达到高峰(P<0.05),在2 h和4 h点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匀浆中IL-4在灌注后1 h开始升高(P<0.05),在再灌注后4 h后达到高峰(P<0.05);IL-10在再灌注后1 h达到高峰(P<0.05),然后开始下降,再灌注后4 h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4+T淋巴细胞在再灌注后1 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P<0.05),再灌注4 h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仅仅分泌损伤性因子IL-2和IFN-γ,损伤移植肺组织,还通过Th2细胞分泌的保护性因子IL-4和IL-10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 高伟陈小杰宋春雨曾宪章李文志鞠英男崔晓光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再灌注损伤肺移植
- 肠道菌群对脑卒中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国民第一致死病因,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可激活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肠道免疫系统是机体内最大的免疫系统,含有超过70%的炎症和免疫细胞。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等微生物。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脑卒后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可能成为脑卒中防治的切入点。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脑卒中后相关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影响做一综述。
- 于淼曾宪章
- 关键词:脑卒中肠道菌群炎症免疫
- 肺高压及右心衰竭患者的麻醉被引量:1
- 2019年
- 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及右心衰竭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及病死率增高,对于此类患者的管理,麻醉医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围绕PH及右心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术前评估与处理以及如何避免围手术期肺血管阻力增加,并保证右心室氧供/需平衡等相关麻醉管理要点进行综述。
- 曾宪章李文志
- 关键词:肺高压右心衰竭麻醉
- 高CO_2血症对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7年
-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疾病。尽管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临床上仍然没有寻找到可以有效控制其炎症损伤的方案。以往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是导致急性肺损伤时微血管及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通气策略,高CO_2血症除了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导致的肺组织损伤以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CO_2血症具有抗炎以及抗氧化的作用。此文将主要论述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以及高CO_2血症三者之间的关系。
- 曾宪章高伟崔晓光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
-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区域麻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是一种新型高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受体选择性高于可乐定.可广泛作用于哺乳动物的大脑。产生镇静、镇痛和抗交感作用。右美托咪啶最早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镇静,有的患者行呼吸机支持治疗也需要使用镇静药物来减轻气管内插管带来的不适。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右美托咪啶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明显地降低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改善插管条件。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还能够加强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应用,并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 杜晓蓉曾宪章徐咏梅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区域麻醉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气管内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镇静药物
- 罗哌卡因环甲膜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拔管反射的影响
- 武平曾宪章吕湘琪宋春雨崔晓光高伟
- 关键词:罗哌卡因环甲膜穿刺
-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移植肺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移植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6只Wistar大鼠,供体鼠和受体鼠各13只,肺移植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和治疗组(n= 7)。对照组再灌注期间吸入50%N2-50%O2混合气体;治疗组再灌注期间吸入40%N2-60%O2- 100%CO2混合气体,调节吸入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流量,维持吸入氧浓度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80~100 mm Hg。记录受体鼠机械通气1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作为基础值,再灌注期间每15分钟记录1次,直至实验结束。再灌注90 min时放血处死大鼠,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取左肺组织,计算湿/干重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ax、Bcl-2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再灌注期间对照组MAP和PaO2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期间治疗组MAP、PaCO2和PaO2升高,BALF蛋白浓度、肺组织W/D、Bax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可抑制大鼠移植肺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 崔晓光郭悦平高伟张莉莉曾宪章陈晓杰李文志
- 关键词:高碳酸血肺移植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