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平岖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源性
  • 6篇外源
  • 6篇外源性
  • 6篇感染者
  • 6篇IL-15
  • 5篇细胞
  • 4篇增殖
  • 4篇HIV-1感...
  • 4篇HIV-1感...
  • 4篇IL-21
  • 3篇登革热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缺陷病
  • 3篇细胞因子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机构

  • 10篇广州市第八人...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平岖
  • 9篇唐漾波
  • 8篇李玉枝
  • 3篇赵令斋
  • 2篇姚细安
  • 2篇唐小平
  • 2篇洪文昕
  • 1篇张复春
  • 1篇曹孟丽
  • 1篇陈铿
  • 1篇胡凤玉
  • 1篇周颖
  • 1篇廖宝林
  • 1篇占晗琳
  • 1篇王建
  • 1篇雷杨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性细胞因子IL-15及IL-21对HIV/AIDS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
平岖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外源性细胞因子IL-15细胞免疫应答
文献传递
外源性IL-15、IL-21对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细胞因子IL-15、IL-21对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4例已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25例未经HAART的HIV-1感染者(HAART组及HAART-nave...
平岖姚细安李玉枝赵令斋唐漾波
文献传递
登革热伴出血与伴出疹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登革热伴出血与登革热伴出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登革热伴出血与151例登革热伴出疹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DENV)核酸,ELISA测定DENV的IgM和IgG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研究病例的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登革热伴出血患者的中性粒细胞、AS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77±19.11)×10^9L、80.00(45.00,109.00)U/L、13.40(12.85,13.95)S、47.50(42.90,53.20)S和44.7%,均高于登革热伴出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Z=2.495、3.184、2.435,Х^2=9.786,P均〈0.05或〈0.01);登革热伴出血患者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D4^+、CD8^+、PLT、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9.79±4.96)×10^9L、[0.10(0.00,1.00)]×10^9L、372(220,585)个/μL、258(155,466)个/μL、[53.00(32.00,82.00)1×10^9/L、[93.55(86.57,102.66)]%和2.48(2.04,2.92)g/L,均低于登革热伴出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Z=-4.054、-1.962、-2.676、-3.806、-2.876和-2.111,P均〈0.05或〈0.01)。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166例(83-42%),IgG抗体阳性33例(16.58%)。89例患者DENV核酸分型分析显示,DENV-1感染81例(91.01%),DENV.2感染3例(3.37%),DENV-1和DENV-2混合感染4例(4.49%),DENV-3感染1例(1.12%)。另外,51例登革热伴出血患者中重症登革热9例(17.65%),151例登革热发热伴出疹的患者中重症登革热2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684,P〈0.01)。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
何惠达李玉枝平岖洪文昕王建唐漾波
关键词:登革热出血出疹
外源性IL-15/IL-10受体阻断剂对HIV-1感染者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李玉枝平岖何惠达唐漾波
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的实验室早期诊断的建立、应用与分析
目的:对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应用与分析评估。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DENV NS1抗原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DENVRNA并进行分型,对2014年广...
李玉枝平岖赵令斋雷杨洪文昕胡凤玉张复春唐漾波
关键词:登革热
文献传递
外源性IL-15及IL-21对HIV/AIDS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HIV-1感染时,机体介导的免疫会引起细胞因子失衡,其中IL-15、II-21是潜在的抗HIV-1感染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功能。我们通过体外实验,来探究外源性IL-15、IL-21对HIV/AID...
平岖李玉枝曹孟丽陈伟烈唐漾波
关键词:HIV/AIDS感染者IL-21细胞免疫应答外源性
文献传递
登革热的实验室早期诊断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建立登革热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并分型,对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期间疑似登革热的病例进行实验室早期诊断,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267例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ENV NS1抗原阳性245例,阳性率为90.1%(245/272);DENV RNA阳性256例,阳性率为94.1%(256/272)。256例核酸阳性病例中DENV-1型224例,占87.5%(224/256);DENV-2型15例,占5.9%(15/256);DENV-1型和DENV-2型同时阳性17例,占6.6%(17/256)。两种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3.0%(253/272)。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主要以DENV-1为主,同时存在DENV-2型散在流行及少数DENV-1型和DENV-2型合并感染;ELISA方法检测DENV NS1抗原及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的两种检测方法,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检出。
李玉枝平岖赵令斋雷杨洪文昕胡凤玉张复春唐漾波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核酸
外源性IL-15、IL-21对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细胞因子IL-15、IL-21对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4例已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25例未经HAART的HIV-1感染者(HAART组及HAART-nave组)。以HIV-1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另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IL-15或者IL-21,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刺激培养,采用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FSE)对PBMC进行示踪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HAART-nave组和HAART组中CD4+及CD8+T细胞的增殖百分率,两组的组内比较可见,IL-21刺激的实验组(IL-21组)和IL-15刺激的实验组(IL-15组)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均为0.000);HAART组CD8+T细胞增殖水平,IL-15组及IL-21组均明显高于HAART-nave组(Z=-2.394,P=0.017;Z=-2.130,P=0.033);HAART组与HAART-nave组中实验分组IL-15组及IL-21组CD4+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IL-15、IL-21均能促进HIV-1感染者HARRT治疗前及治疗后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且两种因子对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HAART治疗后大于HAART治疗前。
平岖姚细安李玉枝赵令斋唐漾波
关键词:HIV-1外源性IL-15IL-21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单纯及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单纯感染HIV-1及合并感染HCV时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单纯HIV-1感染者26例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23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ELISPOT),以HIV-1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测定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PBMC的IFN-7分泌细胞频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V-1RNA。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U检验,Spearman评价组间相关性。结果单纯HIV-1感染者的HIV-1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5斑点形成细胞(SFC)/10。细胞,显著低于CD8+T淋巴细胞的38SFC/10。细胞(F=4.592,P=0.037)及PBMC的53SFC/10^6细胞(F=5.436,P=0.025)。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HIV-1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SFC/10^6细胞,Z=2.432,P=0.015)、CD8+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SFC/10^6细胞,Z=-1.996,P=0.046)及PBMC(中位数为10SFC/10。细胞,Z=2.306,P=0.021)的应答频数显著低于单纯HIV-1感染者。结论在HIV-1感染中,CD4+T淋巴细胞能对HIV-1产生-定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是其强度弱于CD8+T淋巴细胞;合并HCV感染可能体HIV-1臆诳者的H1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强度下调。
唐漾波占晗琳曹孟丽赵稳平岖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CD4阳性T淋巴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ALT、HBV DNA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丁型肝炎(CH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并未曾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CHD患者28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分期。HBe Ag阳性与阴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纤维化分期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Be Ag阳性与HBe Ag阴性组患者间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0)。肝纤维化S1、S2及S≥3 3组间HA及L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035、8.457,P值分别为0.002、0.015),其中S≥3组患者水平最高[HA:(169.4±166.3)ng/ml,LN:(149.2±85.1)ng/ml]且与S1、S2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组间其他实验室指标ALT、HBV DNA、PⅢP及C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与HA、LN、PⅢP及CⅣ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2、0.472、0.451、0.454,P值分别为0.005、0.011、0.016、0.015)。结论 HA、LN水平可能作为评估CH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周颖熊红品陈铿平岖廖宝林
关键词: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