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环海
- 作品数:113 被引量:2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英国汉学中的汉语词类特征研究——以艾约瑟《汉语官话口语语法》与萨默斯《汉语手册》的对比研究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立足汉语研究的他域视角,结合英国汉学发展脉络及汉语研究的有关论著,透过对艾约瑟《汉语官话口语语法》(1857)和萨默斯《汉语手册》(1863)这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著作,从词法特征研究的角度探索19世纪中期英国汉学对汉语词类范畴特征的认知过程,从而揭示专业汉学时期英国汉语词类范畴的研究成果,并采用语言类型学理论对有关汉语词类现象进行比较详尽的解释与分析。
- 方环海林馨
- 《小脑与认知》述评被引量:4
- 2005年
- J. Schmahmann 方环海张东平
- 关键词:书评神经影像学
- 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的多维分析——以印尼来华汉语学习者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在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的变化度、复杂度、准确度等维度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通过印尼来华汉语学习者的案例研究,发现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变化,但各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印尼留学生来华留学3-4年期间,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各维度的发展均显著但不同步,其中变化度发展快,复杂度发展慢,准确度则处于起始状态;学习时长与词汇变化度、复杂度和准确度均密切相关,各维度之间在初级阶段仅有词汇变化度与词汇准确度显著相关;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影响词汇能力发展,其中性别与词汇变化度显著相关,母语和学习策略则与词汇准确度显著相关。
- 王世圆方环海朱宇
- 关键词:汉语口语词汇能力
- 华语融汇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全球华语词典》述评
- 2013年
- 一、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华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认同感,其国际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华语的快速国际化、在海外的逐步本土化,以及华语的适度规范化相辅相成,使得华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这对传播和光大中国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 方环海刘黛茜王仲男
- 关键词:国际教育中国国际地位社会变体华人社会
- 美国汉学家卫三畏对汉字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 文章选取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为代表人物,选择《中国总论》《拾级大成》《汉英韵府》等经典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汉字方面进行汉语特征研究,并将其观点与欧洲的瓦罗、马若瑟等汉学家的观点作对比,以历史的眼光评判19世纪美国汉学...
- 方环海尹叶
- 关键词:美国汉学卫三畏汉字
- 国语运动与20世纪的近代音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方环海
- 关键词:国语运动汉语音韵学汉语语言学语音
- 翟理斯对汉语语音特征认识的比较研究
- 2018年
- 本文以19世纪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为中心,分析了其在《汉语无师自通》《字学举隅》《华英字典》著作中对汉语语音特征的认识,并与同时期及19世纪以前的汉学家进行对比,既考察了翟理斯汉语注音系统自身的发展变化,又与其他汉学家作了历时和共时的比较。我们发现翟理斯的注音系统是逐渐发展完善的,这主要体现为从以英语的发音规则为汉语注音到注重汉语的实际发音情况的变化。在与其他汉学家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翟理斯对汉语语音特征的一些认识,包括对后鼻音韵尾ng、零声母问题、尖团音的分离合流问题以及一些特殊语音成分等的认识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符合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对以翟理斯为代表的汉学家对汉语语音特征认识的比较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佐证中国本土韵书和学者对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描述和记录,进一步证明汉语的某些语音变化情况,希望可以填补早期汉语语音学史研究中类型比较研究的不足,扩大当下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学术视野。
- 李长浩方环海
- 关键词:翟理斯
-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被引量:4
- 2007年
-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社会构成中最主要的资产形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单位。汉迪(Charles Handy)早已对此有过专门论述,艾米顿(D.M.Amidon)对此也有经典诠释。在社会组织资产形式转变中,当其他资产形式退隐后,第四阶段的知识作为资产渐趋成熟,创新的飞跃具备了最富有实质意义的现实条件,其中,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任何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的主体,知识恰恰是他们认知活动的载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成败乃至知识管理框架下的创新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从汉迪的S型曲线出发,结合知识论中的理智德性、信念认知、社会研究中的价值介入论等,在知识管理框架下探讨知识创新中人的认知因素。
- 方环非方环海
-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理智德性价值介入信念
- 语用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语用学诠释》述评
- 2015年
- 《语用学诠释》(Understanding Pragmatics)由路特雷奇出版社2014年出版,是语言学诠释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丛书还有:《语言测试诠释》(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sting);《形态学诠释》(Understanding Morphology,Second Edition);《语音学诠释》(Understanding Phonetics);《音系学诠释》(Understanding Phonology,Third Edition);《二语学习诠释》(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句法学诠释》(Understanding Syntax,Third Edition);《语义学诠释》(Understanding Semantics,Second E-
- Gunter Senft张东平方环海
- 关键词:语用学理论学科视野音系学句法学应酬语
- 隐在的语法加工:汉语句法与语义加工机制新探
- 2011年
- 文章运用ERP技术考察了汉语言语理解中句法和语义的加工机制。实验材料选用"主语(名词)+谓语十着/了/过+宾语(名词)"句型结构的句子,使得句法的限定性成分出现在违反词之后,并对正确句、语义违反句和句法、语义双重违反句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与正确句相比,语义违反句的谓语位置词语诱发出N400和P600成分,双重违反句中的谓语位置词语则诱发出波幅更大的N400和P600成分以及ELAN成分;同时双重违反句在"着/了/过"时间点上也诱发出P600成分。实验结果说明在汉语中存在隐性语法的加工过程,语义信息在汉语言语理解中作用重要,句法自主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都不能够对汉语的言语理解的加工机制问题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 赵鸣方环海
- 关键词:句法语义ERP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