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保民

作品数:98 被引量:55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血栓
  • 21篇血栓栓塞
  • 19篇老年
  • 15篇血栓栓塞症
  • 15篇栓塞症
  • 15篇通气
  • 15篇肺血
  • 14篇静脉血
  • 14篇静脉血栓
  • 14篇肺血栓
  • 14篇肺血栓栓塞
  • 12篇文献复习
  • 12篇肺栓塞
  • 12篇复习
  • 11篇静脉
  • 11篇肺血栓栓塞症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8篇支气管
  • 8篇衰竭

机构

  • 87篇北京医院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卫生部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五...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呼吸疾病...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97篇方保民
  • 41篇孙铁英
  • 35篇许小毛
  • 23篇柯会星
  • 21篇谭政
  • 20篇杨鹤
  • 14篇王辰
  • 11篇杨翼萌
  • 11篇金金
  • 10篇靳毅明
  • 10篇乔力松
  • 9篇李毅
  • 8篇居阳
  • 7篇翁心植
  • 6篇钱贻简
  • 6篇张杰
  • 5篇李燕明
  • 5篇杨媛华
  • 5篇张洪玉
  • 5篇郭岩斐

传媒

  • 13篇中华老年医学...
  • 11篇中华结核和呼...
  • 7篇国际呼吸杂志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医刊
  • 4篇临床药物治疗...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4中华...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世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管支气管脂肪瘤误诊文献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寻求早期诊断方法及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气管支气管脂肪瘤及国内文献报道病理检查确诊的38例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22例误诊,误诊率55.0%。误诊为支气管哮喘7例、支气管炎6例、肺炎及肺癌各4例、支气管息肉1例,中位误诊时间12个月。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8例(20.0%),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取出气管内肿物病理检查诊断3例(7.5%),行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29例(72.5%)。误诊原因主要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未显示气管内肿物、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率低等有关。结论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诊断困难,胸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气道内肿物,CT值测定有助于诊断。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率较低,需多点活检,必要时行手术探查。本病首选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杨翼萌蒲纯李毅柯会星许小毛方保民
关键词:脂肪瘤气管支气管误诊哮喘支气管炎
肺血栓栓塞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杨菁菁许小毛方保民
骑跨型肺动脉栓塞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提高对骑跨型肺栓塞的认识,为探讨其发病过程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PA确诊肺栓塞338例,其中骑跨型肺栓塞15例,占4.4%。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7±13)岁。肺动脉分叉处完全阻塞1例,部分阻塞14例。伴休克1例,伴低血压3例,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伴卵圆孑L骑跨栓1例。溶栓治疗5例,单纯抗凝治疗9例,行血栓清除术1例。治愈5例,好转10例,未见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轻微出血2例,无大出帆病例。结论本组骑跨型肺栓塞发病率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这一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有卯圆孑L骑跨栓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并不需要积极地溶柃或手术治疗。
杨鹤方保民陈起航许小毛谭政靳毅明孙铁英
关键词: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溶栓
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比较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医院肺癌合并PTE和DV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TNM分期、PS评分、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 PTE组35例,年龄(67.31±9.38)岁,DVT组45例,年龄(64.62 ±12.48)岁.PTE组肺部基础疾病的发生率高于DVT组(9vs4例,P=0.043);而DVT组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显著多于DVT组(11 vs1例,P=0.007).PTE组HCT和Hb较DVT组增高(分别为36.9±4.01 vs 33.44±5.57,P=0.003;125.4±14.43 vs 113.48±21.28,P=0.006).PTE组中有14例PTE患者为无意中发现.在两组病人中,以NSCLC为主,病理类型多为腺癌,TNM分期Ⅲ~Ⅳ期居多.肺癌合并PTE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1.4%、77.1%、82.9%和85.7%;DVT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5.6%、77.8%、82.2%和84.4%.生存分析显示,PET组和DVT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5.0±2.1月vs 15.6±6.59月,P=0.12).结论 肺癌合并PTE和DVT患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但PTE组较多合并肺部疾病,而DVT组较多留置深静脉导管.两组患者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多为Ⅲ~Ⅳ期.PTE或DVT多发于肺癌诊断3~6月内,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许小毛杨鹤乔立松金金谭政靳毅明方保民孙铁英
关键词:肺癌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毛霉病合并奴卡菌感染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性,81岁,体重61kg。因咳嗽、咳痰伴气短1周,肉眼血尿1次于2010年5月21日人我院。入院后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诊断:系统性坏死性肺血管炎。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500—120mg/d,5周,继之口服72~28mg/d,6周)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注射0.2g,2次/周,12周,总量4.6g)及抗感染(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5g/d,9d;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g/d,6d)、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逐渐吸收。
杨翼萌方保民许小毛方芳潘明鸣孙铁英
关键词:奴卡菌感染肺毛霉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磨玻璃影肉眼血尿肺血管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的7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77例患者中男57例、女20例,≥65岁组50例、〈65岁组27例,平均年龄(68.7±12.4)岁;其中腺癌60例(77.9%),有病理组织分化结果者47例(61.0%);77例患者中,肺血栓栓塞症(PTE)组和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组分别有26例(33.8%)和51例(66.2%)。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肢体肿胀或疼痛,自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后1、3、6、9、12及12个月以上VTE的发生率分别为24.7%(19/77)、13.0%(10/77)、19.5%(15/77)、5.2%(4/77)、5.2%(4/77)、32.5%(25/77)。截至2013年4月,共有42例(54.5%)患者死亡,其中73.8%(31/42)死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1.9%(5/42)死于PTE,14.3%(6/42)死于其他原因。诊断VTE后1、3、6、9、12及12个月以上的病死率分别为20.8%(16/77)、6.5%(5/77)、13.0%(10/77)、5.2%(4/77)、2.6%(2/77)、6.5%(5/77)。≥65岁组和〈65岁组在诊断肿瘤后第1、3、6、9、12及12个月以上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P=0.309);而在诊断vTE后第1、3、6、9、12及12个月以上的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P=0.357),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P=0.591)。结论消化道腺癌、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较差(中、低分化)、化疗和手术后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且多发生于诊断后3~6个月内;死亡事件多发生于VTE诊断后1年内。
谭政许小毛杨菁菁杨鹤乔力松方保民
关键词:肿瘤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栓塞、肺炎两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探讨。方法通过总结近期两例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栓塞、肺炎病例并回顾分析既往的文献报告,总结该病症临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内在联系、发病机制。结果该病临床表现常以下...
谭政方保民许小毛靳毅明杨鹤金金乔力松
OR2T3基因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寻找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致病基因并验证OR2T3基因与PAH的关联性。方法对两个PAH家系中的4例患者和1名正常对照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间比较,筛选出患者特有的变异,并对筛选出的变异使用Sanger测序法在30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健康对照和3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基因分型验证,进一步分析变异与PAH的相关性。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到57个变异可能与PAH疾病相关。57个变异中OR2T3rs18748995变异在30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存在6例AG杂合子,而在两家系其余健康人(AⅠ-1,AⅡ-3和BⅡ-1)及90例健康对照中未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亦未发现该变异。结论OR2T3基因可能是PAH的致病基因,OR2T3rs148748995可能与PAH关联。
张建华许小毛邹丽辉张恩毅方保民金军华肖飞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外显子家系
肿瘤相关单纯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相关单纯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ID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64例恶性肿瘤合并I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64例患者中男、女各32例,年龄37~87岁,平均(66.0±12.6)岁,≥65岁组42例,<65岁组22例。常见症状为下肢肿胀或疼痛(53.1%)。64例患者中累及单侧下肢47例,双侧17例,累及肌间静脉46例(71.9%)、胫后静脉17例(26.6%)、腓静脉14例(21.9%)、胫前静脉2例(3.1%)。85.9%(55例)的患者行抗凝治疗,2例(3.6%)发生出血,未发生大出血事件。自肿瘤确诊后3、6、12个月IDDVT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4.0%(41例)、75.0%(48例)、85.9%(55例),肺癌肿瘤确诊3、6个月IDDVT累积发病率高于消化道肿瘤(P=0.005和0.035)。截至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13.0个月)共30例(46.9%)死亡。非老年组病死率(22.7%)低于老年组(59.5%)(χ^2=7.850,P=0.005),Ⅰ-Ⅲa期患者病死率(24.0%)低于Ⅲb-Ⅳ期患者(68.8%)(χ^2=11.246,P=0.001);妇科肿瘤患者病死率(10.0%)低于肺癌(55.6%)、消化道肿瘤(40.0%)及血液肿瘤组患者(71.4%)(P=0.041、0.037和0.035)。TNM Ⅲb-Ⅳ期(OR=8.42,95%CI:1.93~30.00,P=0.004)及年龄≥65岁(OR=6.28,95%CI:1.50~27.76,P=0.012)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相关IDDVT最常累及肌间静脉,抗凝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对于无抗凝禁忌的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肿瘤晚期及老年是肿瘤相关IDDVT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乔力松杨鹤方保民谭政许小毛
关键词:肿瘤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超重及肥胖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37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159例,其中男70例,女89例,年龄23-93岁,平均(69-14)岁;超重组143例,其中男70例,女73例,年龄17-89岁,平均(67±12)岁;肥胖组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6-93岁,平均(66-15)岁。分析比较三组间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比例及基础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胸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肥胖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而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采用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超重和肥胖组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恶性肿瘤(OR=3.716,95%CI:1.733-7.972,P=0.001)和高危PTE(OR值为13.815,95%CI:4.093-46.624,P〈0.001)是PTE死亡的预测因素,而抗凝治疗(OR值为0.155,95%CI:0.056。0.428,P〈0.001)、体重指数324kg/m^2(DR值为0.142,95%CI:0.045-0.446,P=0.001)、体重指数328kg/m^2(OR值为0.272,95%CI:0.085-0.872,P=0.029)是生存的预测因素。结论超重及肥胖的PTE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比例与正常体重者无明显差异,肥胖患者尿酸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体重者,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预后较好。
乔力松许小毛杨鹤方保民谭政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肥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