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诗歌
  • 2篇现代主义
  • 2篇小说
  • 2篇节奏
  • 1篇心理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研究综论
  • 1篇意图
  • 1篇意象
  • 1篇意象派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性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舍伍德
  • 1篇舍伍德·安德...
  • 1篇身份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观

机构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作者

  • 8篇张强
  • 1篇缪惠莲
  • 1篇吴子恺
  • 1篇李家军
  • 1篇张强
  • 1篇李思思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中学生英语(...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哈莱姆文艺复兴背后的文化心理
城乡文明冲突的实质是两种文化优质因素的对抗与较量,融合则主要体现在乡村或乡镇文化优质因素在城市文化中的植入。哈莱姆文艺复兴表面上是作为边缘话语的黑人文化成功对抗白人主流话语的结果,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则是久居都市的美国人对钢...
张强
关键词:城乡文明哈莱姆文艺复兴文化心理
文献传递
艾略特:困惑与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特·斯·艾略特不仅为我们留下了 2 0世纪英美诗歌中部分最伟大的作品 ,而且留下了许多的困惑 :应该将他视作英国诗人还是美国诗人 ;他的诗歌语言及其风格该如何归类 ;他究竟是现代主义诗人的代表还是传统诗歌的继承者 ,等等。文章就艾略特的身份、诗歌语言和风格及其“现代性”展开探讨 ,尝试对这些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作出解答。
张强李家军吴子恺
关键词:艾略特身份
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被引量:33
2001年
20世纪初 ,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学浪潮席卷欧美大陆。美国诗歌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 ,以破竹之势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然而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风貌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 ,它与 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文化大背景以及英美文学的迅速发展和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意象派的诞生 ,庞德的诗艺成熟特别是东方诗美学思想和技艺的融入 ,象征主义和直觉主义对其哲学基础的构筑 ,以及尼采哲学、柏格森学说和存在主义三大西方哲学流派对美国诗歌“现代性”的催化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美国现代主义诗歌19 10 - 192 2年的发轫 ,透视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
张强
关键词:现代主义诗歌美国诗歌意象派尼采哲学柏格森
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被引量:74
2003年
张强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作家现代主义小说
小小说的大节奏:《早秋》的叙事策略与作者的意图被引量:2
2016年
正如"(诗歌中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是意义的回响",小说中的叙事策略也必须为烘托主题而设置。因此,叙事策略的运用精妙与否往往取决于其对小说主题的呼应程度,而确立小说的主题也就成为了分析小说叙事策略功用的前提;反过来,从对叙事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来判断叙事的"政治取向"的做法多半会成为"过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小小说《早秋》以其"时空一体"的节奏、"有限的"全知视角和"无情节"的叙事结构等匠心独运的叙事策略赢得了无数批评者的青睐,充分展示了小说作者"戏剧性"还原生活原貌的功力。素有"黑人桂冠诗人"之称的兰斯顿·休斯在这篇小说里未触及任何种族政治的因素,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他只是以精妙的叙事手段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那些习惯于"政治性批判"的批评者所强加给文本的其它叙事企图。
张强李思思
关键词:《早秋》叙事策略作者意图
《权力的游戏》中的伦理观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带来的快餐文化催生了“读图时代”,而视觉文化发展尤为迅速,批评界好不容易才适应了电影作为文学改编和文学阅读的主要形式,网络时代的接踵而至又让电视剧成为了人们最普遍的日常文学消费品。文学伦理学批评主张文学从起源上看是道德的产物,“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伦理的表现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那么,以色情、阴谋和暴力为突出特征的众多大热的美剧所表现的现阶段美国社会的伦理观究竟是怎样的呢?像《权力的游戏》这样一部充斥着血腥、暴力和情色刺激的美剧自上映之日就反响热烈,在一系列绵延不绝的乱伦、谋杀、背叛和篡逆等显而易见的不道德的剧情呈现中火爆了八季,在2019年才在万千全球影迷的依依不舍中收官。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本文将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主义伦理观、“真爱战胜一切”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和“生命至上”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几乎处处透着“反伦理”特征的美剧如何在赢得收视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它的“教诲价值”,既乐享广大观众的疯狂追捧又毫无惧色地面对批评界的如潮抨击,力争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网络时代通俗文学作品的伦理主题表达艺术。
张强张强
ANIMALS
2008年
Mammals(哺乳动物)Mammals are the world's most dominant(最占优势的)animal.They are extremely(非常)diverse(多种多样的)creatures(生物,动物)that include(包括)the biggest ever animal (the blue whale鲸,which eats up to 6 tons every day),the smallest(leaf-nosed bat小蹄蝠) and the laziest(sloth树獭,who spends 80% of their time sleeping).There are over 4,600 kinds of mammals and they live in very different environments(环境)—oceans(海洋),rivers,the jungle(丛林),deserts,and plains(平原).
张强
关键词:英语教学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徐志摩诗歌音乐性构成的显性与隐性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新月派"的创始人,徐志摩的诗歌节奏浑然天成;他的诗意象柔美、意境悠长,言辞的背后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但对于徐诗音乐性的成因,人们往往看到了"显性"的因素而忽视了相辅相成的"隐性"因素,如浓烈地感受到徐诗的"洋味"而无视徐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土渣渣";往往意识到徐诗"深受19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而忽视了徐诗对中国传统格律诗的借鉴;看到了徐诗以"白话"入诗而音韵盎然的特点,认为徐诗掌握了"口语的自然节奏",而实际上徐诗的白话语言是一种经过了提炼、为了诗歌的音乐性改变了节奏的"文白夹杂"的语言。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文白夹杂是徐诗音乐性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确保了徐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人间四月天"的显赫地位,其实质是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独特个性和艺术自由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而这正是中国新诗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所在。
缪惠莲张强
关键词:诗歌节奏音乐性中西合璧文白夹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