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国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静脉滤器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置入体会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及置入体会。方法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放置43枚SimonNitinol型VCF(SimonNitinolFilter,SNF),42枚位置均在肾静脉开口下方,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上方,并结合积极的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3枚滤器均放置成功,出现穿刺部位较大血肿2例、滤器血栓形成1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1~60个月,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放置SNF可以有效地预防肺栓塞,只要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技巧,均能成功地放置滤器、减少并发症。
- 姚立正戴真煜李文会董从松张崇国朱军朱海东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介入放射学腔静脉滤器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40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咯血的疗效及其复发原因。方法行BAE治疗咯血患者40例。其中,支气管扩张18例,肺癌13例,肺炎6例,病因不明3例。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止血39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发热及胸痛。随访期间,28例无复发,治愈率70.o%;11例复发,复发率27.5%。8例咯血复发者再次行BAE治疗,造影证实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3例,短期责任血管再通1例,病理性血管末梢重获血供并再次显影4例。结论BAE治疗多种病因咯血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罕见。
- 甘振李轲东管敬张崇国周良冯玉明
-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45例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在急性大咯血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大咯血患者45例在DSA下,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入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PVA颗粒栓塞末梢分支,再用海绵条/弹簧圈栓塞主干止血。结果:(1)造影病变位于右侧支气管动脉29例,左侧26例,其中双侧10例,出血病例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5例,扭曲、增粗、浓染40例。(2)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即时止血率100%,术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4例(8.9%)。(3)并发症:术后发热,胸痛、轻度胸闷,恶心,纳差12例,经对症处理,在1周左右缓解消失。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有效手段,安全方便、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 李轲东周良管敬张崇国冯玉明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
- 超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护理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总结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可行性及护理体会。方法 38例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均在数字减影造影机(DSA)下进行,采用PVA、明胶海绵、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有效栓塞出血动脉。其中33例咯血停止,5例栓塞后再次咯血,3例行二次栓塞咯血停止,1例内科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无脊髓损伤、截瘫、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使患者熟知流程,配合操作,且随访依从性提高。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可靠、有效。正确的介入护理措施能够保证临床恢复及提高远期疗效。
- 曹晖张崇国冯玉明卢倩姝
- 关键词:大咯血介入治疗护理
- 血管内栓塞术在急性大出血抢救中的临床价值
- 2007年
-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在急诊大出血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56例动脉性出血采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插入可疑出血的动脉内先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再超选择插入出血动脉内注入栓塞材料,栓塞出血动脉。17例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采用经皮穿肝至门静脉主干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再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静脉注入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治疗。结果:73例急性大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达到止血目的。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加栓塞是治疗急性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戴真煜姚立正李文会董从松张崇国朱军朱海东
- 关键词:急性出血介入放射学血管内栓塞术
- 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估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资料。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来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36例出血患者中咯血10例,消化道出血11例,膀胱、肾出血5例,妇科肿瘤出血9例,外科术后出血1例。3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88.8%;4例阴性表现;阳性病例可行栓塞治疗者28例,其中26例1次栓塞成功,2例2次栓塞成功,4例不可行栓塞治疗者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影像资料。结论动脉造影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止血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高。
- 张崇国周良李轲东管敬冯玉明
- 关键词:血管造影动脉栓塞动脉性出血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 张崇国周良李轲东管敬冯玉明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支架植入恶性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经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6例(42条患肢),将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为临床成功,PTA后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为技术成功。通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CTA/MRA随访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为95.2%(40/42),1条技术不成功,1例术后合并动脉血栓,无血管夹层形成。39条肢体症状改善明显,2条无明显改善,踝肱指数从(0.50±0.11)至(0.82±0.15)。术后随访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3级的患者分别为23例、13例和4例(40条患肢)。随访3~15个月,1条股动脉在12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术后8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2.8%。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助于改善下肢血运,提高通畅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中长期保肢率。
- 李轲东张崇国管敬冯玉明周良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