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惟春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民族国家
  • 1篇学术
  • 1篇原创
  • 1篇原创性
  • 1篇政权
  • 1篇身份研究
  • 1篇统一多民族国...
  • 1篇桥头
  • 1篇族群认同
  • 1篇文化象征
  • 1篇文化自觉
  • 1篇连续统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国家
  • 1篇民族认同
  • 1篇木碗
  • 1篇国家政权
  • 1篇边疆

机构

  • 7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国土资源...

作者

  • 7篇廖惟春
  • 3篇李志农
  • 1篇乔文红
  • 1篇李国太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身份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玛丽玛萨人自20世纪初开始了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和构建,重新定义和诠释了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身份,为散居族裔实现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积极对话,建立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环境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散居族裔的视角出发,阐释了玛丽玛萨人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文化重建活动的原因,并对其现状和前景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玛丽玛萨人为代表的散居族裔,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处境和发展机遇所具有的自觉把握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否避免丧失自我,实现自身文化顺利转型的关键性因素。
李志农李国太廖惟春
“连续统”: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族群认同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通过引入族群认同的内部分析视角,考察了曾长期共享历史与记忆的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近年来出现的族群认同分化现象,揭示了"族群认同"这一概念本身作为历史过程与认知体系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并由此总结出族群认同的"连续统理论",以补充和延伸原有的原生论和建构论。
李志农廖惟春
关键词:族群认同
边缘理性与族属认同——基于3个玛丽玛萨人村寨的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社会文化体系、不同生态文化系统中的人们,都在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积极调适自己,以融入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玛丽玛萨人,其内部近年来在族属认同上出现了明显的分野,这其中隐藏的是深层的利益博弈,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多样化的理性考量与族群关系进程。
李志农廖惟春
统一多民族国家视野下的滇藏公路建设
1949年,新生的国家政权初步解决了国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各族百姓的国家认同问题。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国内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建设、巩固和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实际上作为一项历史性任务...
廖惟春
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政权民族认同
“边疆治理:形势、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年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云南省第十七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论坛、第五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论坛——“边疆治理:形势、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0月28日在昆明召开。研讨会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承办,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合基地、《思想战线》编辑部·文科学报编辑部协办。来自国内2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王建华副主席、云南大学党委陈华仙副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李娟书记主持。在主旨发言阶段,云南大学周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国家视域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的演讲。周平教授提出,边疆在国家框架内因治理需要而确定,是被建构起来的,具有突出的国家属性。离开了国家及其治理,也就无所谓边疆。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处理或应对突出边疆问题的体制机制及其过程,就是边疆治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边疆治理研究总体上显得滞后,尚不能充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应注重挖掘边疆治理的深层次内涵,进行有深度的学理性分析和论述,形成原创性的理论和概念。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现实边疆治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阐释。
廖惟春
关键词:边疆治理边疆问题原创性
藏族木碗及其文化内涵初探——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上桥头两村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木碗是藏族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件器物。以往的研究在探讨"木碗为何在藏族聚居区流行"这一问题时,多从木碗耐摔、隔热、易于携带等物理特性入手,强调它盛行于藏族聚居区的合理性,而极少论及木碗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上桥头两村为田野点,尝试从作为实体商品的木碗、作为社会礼物的木碗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木碗三个维度入手,考察藏族木碗的流动及其文化内涵。笔者认为,作为实体商品的木碗展现了木碗的"形"的生成与流动,而作为社会礼物和文化载体的木碗,则体现了木碗的"神"与"魂"。而在现代化语境中,藏族木碗的"形""神""魂"又都处在相应的变动之中。
廖惟春孙志娟刘虹每
关键词:藏族木碗文化象征
去向何方:全球化背景下玛丽玛萨文化的生存展望
2012年
在经历了文化复兴与重构的高潮之后,近一两年来玛丽玛萨人的文化再造活动日趋减少,曾经疯狂的"文化热情"现在似乎又将要归复平淡。从几次实地调研经历中我们发现,在当下这个充满各种可能但又急速变化的世界里,玛丽玛萨人一方面在为"玛丽玛萨将自成一族"的美丽曙光仿佛正从天边冉冉升起而兴奋不已,另一方面,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全球化趋势,他们在解答自身文化的未来命运这一生存命题上又深感无力。对文化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玛丽玛萨社区内部。今天,玛丽玛萨人站在这个由全球化编织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起点上,如何从自身立场来认识、思考进而解答"去向何方",这一命题将直接决定其文化的未来命运。
廖惟春乔文红
关键词:文化自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