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翠玲

作品数:33 被引量:5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流感
  • 18篇病毒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禽流感
  • 6篇流感病毒
  • 6篇甲型
  • 6篇艾滋病
  • 5篇吸毒
  • 5篇吸毒人群
  • 5篇基因
  • 5篇甲型H1N1...
  • 5篇艾滋病病毒
  • 4篇禽流感病
  • 4篇禽流感病毒
  • 4篇感染率
  • 4篇病例
  • 3篇疫情
  • 3篇吸毒者
  • 3篇流感病毒A型

机构

  • 31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闻喜县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吉林市疾病预...
  • 2篇四平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常熟市疾病预...
  • 1篇枞阳县疾病预...

作者

  • 33篇徐翠玲
  • 22篇舒跃龙
  • 12篇张烨
  • 8篇向妮娟
  • 7篇郑锡文
  • 7篇汪宁
  • 7篇郭元吉
  • 6篇杨静
  • 6篇余宏杰
  • 6篇汪立杰
  • 6篇陈涛
  • 5篇施小明
  • 5篇杨忠民
  • 5篇杨维中
  • 5篇高建华
  • 5篇李德新
  • 5篇董婕
  • 5篇温乐英
  • 5篇王敏
  • 4篇隗合江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疾病监测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中国流感的流行及病毒抗原性变异情况
本文论述并分析了2006年中国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状况,以及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2006年中国流行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已经发生改变;H3N2亚型和B性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没有改变.
张烨赵翔郭峻峰隗合江成艳辉徐翠玲舒跃龙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基因变异
文献传递
人感染猪流感被引量:1
2009年
通常猪流感病毒是指在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或从病毒基因进化分析上类似于以往分离的猪流感病毒。1930年Shope和Lemisn首次从猪体内分离出流感病毒。1974年Smith等从人体肺组织中分离出猪流感病毒,初次证实猪流感可以跨越种属屏障感染人。自1958年12月至2009年2月,全球共报道至少60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多数为散发病例。
高燕袁帆隋竑弢孙闪华杜宁杨霄星徐翠玲舒跃龙
关键词: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流行病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2011年
王衍海王大燕胡寒雁王雷徐翠玲魏强武桂珍韩俊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风险评估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93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高燕方立群张勇钱全李亚品徐翠玲张烨闫磊杨华柏延臣杨红曹务春舒跃龙
关键词:流感季节性
东洞庭湖地区野禽驯养繁殖基地的禽流感病毒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东洞庭湖地区野禽驯养繁殖基地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调查4家野禽驯养繁殖基地的养殖情况,同时采集环境标本(包括新鲜粪便标本和水标本)。利用PCR和病毒分离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部分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禽流感病毒(AIV)阳性率为36.62%,2012年3月份阳性率最高(47.83%)。粪便标本、水标本的AIV阳性率分别为40.45%、30.19%,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共分离到28株AIV病毒,亚型包括H10、H4、H5和N7、N8,集中于11∽12月的标本,主要来源于君山区野禽驯养繁殖基地的雁类和野鸭的新鲜粪便标本。野禽驯养基地的环境标本中存在AIV病毒,以A(H10N7)为主,建议对其进行定期监测。
史景红高立冬张红胡世雄黄岳四杨浩白志永余明东李林会黄涧菲杨静汪立杰陈涛徐翠玲舒跃龙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某县戒毒所和社区吸毒人群吸毒相关危险行为比较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比较戒毒所和社区来源的吸毒人群人口学状况、吸毒相关危险行为的差异。方法在某县戒毒所和社区同时征集满足条件的吸毒者,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单独的房间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吸毒和注射吸毒史、监禁史等信息。结果戒毒所、社区吸毒者的注射吸毒比例分别为64.4%(139/216)、56.5%(130/230),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戒毒所和社区招募的注射吸毒者中,报告最近半年(入所前半年)注射吸毒的比例分别为90.6%(126/139)、80%(104/130),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戒毒期间注射毒品的比例分别为18.0%(25/139)、32.5%(37/11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09,P<0.01)。结论使用戒毒所监测哨点的吸毒相关危险行为数据评估整个吸毒人群的状况时,应该考虑补充一些社区吸毒人群的资料。
徐翠玲王爱民陈芳郑锡文汪宁
关键词:吸毒者高危行为
2009-2010年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甲流)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更好地防控流感疫情提供借鉴。方法对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甲流确诊、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甲流平均检测阳性率进行时间分布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7月4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7 885例,其中住院(含死亡)31 651例,死亡805例。2009年5月10日,报告首例输入性甲流确诊病例,截至7月18日每周新增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病例超过本地感染病例。截至8月30日每周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的新增县(区)数、甲流检测阳性率均呈缓慢上升趋势,8月31日以后均迅速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确诊病例数与甲流检测阳性率趋势一致(P<0.0001)。11月23-29日所在周报告的确诊、住院、死亡病例数均达到峰值。截至2010年1月底,累计确诊病例中6~15岁所占比例(43.5%)和发病率(2750/10万)均最高;学生占66.3%。各年龄组中,<25岁年龄组住院率最高;≤5岁人群死亡率最高,其次为15~24岁。结论 2009-2010年我国内地出现一个甲流流行高峰,流行分为4个阶段:传入期、低流行期、流行高峰期、流行后期。学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甲型H1N1感染发病的风险最高,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发生严重病情的风险也最高。
徐翠玲孙闪华张彦平史景红向妮娟汪立杰袁帆陈敏陈涛杨静杨丽梅杨道威徐鹏张洋李培龙赵勇樊春祥赵庆龙宗俊王世文舒跃龙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住院病例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传播潜在危险性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潜在危险性。方法选择12个村的HIV感染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献血(浆)员比例、艾滋病知识、性乱行为发生情况和既往病例报告数等7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RSR)对各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价,HIV感染率权重系数最高(0.28),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权重系数最低(0.09);RSR综合评价结果为:01和02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03、05、09、10和12号村属于中等,04、06、07、08和11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低。结论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不同,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高建华汪宁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张玉良贾望谦徐翠玲郑锡文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偿献血综合评价
中国大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与确认被引量:61
2006年
目的确认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姐弟二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重现病家暴露环境及发病时间序列,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咽拭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马血球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A/H5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姐(病例1)弟(病例2)二人分别在其家鸡开始死亡2天和4天后出现发热和肺炎症状,病例1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2痊愈。病例1病后第8天的血清A/H5抗体阴性,病例2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192名密切接触者中,仅1名(接诊过病例1的医生)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但血清标本经微量中和试验阴性。结论病例2为中国大陆第一例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确诊病例,病例1为临床诊断病例。二者发病最可能是感染了相同家庭环境中病死禽传播的H5N1病毒,调查中未发现两病例之间有互相传播的证据。
余宏杰陈裕旭舒跃龙李俊华高占成胡世雄董捷张红向妮娟张烨胡英惠徐翠玲高立冬王敏李中杰周蕾刘志涛李德新王茂武王子军王宇杨维中
关键词:禽流感H5N1家庭聚集性
一例孕妇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的调查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2005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报告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孕妇死亡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的气管吸取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病例发病前4天有明确的病死禽直接暴露史,病例和病死禽的122名密切接触者经10天医学观察均健康。病毒性肺炎伴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显著下降,迅速进展的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是其主要临床特征。病例的气管吸取物A/H5N1的HA和NA基因阳性,分离到的A/Anhui/1/2005(H5N1)的8个基因节段均为禽源的,血凝素抗原的受体链接肽仍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结论该病例为首次报告感染禽流感病毒 (H5N1)发病、死亡的孕妇。孕妇妊娠期间的免疫耐受状态可能是导致其感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和进程的重要原因。
李群蓝雨徐翠玲柳燕吴同生温乐英向妮娟张烨吴家兵董捷熊传龙徐晓玲胡万富李中杰胡岱霖周蕾马明英刘志涛刘旭祥刘丽萍王俊胡守奎何军王勇李贤相吴福清舒跃龙王茂武王子军杨维中王宇余宏杰
关键词:禽流感妊娠H5N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