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斐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流控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于其早期筛查、积极介入治疗、改善预后一直是研究热点。微流控技术作为新兴发展的技术,有耗费耗材少、操作简便、特异性及灵敏性高等优点而常被应用于CRC的诊疗。本文就微流控技术在CRC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概述,为其良好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 李玮田山廖斐董卫国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靶点与分子机制
- 2023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靶点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蛋白。将白藜芦醇作用靶点和溃疡性结肠炎靶点取交集,即为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找出靶点的作用关系,使用Cytoscape 3.9.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基因微生信网站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Cytoscape 3.9.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Swiss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SwissTargetPrediction得到69个白藜芦醇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的533个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22个白藜芦醇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EGFR、SRC、MMP9、MMP2处于核心位置。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中,EGFR、SRC、MMP9、MMP2均存在于内分泌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EGFR、SRC、MMP9、MMP2调节松弛素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谭玉林庄煌铭王汉宇廖斐
- 关键词:白藜芦醇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
- 结直肠癌化学性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结直肠癌对放射治疗的反应普遍欠佳,放射抵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障碍,限制了放疗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因而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放射抵抗产生的潜在机制,寻找放射增敏剂来增强辐射对肿瘤组织的损伤,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放疗所导致DNA损伤和修复的不同机制,就近年化学性放射增敏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彭湃澜廖斐董卫国
- 关键词:结直肠癌放射增敏剂
- 肝肠钙粘连蛋白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肠钙粘连蛋白在不同分度胃上皮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肝肠钙粘连蛋白表达与胃上皮肠化生发生与发展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肠钙粘连蛋白在87例不同分度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例不同分度胃上皮肠化生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阳性表达78例,总阳性率为89.7%,而肝肠钙粘连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胃上皮肠化生程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发生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无关(P>0.05)。结论肝肠钙粘连蛋白与肠化生的发生高度相关,它可能代表着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肠化生的分子标志物。
- 廖斐董卫国余琼芳罗和生
- 关键词:肠化生肝肠钙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75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75例PGI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PGIL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年龄(56.96±14.51)岁,其中43例(57.33%)患者以腹部隐痛为主要症状。51例(68.00%)患者CEA升高,17例(32.69%)患者行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肠镜诊断阳性率为74.58%。9例直肠淋巴瘤患者之中,有5例直肠指诊阳性,直肠指诊的阳性率为55.56%。75例PGIL患者均已行病理检查,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3例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7例为其它病理类型。按照Ann Arbor标准分期,IE期7例(9.33%),IIE期25例(33.33%),IIIE11例(14.67%),IVE期32例(42.67%)。41例患者行CHOP化疗方案,12例患者行R-CHOP化疗方案,3例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确诊主要依靠内镜下活检,内镜下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行腹腔探查术明确诊断。CEA、大便隐血试验对PGIL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而直肠指诊对直肠淋巴瘤的初诊有重要意义。早期PGIL患者以PGL多见,而中晚期PGIL患者以PIL多见。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为主。DLBCL型PGIL治疗首选CHOP/R-CHOP,MALT型PGIL患者首选HP根除疗法,手术适用于PGIL的并发症治疗。
- 廖斐詹娜田山尹清明董卫国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病理特征
- 蛋白激酶B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B(PKB)抑制剂SH-6联合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对诱导人大肠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放射性PKB活性免疫沉淀检测试剂盒检测SH-6干预前后细胞中PKB活性。将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H-6组、奥沙利铂组、SH-6+奥沙利铂组。按照上述分组用药物干预大肠癌lovo细胞24小时,分别采用DNA ladder法和Hochest3325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9活性变化。结果(1)SH-6可有效抑制PKB的活性;(2)DNA ladder检测法显示,空白对照组未见梯形DNA裂解片段,而其他3组均出现明显的DNA梯形裂解带。Hochest法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核均质蓝染,而药物处理的3组均出现明显的细胞核致密浓染及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3)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奥沙利铂干预后,lovo细胞中Caspase-9的活性与未处理组比较,明显增强,加用SH-6处理后,大肠癌lovo细胞中Caspase-9的活性与未处理组比较明显增强,与单用奥沙利铂组比较有所增强。结论PKB抑制剂能促进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增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疗效。
- 廖斐董卫国余保平刘蒙
- 关键词:细胞凋亡奥沙利铂蛋白激酶B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Trocar部位疝引起慢性肠梗阻1例报道被引量:4
- 2022年
- 报道1例以反复左下腹胀痛为主要表现,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后发现,原阑尾戳卡孔处未完全修复,形成了Trocar部位疝(Trocar site hernia,TSH)。报道此病例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升临床诊治水平。
- 杨丽洁王士宁廖斐印安宁刘颜良
- 关键词: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 炎症性肠病临床管理进展
- 2024年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随着全球IBD患病率的上升,IBD的临床管理成为关键。现围绕IBD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疾病活动度的精准评估、药物治疗的临床管理和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IBD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此外,本综述还强调了IBD多维度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该体系有助于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长期预后。
- 甄军海刘传谭铖张吉翔廖斐董卫国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临床管理
- 结直肠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192例,正常组织102例)HER-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32.3%)结直肠癌标本HER-2过度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明显升高(P=0.001)。HER-2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程度、Duck's分期相关(P<0.05),HER-2过度表达结直肠癌患者10年生存率较低。结论:结直肠癌组织HER-2过度表达率较正常结直肠组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过度表达提示较差临床预后。
- 邓巍董卫国詹娜廖斐
- 关键词:结直肠癌HER-2免疫组化
- 早发性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其总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但早发性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却出现增长趋势,而且通常在较晚期被诊断,预后较差。EOCRC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肠道微生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EOCRC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EOCRC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柳健廖斐董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