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
- 作品数:58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疸与壶腹癌患者原发肿瘤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黄疸是壶腹癌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黄疸为壶腹癌的始发症状时,原发肿瘤的分期情况和预后情况。方法对92例根治性手术后的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黄疸的定义为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51.3mmol/L(3mg/dl)。结果本组中44例(47.8%)黄疸为始发症状,其与淋巴结转移、侵犯胰腺和分化程度相关。远隔部位淋巴结转移更常见于黄疸患者。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0~88个月。存在黄疸患者的预后较无黄疸者差,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疸预示分期较晚,常伴有邻近脏器侵犯和远隔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手术后预后较无黄疸者差,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改善生存情况。
- 张建伟赵宏白晓枫王成锋崔修铮
- 关键词:壶腹癌黄疸预后
- 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法在胃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总结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法在胃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单个治疗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法的210例胃空肠吻合病例,对比同期300例采用传统全层间断缝合法的病例.观察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包括出血、吻合口漏、狭窄梗阻等.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连续锁边缝合组有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1/210,0.05%),全层间断缝合组发生吻合口出血17例(17/300,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连续锁边缝合组术后吻合口漏、狭窄梗阻发生率低于全层间断缝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法较全层间断缝合法显著降低了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其他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胃空肠吻合口缝合加固方法.
- 汤小龙张建伟车旭陈应泰兰忠民王成锋
- 关键词:上消化道吻合口出血
- 围手术期电针减少胃及胰腺癌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电针对胃及胰腺癌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胃、胰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电针组患者201例,对照组184例。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取穴百会、天枢、内关、足三里,对照组接受假电针治疗。术前1天与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5 d,每日1次,时间为2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止痛药第4天后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电针使用为减少止痛药使用的独立相关因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围手术期电针可以减少胃及胰腺癌患者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
- 袁永黄涛邱国同安军赵亚杰周劲草张李鹏李荣俊王拓然任虎韩彬杜永兴逯阳齐淑兰王鹏丁云晴和芳高健勇顾宗廷李宗泽萨德尔·别克·艾买提储云绵兰忠民张建伟董振豪白晓枫孙跃民王成锋
- 关键词:电针围手术期胰腺癌随机对照研究
- 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行胰腺中段切除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以每5例为一学习阶段,将所有患者分为10个阶段,对比分析各阶段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切缘阴性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各阶段手术患者的切缘阴性率、术后并发症及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阶段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和530 ml,第2阶段分别为280 min和330 ml,与其余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10阶段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中位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手术经过10~15例手术可达较熟练和稳定程度,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汤小龙张建伟车旭陈应泰兰忠民王成锋
-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综合治疗在预后不良胰腺癌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预后不良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胰腺癌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式下的生存状况。结果(1)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消瘦、腰背疼痛、糖链抗原19-9(CA19-9)数值和肿瘤的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消瘦、腰背疼痛、CA19—9〉37U/ml和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2)根据对肿瘤的治疗状况,将患者分为胰腺肿瘤切除组,姑息性治疗组(包括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或氟尿嘧啶植入剂植入、全身化疗、外照射放射治疗和介入化疗),未针对肿瘤治疗组(包括单纯探查、内引流和营养支持的患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0、8.3、6.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3.5%、22.5%、11.8%,5年生存率分别为5.8%、0、0(3)分析预后不良组病例,在出现消瘦、腰背疼痛、CA19-9〉37U/ml和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中,胰腺肿瘤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12.0、11.0、12.0、7.0个月,姑息性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7.5、8.6和8.0个月,未针对胰腺癌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3.0、4.0和4.6个月。结论积极合理地开展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不良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 汪毅赵平王成锋单毅赵东兵田艳涛孙跃民车旭张建伟
- 关键词:胰腺肿瘤存活率
- 术中放疗治疗胰腺癌的价值——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 目的评价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在可切除和局部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研究...
- 车旭王成锋赵平单毅田艳涛张建伟陈应泰汤小龙于琦
- 文献传递
- 102例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外科治疗的10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38例,女64例,年龄(56.5±12.1)岁。胃肠间质瘤全部获得完整切除,随访1~88(中位为59.5)个月,13例死亡,1例出现转移,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和8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改良NIH分级情况、术后是否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与远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21.448,P=0.021)、肿瘤大小(HR=0.060,P=0.029)、核分裂象(HR=0.008,P=0.034)、改良NIH分级(HR=0.213,P=0.044)是胃肠间质瘤远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改良NIH分级是影响胃肠间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黄湘辉裘科跃袁旦平施凯日武鸿彪张建伟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内镜下切除预后
- 染色质重塑与血液肿瘤
- 2009年
- 染色质重塑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主要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并与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相关。调控染色质重塑的机制主要有组蛋白修饰、ATP酶依赖的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RNA调控等。染色质重塑异常与血液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关系,针对染色质重塑异常已经研发出多种HDAC抑制剂和低甲基化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建伟王建祥
- 关键词:染色质重塑血液肿瘤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1999年5月到2007年7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85例。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以未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病...
- 张建伟王成锋白晓枫田艳涛孙越民车旭赵平
- 文献传递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2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28例获得手术切除,术式包括Whipple术、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胰腺区段切除和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出现胰漏4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未能切除者行化疗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除未能切除的1例术后14个月死亡外,其他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SPT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是最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SPT的恶性程度较低,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 张建伟白晓枫王成锋刘骞汪毅赵平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