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莉莉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育
  • 2篇知识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素养
  • 2篇新保守主义
  • 2篇核心知识
  • 2篇保守主义
  • 1篇心理学
  • 1篇叙事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哲学
  • 1篇人智学
  • 1篇实践哲学
  • 1篇普通教育
  • 1篇普通教育学
  • 1篇主义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观
  • 1篇文化心理学
  • 1篇文化主义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彭莉莉
  • 1篇彭正梅

传媒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江苏教育(教...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造就美国人:赫什教育思想研究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认为,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赫什(E. D. Hirsch, Jr.)认为,美国之后的教育改革并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中的三个问题:质量问题、平等问题和教...
彭莉莉
关键词:文化素养核心知识
文献传递
教育在本质上要求权威的教育风格——阿伦特的视角
2012年
教育风格就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稳定且明显的行为倾向。莱文(KurtTsadekLewin)曾经把教育风格划分为权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3种。阿德勒更是把教育风格划分为11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以及其他对教育风格的研究中,大多推崇民主的教育风格,而相对贬低权威的教育风格。
彭正梅彭莉莉
关键词:教育风格阿伦特教育实践教育者阿德勒
教育的桃花源:华德福学校研究
华德福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是德国当时文化批判运动(1872-1945)在学校教育中的反应之一。它是由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在其人智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德福...
彭莉莉
关键词:人智学学校教育
文献传递
迈向能力取向的教育质量控制:德国国家教育标准的考察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应对国际学业成绩比较的不利处境,德国一改其传统的投入性的内容取向的教育质量控制,首次以国家教育标准形式在国家层面实施产出性的能力取向的教育质量控制。这一带有国际趋势的转向虽然改进了德国教育质量,提高了教育质量地区间的可比性及均衡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彭莉莉
关键词:教育质量国家教育标准
德国教育学性质大讨论的结晶:实践哲学的《普通教育学》建构
2007年
文章简述了本纳《普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重点及其在德国教育学大讨论中的地位,指出其对教育学性质探讨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彭莉莉
关键词:实践哲学普通教育学
布鲁纳的新自我观及其教育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受当时美国社会运动以及维果茨基和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影响,曾主导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布鲁纳,在20世纪70、80年代转向了被认为是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文化心理学,不仅认可范式思维,更加强调文化、叙事与自我建构的相互关系,强调自我是分布的和文化的,并进而倡导和试验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
彭莉莉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叙事
通过核心知识造就美国意识:赫什新保守主义教育改革的透视被引量:6
2013年
与强调能力、高水平技能培养的方法取向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不同,强调内容取向的教育新保守主义者赫什认为,只有以传递文化素养为使命的核心知识课程,才能解决美国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平等问题和共同体感危机的问题,才能抵制激进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消极影响,重塑美国国民的国家意识。
彭莉莉
关键词:文化素养核心知识多元文化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