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炘
- 作品数:108 被引量:4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栓塞治疗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小脑AVM患者142例,其中42例伴发动脉瘤。将患者分为伴发动脉瘤组和不伴发动脉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出血、畸形团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深静脉引流。结果 42例患者共伴发61个动脉瘤,其中位于畸形团内14个,位于供血动脉上47个。畸形团内动脉瘤与畸形团破裂出血及伴有深静脉引流密切相关。4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出血。结论为了降低远期复发出血发生率,栓塞治疗小脑AVM伴发动脉瘤患者时应围绕动脉瘤处理制定治疗措施。
- 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赖凌峰陈敏
- 关键词:小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复发性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第1次复发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第2次复发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随访半年,复查DSA示瘤体再次少量造影剂充盈,病人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介入是大脑后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治疗复发动脉瘤的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 李辉段传志何旭英李西锋张炘刘彦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
- 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框架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近些年来,随着Internet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构建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开发周期越来越紧迫,同时对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系统开发中,每个项目都需要根据实...
- 张炘
- 关键词:MVCSTRUTSHIBERNATE
- 文献传递
-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栓塞术后出血的治疗策略,对术后所有出血的患者进行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共有17例患者发生栓塞术后颅内出血。单次栓塞面积≥36.5%(OR=19.269:95%CI=1.283-289.299,P=0.032)、既往高血压病史(OR=7.962,95%CI=1.121-56.567.P=-0.038)是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次面积栓塞≥36.5%和既往高血压病史可增加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术后严格降压至基础血压的2/3且至少72h是减少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关键。
- 苏世星段传志吾太华张炘赖凌峰何旭英李西锋顾大群刘彦超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术后出血
- 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物PAC-1和CD62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P-Selectin,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急性期(<7 d)外周血PAC-1和CD62p含量,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NIHSS量表评分法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与对照组(0.22±0.13;4.21±1.11)相比,ACI患者PAC-1含量(0.92±0.40)和CD62p含量(7.07±3.07)在急性期(<7 d)显著升高(P<0.05;P<0.05),且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P<0.01)。结论 PAC-1和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AC-1和CD62p水平对于预防ACI发生、评估病情轻重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龙霄翱何旭英谭峰方美凤黄彪
- 关键词:PAC-1CD62PACI病情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终止期为2018年6月30日。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166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10/166)、0,破裂组64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5/64)、4.7%(3/64)。动脉瘤复发率在破裂组、未破裂组分别为26.6%(17/64)、16.3%(27/166)。两组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广义评估方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破裂组患者最终随访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1),未破裂组mR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
- 李淦诚张炘范海燕李西锋段传志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预后
- 一种生物活性肽在制备用于预防颅内动脉瘤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肽在制备用于预防颅内动脉瘤药物中的应用,属于颅内动脉瘤疾病药物制备领域。本发明证明了鸢尾素治疗对小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破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壁上的弹性纤维降解及细胞凋亡,同时可抑制血...
- 范海燕段传志李西锋张炘苏世星刘彦超李然刘文超程雯枰
- RNF213基因rs6565666位点多态性与广东省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RNF213基因rs6565666位点多态性与广东省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25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为试验组,同期250例经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检查证实无颅内动脉瘤的住院患者或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RNF213基因rs6565666位点的基因型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rs6565666位点AG、AA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GG基因型所占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rs6565666位点等位基因A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动脉瘤破裂112例,未破裂138例。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rs6565666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F213基因rs6565666位点多态性与广东省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发病相关。
- 范海燕郭慎全陈运昌张炘李西锋何旭英段传志
- 关键词:颅内囊状动脉瘤基因型
- 18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出血分析
- 2013年
- 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因其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被认为是脑AVM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预防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提供经验性指导。
- 苏世星段传志张炘赖凌峰何旭英李西峰顾大群刘彦超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血管内栓塞治疗血分脑AVM
- 颅内高血运肿瘤术前栓塞中Glubran胶的应用和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014年9例施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其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 9例颅内高血运肿瘤,3例达到100%栓塞,4例达到90%栓塞,2例达到70%栓塞。9例患者栓塞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出现,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Glubran胶对颅内高血运肿瘤栓塞是安全及有效的。
- 何旭英段传志李西锋张炘李铁林李辉李维方钦锐
- 关键词:术前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