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急性
  • 8篇梗死
  • 6篇蛋白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血管
  • 5篇卒中
  • 4篇血清
  • 4篇神经内科
  • 4篇卒中后
  • 4篇脑卒中
  • 4篇内科
  • 3篇蛋白酶
  • 3篇动脉
  • 3篇血性
  • 3篇抑郁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缺血
  • 3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17篇连云港市东方...
  • 6篇连云港市第一...
  • 3篇兖矿鲁南化肥...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常焕显
  • 10篇王以翠
  • 10篇孔令胜
  • 9篇刘丽艳
  • 6篇庄建光
  • 6篇季晓宇
  • 5篇刘丽艳
  • 2篇何学明
  • 2篇王慧
  • 2篇刘红军
  • 2篇李小刚
  • 2篇郑伟
  • 1篇孔萌萌
  • 1篇薄维波
  • 1篇郭玲
  • 1篇安仲武
  • 1篇楮福明
  • 1篇何晓英
  • 1篇陈山
  • 1篇周素香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发病时间6 h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失访2例,完成52例)给予r-TPA选择性动脉溶栓术联合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对照组(54例,失访2例,完成52例)给予单纯r-TPA静脉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50.514,P<0.01)。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829,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3789,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率,改善预后。
王以翠常焕显孔令胜
关键词:动脉内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ET、NO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特性阻抗(ZCV)及外周阻力(Rv)]及血清ET、NO水平变化,并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mean、Vmean水平均上升,ZCV、Rv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Qmean、Vmean水平高于对照组,ZC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均下降,NO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
季晓宇常焕显
关键词:阿加曲班脑血流动力学内皮素一氧化氮
分水岭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复发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分水岭性脑梗死(CWI)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4例CW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个月,根据患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9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2组NIHSS、基线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CWI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时,对照组NIHSS为(5.14±1.75)分,复发组NIHSS为(7.81±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再次梗死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初次梗死时(P<0.05)。2组基线收缩压、低灌注、梗死分型、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舒张压、既往病史、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收缩压≥140 mm Hg、发病前低灌注、狭窄>70%和不稳定斑块与CWI的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支架植入与CWI早期复发呈负相关(P<0.05),MCWI和扩容与复发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CWI的复发率较高,高血压、低灌注、严重的血管狭窄和不稳定斑块是CWI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常焕显王以翠季晓宇孔令胜
关键词:早期复发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符合尿激酶溶栓适应证的ACI患者487例,均给予同样的尿激酶溶栓和基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血清MMP-9水平动态检测,30 d内有36例患者发生了溶栓后HT作为HT组;在未发生溶栓后HT的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非HT组;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与两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临床预后。结果 HT组患者的男性、高龄、大面积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伴发因素显著高于非HT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的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溶栓前、溶栓后12 h及溶栓后第3、5、7、14天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HT组(P<0.01),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峰值在第3天;HT组患者12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T组(χ2=4.219 7,P<0.05);HT组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明显低于非HT组(t=6.036 4,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溶栓前血清MMP-9高水平可有效预测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溶栓后中后期血清MMP-9高水平可以预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常焕显刘丽艳王以翠季晓宇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溶栓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每晚用餐时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12个月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9,P<0.05)。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IMT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6.4361、5.6901和5.1182、2.6749,P均<0.05)。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刘丽艳常焕显王以翠庄建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
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血管风险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血管风险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水平检验,比较两组及ACI组不同CAS程度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分析血清vaspin水平与CAS程度的相关性及各指标水平对血管风险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vaspin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sVCAM-1、MCP-1、IL-6、hs-CRP均较对照组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AS程度加重,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aspin水平与ACI的CAS程度呈负相关(rs=-0.325,P<0.05)。106例ACI患者中,共有18例(16.98%)发生血管风险事件,单因素分析显示,有血管风险事件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与无血管风险事件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VCAM-1、MCP-1、IL-6、hs-CRP是ACI患者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spin是ACI患者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预测ACI患者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51、0.698、0.727、0.769(P<0.05)。结论:血清vaspin在ACI患者体内的水平偏低,该指标与CAS程度呈负相关,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对ACI患者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
安仲武薄维波李欣常焕显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于入院24h内分别检测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在发病2周~2个月间参照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非卒中后抑郁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性,并探讨抑郁程度与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卒中后抑郁组的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卒中后抑郁症组的血清尿酸[(291.23±68.47)μmol/L vs.(351.13±106.00)μmol/L]、25-羟维生素D[(23.91±11.06ng/ml vs.(32.50±10.63)ng/m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程度与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均呈负相关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7,P=0.009;r=-0.4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25-羟维生素D水平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更容易患有脑卒中后抑郁症。
王慧常焕显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尿酸25-羟维生素D
无创呼吸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AIS并OSAHS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入组56例,完成治疗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睡眠结构指标[非快速眼球运动的快波浅睡眠(N1-N2)期占比、非快速眼球运动的慢波深睡眠(N3-N4)期占比、快速眼球运动(REM)期占比及微觉醒指数(MAI)],睡眠质量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认知功能指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随访治疗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质量、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0.400,P=0.001);治疗12周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或极高度相关(均|r|>0.70)。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AIS并OSAHS患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率。
徐玲季晓宇常焕显刘丽艳赵平洪波孔令胜韩学聃张晓梁婷婷刘美玲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缺血性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选定的31例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1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改善(P<0.05和P<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王以翠庄建光常焕显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抑郁早期干预神经功能恢复
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实验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较好,起效时间短,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较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王以翠常焕显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吉兰-巴雷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