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尖区棉捻置留致慢性窦道1例
- 2007年
- 患者,女,22岁,上前牙唇侧反复流脓2年来诊。2年前患者上体育课时自单杠上掉下致前门牙冠部折断。在当地医院行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门牙。其后桩冠修复之牙根部常有胀痛不适,并在唇侧时常有小包形成,破溃后有异常分泌物流出。服用消炎药后症状缓解,但破溃口始终没有愈合。
- 张武军王永宁
- 关键词:慢性窦道根尖桩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异常分泌上前牙
- 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诱导术的临床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6例青少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用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定期复诊,摄X线片观察牙根及根尖的发育情况。结果:用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根尖诱导作用明显。结论: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对年轻恒牙牙根形成及根尖诱导有良好效果。
- 张武军王永宁贾坤绪
- 关键词: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术
- 牙冠纵裂固定全冠修复42例临床观察
- 2010年
- 宗颖张武军
- 碘酊注入治疗粘液腺囊肿68例临床总结
- 2002年
- 粘液腺囊肿是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口底、颊粘膜等部位亦可发生。由于粘液腺排泄受阻,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于腺内,使腺泡逐渐膨胀而形成囊肿。阻塞原因多系损伤,有时是多次反复损伤,以后形成疤痕而阻塞排泄管。囊肿位于粘膜下,表面覆盖一层粘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小疱,形似水疱。约豆大至樱桃大,质地软,有弹性,甚至有波动感,易被咬破流出透明粘液,破裂处愈合后,又被粘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
- 张武军王永宁戴金健
- 关键词:粘液腺囊肿舌尖腹侧手术切除囊液配注
-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将平阳霉素、地塞米松、2%利多卡因配制成每1ml含平阳霉素1.6mg的复合溶液,行瘤内注射,每次用量3~8mg,10~14d注射1次,2~4次为一疗程,一般总量为30~40mg。结果 25例经1~5年随访观察,治愈13例(52%),基本治愈7例(28%),转好5例(20%),总有效率100%,无发热反应病例。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武军杨小丽李秦王永治戴金健
-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海绵状血管瘤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分析
- 2006年
-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血管瘤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mg/支)用2ml生理盐水稀释后与地塞米松(5mg/支)1ml,2%利多卡因2ml配制成复合液,行瘤体内注射,每次用量3~8mg,10~14天注射1次,2~4次为1疗程。一般总量为30~40mg。结果:38例患者经1~5年随访,治愈25例(65.8%)显效13例(34.2%),总有效率100%,无发热反应病例。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 张武军王永宁王永治
-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海绵状血管瘤
- 拔牙术后出血236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我们对1987~2006年在口腔科门、急诊所遇到的236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人,就出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拔牙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出血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 张武军王永宁贾坤绪
- 关键词:拔牙术后出血出血病人出血原因口腔科
- 颈前副甲状腺肿瘤4例报告
- 1996年
-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8岁,最大41岁,平均18.5岁。病程分别为3、7、5、9年,平均6.0年。均经同位素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腺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例。4例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单纯肿物切除;1例腺癌因肿物呈囊性与舌骨体粘连,按甲状舌管囊肿连同舌骨中段一并切除;另1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因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
- 王永治林如衡张武军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 微型钛板坚硬固定治疗颌骨骨折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张武军王永宁
- 右下颌第二磨牙4根管1例
- 2010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5岁。因右下后牙疼痛1周,面部肿胀3天前来我院就诊。自诉1周前右下后牙出现咀嚼疼痛不适.3天前该处面颊出现肿胀。牙体检查:47颌面龋,叩痛(++),探痛(-),松动(-),冷热莉激(-)。右侧面颊轻度肿胀,局部牙龈肿胀触之较软,余(-)。
- 宗颖张新张武军
- 关键词:根管面部肿胀牙龈肿胀下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