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立新

作品数:57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麻醉
  • 13篇七氟烷
  • 13篇氟烷
  • 10篇脑出血
  • 10篇出血
  • 9篇幼鼠
  • 8篇手术
  • 8篇切除
  • 7篇针刺
  • 7篇镇痛
  • 7篇切除术
  • 6篇缺氧
  • 6篇缺氧预处理
  • 6篇肿瘤
  • 6篇脑血
  • 5篇穴位
  • 5篇穴位电刺激
  • 5篇血管
  • 5篇术后
  • 5篇肿瘤切除

机构

  • 5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三博脑科...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安立新
  • 22篇王保国
  • 16篇谢思宁
  • 10篇叶虹
  • 9篇陈雪
  • 6篇彭宇明
  • 6篇李俊发
  • 5篇王雅杰
  • 5篇赵春美
  • 4篇任秀君
  • 4篇郑少强
  • 4篇李锦
  • 3篇韩如泉
  • 3篇孙梅珍
  • 3篇袁芳
  • 2篇何颖
  • 2篇王莉莉
  • 2篇孙异临
  • 2篇刘蕴宁
  • 2篇李淑琴

传媒

  • 6篇麻醉与监护论...
  • 6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医学综述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北京医学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World ...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已发表文献的查阅,综述了脑出血后颅内血肿扩大及占位效应,局部血流量的改变,血凝块的毒性作用和脑水肿等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论述了血液成分包括凝血酶,血红蛋白,血桨蛋白,白细胞和补体等对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影响。研究其机制有利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安立新王保国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生理
电针结合七氟烷麻醉在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七氟烷麻醉在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全麻组(A组)、电针加七氟烷全麻组(B组)。在药物麻醉诱导开始前,对B组患者进行电针,取开颅侧切口近端穴位,即:风池透天柱及攒竹透鱼腰,频率2/100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A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针刺和电刺激。两组患者在异丙酚2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50之间,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七氟烷用量比A组节省(8.34±1.24)%。两组都能够维持BIS值在40~50之间,保证术中的麻醉深度。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A组(P<0.05,P<0.01)。麻醉恢复期B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电针结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脑外科手术,能够节省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安立新吉勇王莉莉任秀君刘蕴宁王保国
关键词:电针七氟烷脑外科手术
大量失血和液体治疗可影响丙泊酚血浆浓度
2004年
安立新
关键词:外科手术失血丙泊酚血药浓度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围术期静脉全麻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用药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进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假穴位组(S组)以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合谷、外关、金门、太冲、足三里、丘墟;S组在非穴处行经皮电刺激;C组取穴同T组,只在相关穴位贴皮肤自粘电极,不通电。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3组患者均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中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用药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各组均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T组在插管后1min、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的平均动脉压小于其余两组(均P<0.05)。T组术中暴露鞍区和取瘤阶段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较其余两组低(均P<0.05),术后定向力恢复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较其余两组低(均P<0.05)。术后24h内C组2例发生恶心呕吐,其余各组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程度,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陈雪王保国李锦安立新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针刺麻醉垂体瘤全身麻醉
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HPC)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血肿周围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60~290g,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所有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维库溴胺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min、复通气5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其他2组未做处理,仅进行机械通气。所有大鼠机械通气1h后,拔出气管导管。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P组和Ⅰ组动物的尾状核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在ICH后6h、24h、48h和72h各时间点,从存活鼠中随机抽取10只大鼠记录神经行为学(NDS)评分和Rosenberg评分,其中5只连续切片进行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大鼠活杀后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结果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ICH后6h、24h和48h均优于Ⅰ组(P〈0.05)。Rosenberg评分P组在6h为3.9±1.5,优于I组的5.4±1.5(P〈0.01)。P组和Ⅰ组的HIF-1α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在24hHIF-1α阳性细胞数为(6.0±0.8)个,明显低于Ⅰ组[(11.4±1.8)个,P〈0.01]。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力在ICH后也显著增加,其中P组NO质量摩尔浓度在24h的变化明显轻于Ⅰ组(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的表达,抑制脑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增加有关。
安立新王保国彭宇明袁芳孙梅珍
关键词:缺氧预处理脑出血HIF-1ΑNOS
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局部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NaCl)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局部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ICH组(M组,n=38)、氯化钠组(N组,n=55)和羟乙基淀粉组(H组,n=54)。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自体血50μl建立ICH模型,S组仅刺入基底节,但不注血。N组分别于造模后2h、24h、48h、72h静脉输注7.5%NaCl溶液5ml/kg,H组分别于造模后2h、24h、48h、72h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30ml/kg。S组和M组分别于造模后2h、24h、48h、72h随机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N组和H组则在上述时间点于进行输液治疗前、后各抽取5只大鼠处死。测定血肿周围区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生存情况。结果N组IL-6在24h、72h输液后高于M组(P<0.05)。H组TNF-α在24h、48h输液前低于M组(P<0.05)。M组SOD在48h、72h降至最低;N组和H组SOD在24h、48h和72h输液后均高于M组(P<0.05);H组在72h输液后MDA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多次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或7.5%NaCl溶液可降低实验性脑出血脑组织局部的氧化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可能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彭宇明安立新王保国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脑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人工流产术中不同镇痛药物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效果——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刘秀芬吴新民安立新王保国李敏薛张纲李青徐建国
关键词:哌啶类舒芬太尼芬太尼二异丙酚药物释放系统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of supratentorial tumor被引量:1
2011年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upplementary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and the speed of recover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raniotomy.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supratentorial tumor re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 and a group 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the patients were anesthetized with 2% Sevoflurane.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eleetroacupuneture at Hegu (合谷 LI 4) and Waiguan (外关 TE 5), Jinmen (金门 BL 63) and Taichong (太冲 LR 3), Zusanli (足三里 ST 36) and Qiuxtu(丘墟 GB 40) from anesthesia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operation, and in group S without electroacupuncture. tidal Sevoflurane concentration,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bispectral index (BIS) and the information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 stage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nd-tidal concentration and MAC of Sevoflurane in group A at all time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S (P〈0.05, P〈0.01) with a Sevoflurane saving of 9.62% on average. The BIS in group A during a few phas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S (all P〈0.05).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 stage, the time of each phas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S (all P〈0.01). No dysphoria and one case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shown in group A, but in group S, 2 patients had dysphoria and 3 patients had nausea and vomiting.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 can decrease the dosage of Sevoflurane,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anesthesi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esthesia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of supratentorial tumor.
安立新何颖任秀君李淑琴韩如泉王保国
关键词:SEVOFLURANE
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67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ICH组(M组,n=38)、氯化钠组(N组,n=55)和羟乙基淀粉组(H组,n=54)。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自体血50μl建立ICH模型,S组仅刺入基底节,但不注血。N组分别于ICH后2、24、48、72h前5—10min静脉输注7.5%氯化钠溶液5ml/kg,H组分别于ICH后2、24、48、72h前45~50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30ml/kg,速率均为0.2ml/min。S组和M组分别于ICH后2、24、48、72h随机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N组和H组则在上述各时点输液前、后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各组每天行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N组和H组ICH后2、24、48、72h输液后注血侧皮层和基底节脑含水量、ICH后24、48h时行为学评分降低,ICH后24、48、72h时生存率升高(P〈0.05);与N组比较,H组ICH后72h时生存率升高(P〈0.05)。结论多次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或7.5%氯化钠溶液可改善ICH后大鼠脑水肿。
彭宇明安立新王保国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脑水肿脑出血
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期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S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A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进行电针刺激,选择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S组患者不进行电针。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A组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平均节省七氟烷用量9.62%。A组的BIS值在个别时间点(钻骨孔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高于S组(均P<0.05)。A组的恢复期各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S组(均P<0.01)。麻醉恢复期A组无躁动发生,发生恶心呕吐1例;S组发生躁动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减少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安立新何颖任秀君李淑琴韩如泉王保国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幕上肿瘤切除术七氟烷随机对照试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