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5篇内固定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节段
  • 4篇后路
  • 3篇多节段
  • 3篇多节段脊髓型...
  • 3篇手术
  • 3篇髓型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3篇开窗
  • 3篇脊髓
  • 3篇脊髓型

机构

  • 6篇南华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株洲市一医院

作者

  • 10篇曹华敏
  • 5篇黄洪善
  • 3篇陈大勇
  • 3篇唐少龙
  • 3篇周文华
  • 3篇黄庆华
  • 2篇袁野
  • 1篇蔡振基
  • 1篇蒋会平
  • 1篇陈大勇
  • 1篇胡凯
  • 1篇杨俊涛
  • 1篇李平元
  • 1篇黄庆华
  • 1篇周文华
  • 1篇李照明
  • 1篇谭光华
  • 1篇贺华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后路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微型钛板组),24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钉棒固定术(钉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术后活动度影响及手术并发症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型钛板组为(23.8±8.1)个月,钉棒组为(23.6±8.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两组手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评分:术前钉棒组显著高于微型钛板组(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矢状径: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明显优于钉棒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钉棒组减少的度数明显大于微型钛板组(P<0.05)。结论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微型钛板对颈椎的活动度影响较少。
唐少龙黄庆华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袁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2005年
腰椎滑脱是指上一椎体向前滑移,导致脊柱失稳,从而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理基础是腰椎峡部裂和退变.治疗方法有多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减压复位和固定.我们自2001-2003年,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曹华敏黄洪善贺华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4年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LDH行MED手术的I临床资料。结果 按Macnab标准,疗效优34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LDH的较好方法。
曹华敏黄洪善蔡振基
关键词: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方法适应症
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 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 2~ 4cm(平均 2 .8cm) ,显示单侧椎板 ,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 ,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 1 /3~ 1 /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 ,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 ,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 ,随访 1~ 2年 ,优良率 98%。结论 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 ,出血、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 ,且疗效满意。
谭光华曹华敏黄洪善杨俊涛
关键词:盘黄间隙小切口开窗法
不同置板密度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比较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4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1例行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连续组),22例行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间断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VAS评分、术后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1)个月(连续组)和(23.3±8.0)个月(间断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但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节约了医疗资源。
唐少龙黄庆华曹华敏陈大勇袁野吴罗根周文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内固定
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3年
曹华敏黄洪善
关键词: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髓核摘除术
自制“W”形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2003年
李平元曹华敏
关键词:张力带髌骨骨折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和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Kaneda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 38例 ,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获随访的 33例中 ,除 2例胸椎损伤 (T6 、T1 0 )并完全截瘫、2例脊髓横断无改善外 ,余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具有直视下直接切除致压物 ,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 ,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保留了后柱的完整性 ,重建了中柱的连续性 ,使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得以一次完成等优点 。
曹华敏黄洪善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并发症截瘫前路减压术内固定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8例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单开门减压联合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手术前后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进行JOA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24±3.52)个月。颈椎曲度:术前2.1°~9.0°(5.41°±3.81°),末次随访6.2°~11.2°(8.40°±2.41°);椎管矢状径:术前5.2~11.8(8.82±3.13)mm,末次随访11.4~16.8(13.81±2.32)mm;JOA评分:术前8.4~11.3(9.45±0.96)分,末次随访13~16(15.56±0.64)分;颈部VAS评分:术前3.6~6.6(4.96±1.50)分,末次随访1.0~2.6(1.77±0.80)分;上肢VAS评分:术前5.2~7.6(6.66±0.80)分,末次随访1.3~2.8(1.86±0.83)分;以上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C5神经根麻痹、内固定塌陷、松动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予对症处理后2个月明显缓解;1例出现吞咽困难,予对症处理1周后好转。结论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唐少龙黄庆华蒋会平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钉棒系统
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0年收治的3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9±2.3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61±2.28)分,改善率68.7%。骨性融合率89.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Cage融合后路内固定,可促进椎间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
黄庆华陈大勇胡凯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李照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