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艳芳
- 作品数:48 被引量:2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将144例拟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9例,冠心病前期组53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2例。测定所有患者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和丙二醛(MDA)浓度。根据Nernst方程计算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对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C、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冠状动脉正常组、冠心病期纽、冠心病组),GSH、GSH/GSSG渐次减低[分别为(321.27±56.80)、(309.52±44.97)、(285.71±38.38)μmol/L;10.56±1.70,9.86±1.58,8.65±1.18;F值分别为29.49和26.18,P均〈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渐次升高[(-142.23±1.35)、(-140.41±1.13)、(-136.61±1.21)mV;F=20.69,P〈0.05],向氧化方向偏移;氧化应激损伤产物oxLDL.C、MDA亦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明显增加[分另4为(417.24±126.64)、(557.45±171.85)、(691.96±203.56)μg/L;(2.39±1.24)、(3.25±1.37)、(4.39±1.52)μmol/L;F值分别为26.28和25.39,P均〈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C成显著正相关(r=0.798,P〈0.05)。结论氧化还原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有某种紧密的内在联系。
- 王丽霞王光公黄彦生崔维智艳芳孔沈燕
- 关键词:冠心病氧化还原态谷胱甘肽
- 自动化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自动化染色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的970例20~65岁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利用留存细胞学标本进一步进行自动化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12种HR-HPV阳性组p16^INK4a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R-HPV阴性组〔优势比(OR)=16.67,95%可信区间(95%CI)=10.88~25.56;OR=5.36,95%CI=3.60~7.98;均P<0.01〕。p16^INK4a阳性率随着细胞学和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p16^INK4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54.05%、96.89%比11.37%,均P<0.05)。p16^INK4a染色检测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9%和86.74%,均优于HR-HPV(90.98%、62.60%)和细胞学(86.47%、72.52%)。结论与细胞学和HR-HPV比较,p16^INK4a染色在诊断HSIL+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识别和宫颈低级别病变的分流,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李欢欢李肖甫智艳芳荣守华李雅樊婷婷杜沛霈
- 关键词:P16^INK4A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筛查
- 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体系的改良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可重复的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分成2组,分别采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 g/mL胰蛋白酶-EDTA(中性蛋白酶联合法)及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后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分离效果;观察采用中性蛋白酶联合法消化不同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观察添加体积分数5%FBS dK-SFM培养基与单纯dK-SFM培养基培养原代宫颈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差异,并用形态学、广谱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总成功率为40%。中性蛋白酶联合法成功率、分离所得细胞密度、原代细胞融合时间及细胞纯度均高于Ⅰ型胶原酶消化法(P<0.05)。中性蛋白酶消化20 h的分离效果优于消化16和24 h(P<0.05)。体积分数5%FBS dK-SFM培养基原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单纯dK-SFM培养基(P<0.05)。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可在体外传代至5~6代,并可冻存与复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 g/mL胰蛋白酶-EDTA分离法和体积分数5%FBS dK-SFM培养基培养原代正常宫颈上皮细胞,高效、可重复性好。
- 李雅荣守华智艳芳樊婷婷邱翠李肖甫
- 关键词:原代培养宫颈上皮细胞中性蛋白酶
- 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辅酶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氧化还原态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度,将167例住院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A组)79例,内膜中层增厚组(B组)52例,内膜中层正常组(C组)36例。取静脉血,测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丙二醛(MDA)浓度。计算GSH/GSSG,NADP+/NADPH的氧化还原电位,该电位与ox-LDL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内膜增厚(从C组到A组),GSH、GSH/GSSG渐次减低,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渐次升高(P<0.05);NADPH、NADPH/NADP+氧化还原态亦显示出与GSH、GSH/GSSG类似,但较弱的变化,氧化应激损伤产物ox-LDL、MDA随内膜增厚明显增加(P<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明显正相关(P<0.05)。随着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浆GSH/GSSG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明显偏移。结论氧化还原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脂质的氧化损伤、内膜增厚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某种紧密的内在联系。
- 黄彦生王树人智艳芳许波实孙琳吴彧卢建敏戴付敏
- 关键词:动脉硬化谷胱甘肽
- 宫颈脱落细胞学培训模式探讨
- 2024年
-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宫颈细胞学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学习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共310人,根据入班测试成绩、教育背景、是否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等因素分为3组:1周培训组189人、6周培训组63人、12周培训组58人,3组学员分别按预设方案进行教学,培训期满进行结业考核及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3种培训方案组内比较:3组学员结业考核的理论成绩均高于入班时,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高于入班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业考核理论成绩6周培训组与12周培训组均高于1周培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培训组和12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的成绩均高于1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培训组与12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结业考核理论成绩的提升分数均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学员结业考核的阅片成绩提升分数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6周培训组和12周培训组均高于1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培训组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与12周培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所探索的宫颈细胞学6周培训模式可行且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 智艳芳李雅班振英张威张新李肖甫
- 关键词:宫颈脱落细胞学
- HPV 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经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PV DNA阳性患者的官颈脱落细胞标本312份,采用CytoReact HPV L1试剂盒检测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追踪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HPV L1衣壳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其细胞核着色为红褐色颗粒,位于鳞状细胞的表层,基底细胞无表达。312份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中有105份HPV L1衣壳蛋白呈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33.65%(105/312),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为27.33%(47/172);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为36.92%(24/65);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of can 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为21.43%(3/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为69.44%(25/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为28.57%(6/21);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为0.00%(0/4)。六组间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LZ与HSIL相比,ASC—US/LSIL与ASC—H/HSIL相比,LSIL与HSIL/SCC相比,LSIL/ASC—H与HSIL/SCC相比,NILM与LSIL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12例患者中有143例追踪到组织学结果,其中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的有46例,总阳性率为32.17%(46/143),其中慢性宫颈炎为27.08%(13/4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NⅠ)为48.84%(21/43),CINⅡ为33.33%(8/24),CINⅢ为17.39%(4/23),SCC为0.00%(0/5)。五组间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与CINⅡ
- 智艳芳李肖甫班振英邱翠荣守华张新张展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宫颈上皮内瘤变
- 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变化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2018年7月到202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中,选取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阳性者600例为阳性组,另选取TCT结果阴性者600例为阴性组,对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检测及HR-HPV(16、18/45)检测,比较并分析阳性组与阴性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改变情况及HR-HP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乳酸杆菌(χ^(2)=54.194,P=0.000)、过氧化氢(χ^(2)=38.732,P=0.000)、白细胞酯酶(χ^(2)=98.714,P=0.000)的异常率及HR-HPV感染率(χ^(2)=243.892,P=0.000)均显著高于阴性组;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乳酸杆菌(趋势χ^(2)=22.201,P=0.000)、过氧化氢(趋势χ^(2)=115.863,P=0.010)、白细胞酯酶(趋势χ^(2)=40.662,P=0.000)的异常率及HR-HPV阳性率(趋势χ^(2)=32.512,P=0.000)均呈上升趋势。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R-HPV感染与乳酸杆菌异常(OR=6.769,95%CI:3.737~12.260,P=0.000)、过氧化氢异常(OR=53.881,95%CI:25.786~112.586,P=0.000)、白细胞酯酶异常(OR=13.157,95%CI:6.118~29.866,P=0.000)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特别是乳酸杆菌、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的异常与HR-HPV感染存在交互作用,与宫颈病变发生密切相关。
- 智艳芳刘慧张婷班振英张威曾宪旭
- 关键词:乳酸杆菌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道微生态宫颈病变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机制。方法整体水平实验:82例研究对象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组54例,对照组28例。荧光生化法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specificPCR,M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细胞水平实验: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VSMC,用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omocy steioe,Hcy)处理,MTT法观察Hcy对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MS-PCR法和Rt-PCR法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及mRNA的表达。结果整体水平实验中,AS患者中甲基化率为70.4%,对照组甲基化率为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水平实验中,MTT结果显示Hcy对VSMC具有明显促增殖效应。Hcy显著增加ER-α基因启动区的甲基化修饰,并使ER-αmRNA的表达进行性减少。结论 Hcy通过干扰DNA的甲基化修饰,使ER-a基因高甲基化可能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使VSMC增殖,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 安丽娜岳扬智艳芳黄彦生姜怡邓黄玉珊苏娟王树人
- 关键词:甲基化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平滑肌细胞
- 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hr-HPV-DNA)负荷量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
- 李肖甫智艳芳李雁青
- 文献传递
- 门冬氨酸钾镁抗心律失常及抗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氧化应激态及脂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对心律失常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原则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而对照组仅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两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1周时检测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并连续监测24h心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周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GSSG、MDA及ox-LDL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试验组期前收缩总数减少86.5%,对照组期前收缩总数只减少了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氧化应激态指标(GSH/GSSG比值、MDA、ox-LDL)的改善与期前收缩总数的减少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均〈0.01)。连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1周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态,降低脂质氧化损伤程度,并对频发期前收缩有良好的治疗效应。门冬氨酸钾镁对频发期前收缩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损伤效应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 智艳芳黄彦生许波实王树人
-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谷胱甘肽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