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菊
- 作品数:99 被引量:285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富春江富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2018年7月、2019年7月对富春江富阳段浮游动物和水质各进行1次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5属66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20种,轮虫16属30种,枝角类6属9种,桡足类5属7种。2018年7月,富阳段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7 ind./L,平均生物量为0.93 mg/L,各大类种类数量较为均衡;2019年7月,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5 mg/L,种类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2次采样浮游动物群落有明显差异。2018年7月,发现5个浮游动物功能群;2019年7月发现7个浮游动物功能群,说明水体的自净能力更强。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和溶解氧含量是与富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其中与水温、叶绿素a含量、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王俊刘金殿张爱菊郝雅宾周志明
- 关键词:浮游动物环境因子群落结构水质
-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与修复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2009年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数学统计法对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渔业资源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丽水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于1972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减少,水丝蚓所占比例增大;鱼类的种类、数量和可捕量较1972年大幅降低,珍稀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许多鱼类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问题。水工设施的大量建造、环境污染和过度采砂被认为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通过建立溪流性鱼类保护区、设立增殖放流站和繁育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措施来实现瓯江丽水段渔业资源的修复。
- 原居林练青平王凯伟姚子亮陆君张爱菊宓国强
- 关键词:渔业资源
- 浙江沿海7种织纹螺形态聚类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7种Nassarius属织纹螺作为分类单元,以形态特征为主列出15项分类性状特征来探讨Nassarius属织纹螺不同亚属和种间的亲缘关系。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中的可靠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7种织纹螺进行了数值分类分析。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而认为数值分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Nassarius属织纹螺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与亲缘关系。同时,结果还表明Reticunassa亚属的种和Varicinassa亚属的种亲缘关系相对比Zeuxis亚属的种近;支持将拟半褶织纹螺作为一独立种的观点。
- 尤仲杰张爱菊
- 关键词:织纹螺系统聚类
- 一种采集浮游生物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集浮游生物的装置,其包括:漏斗和能够与漏斗可拆卸连接的可伸缩管,漏斗设有具有塞子的漏斗嘴,可伸缩管的下端具有与漏斗可拆卸的第一安装管,第一安装管的管壁下方设有容纳漏斗的壁的凹槽,凹槽与第一安装管外设有...
- 王俊周志明刘金殿张爱菊盛鹏程郝雅宾
- 文献传递
- 水华爆发前后南太湖底栖动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 张爱菊叶金云尹文林王友慧郭建林潘晓艺赵汉取王俊原居林
- 关键词:底栖动物蓝藻水华
- 一种二年一周期的青虾-晚稻轮作方法
- 本发明涉及青虾‑晚稻轮作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年一周期的青虾‑晚稻轮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池塘改造成虾田后依次清塘、施肥培水并栽种水草;在第一年全年和第二年前六个月养殖青虾;在第二年下半年种植水稻。采用半年种植单...
- 张爱菊曾泽国周志明陈伟罗伟
- 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检测鱼类物种多样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检测鱼类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样;(2)提取eDNA;(3)PCR扩增;(4)回收、纯化目的片段,构建目的片段文库;(5)OTU聚类;(6)建立鱼类比对数据库;(7)OT...
- 张爱菊周志明刘金殿王俊郝雅宾于喆
- 文献传递
-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2009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2月,作者在瓯江干流丽水段设3个采样点,每月一次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2 579尾,分别隶属于5目,13科,41属,53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数最多,鲤科鱼类37种,占样本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鳗鲡目和合鳃鱼目种数较少,仅1种。全年优势种为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3.00%、12.52%和11.36%;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009年7月~翌年1月呈递减趋势,其中2009年7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月变化幅度不大,只是2009年7月和8月稍高。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较恒定。瓯江干流丽水段主要经济鱼类有唇鱼骨、鮠科鱼类(黄颡鱼等)、斑鳜和鳜等。2009年6月平均密度最高为15.53尾/网,全年在st.2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多(40种),在st.3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少(27种)。
- 练青平原居林张爱菊姚子亮王凯伟陆君宓国强
- 关键词:渔业资源多样性
- 浙江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学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对浙江沿海采集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共有织纹螺科动物1属13种,其中1个新种,1个未定种。
- 尤仲杰张爱菊
- 关键词:贝类织纹螺科
- 浙江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7
- 2016年
- 为探究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按季度分4次对水库6个采样站点的后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9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0属、34种,其中轮虫10属、22种,枝角类4属、6种,桡足类6属、6种;主要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罗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rousseleti)、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和长额象鼻溞(Bomina longirost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年均密度为27.79个/L,年均生物量为0.23 mg/L;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季节间差异显著,夏季略高于其他3个季节;TLI指数显示,老虎潭水库全年各站点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RDA)表明,透明度、溶解氧、水温、高锰酸钾指数和p H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 张爱菊丁新新刘金殿杨元杰郝雅宾辛建美
- 关键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