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淑凤
- 作品数:48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苏曼殊诗歌译介与创作的现代性
- 2017年
- 开创鸳鸯蝴蝶派文学之先河的苏曼殊,也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在诗歌翻译和创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苏曼殊在诗歌译介及创作过程中,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在革命精神和自由意识、悲剧意识、爱情的大胆表达、平等对待女性等若干方面都体现出了现代性特征。这种现代性的发掘,不仅丰富了苏氏文学研究的维度,更为被标签为"封建、旧派"的鸳鸯蝴蝶派外国文学译介及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 季淑凤
- 关键词:苏曼殊诗歌译介
- 美国学者詹姆斯·克莱尔之李清照词英译探究
- 2013年
-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克莱尔的李清照词英译本极具特色,值得专论。对李清照其人其词的解读与考证彰显了译者的学者态度;而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翻译方法与"美国式本土化"阐释又展现了克莱尔作为翻译家的灵活的一面。克莱尔的英译本促进了李清照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经典化,这使得中国文学史上的"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及其"易安词"在国际汉学界、比较文学界和翻译界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 季淑凤
- 关键词:李清照词英译本翻译
- H.B.乔利与《红楼梦》翻译——一位晚清英国外交官的文学英译被引量:6
- 2019年
- 清光绪六年(1880),出身外交背景家庭的乔利通过选拔考试,来到北京英国使馆,以翻译生的身份学习汉语,并通过阅读《红楼梦》以提高汉语学习效率。两年之后,乔利开始了在中国各地领事馆任职的外交生涯。光绪十八、十九年(1892、1893),时任英国驻澳门副领事的乔利翻译出版了两卷本的《红楼梦》(前56回),该译著没有汉学学术背景,而是一种为来华西人提供汉语学习的辅助读本。乔利的翻译策略忠实而又灵活,更能从积极健康的教辅语料角度'净化'原著中低俗淫秽的内容。乔利译本流传至今已有120余年,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学、语言学和文学翻译史价值。
- 季淑凤
-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
- 乔利《红楼梦》回目英译的美学研究
- 2021年
- H.B.乔利的56回《红楼梦》英文译本还未引起学界太多关注,有待深入研究。以乔利《红楼梦》的回目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乔译本在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和形象美,对后来的《红楼梦》回目翻译研究仍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 季淑凤
- 关键词:《红楼梦》回目翻译美学
- 《红楼梦》早期英文编译综论
- 2020年
- 《红楼梦》的早期英文编译(1812—1933年)对西方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红楼梦》早期英文编译者以英国人为主体,美国、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编译者多有参与,文化身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英译本的译介由零星译介到全译,但欠缺相关副文本;英文编译策略表现出从语料直译到文化意译的嬗变。《红楼梦》早期英文编译对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译者主体对编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具有决定性作用,采用中外译者的合译模式,注重读者阅读习惯与接受效应而择取多元化的翻译评判标准,对于中国文学的英译及海外传播多有裨益。
- 季淑凤
- 关键词:《红楼梦》中国文学
- 从《译文》到《世界文学》——历史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期刊译介选材探析
- 2015年
- 鲁迅创办的《译文》是中国最早专事外国文学译介的期刊,几番停刊、复刊,更名《世界文学》之后,坚持办刊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不同办刊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译文》与《世界文学》的外国文学译介选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不同历史语境规约的结果。
- 季淑凤
- 关键词:《译文》历史语境
- 李清照的异域知音——美国诗人雷克思罗斯的易安词译介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美国著名现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其晚年的二十余载中一直关注着李清照,并英译了存世的李清照词。《李清照诗词全集》是他一生中翻译的最后一部外国诗集。译者"相遇"李清照是中美文学交流史中的必然,尤其是在"同情"诗歌翻译观的指导下,"创意英译"翻译策略的确定及副文本的运用,为李清照词在美国、乃至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经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不仅丰富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存在样态,更为中国汉诗译者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 季淑凤李延林
- 关键词: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李清照词副文本
- 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被引量:3
- 2015年
- 冰心、何赵婉贞、胡品清、钟玲、王椒升是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过程中的核心中国译者。他们的李清照词英译策略极具特色,翻译质量上乘,是为"学术英译"和"诗性英译"。会通中美文化的五位翻译家具有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等文化身份,这既可以保证纯粹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又可以纠正外国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译、误释。因此,中国译者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理应得到认可与提升。
- 季淑凤
- 关键词:中国译者李清照词英译
- 英国传教士窦乐安的《红楼梦》译述研究
- 2024年
- 1903年3月,上海英文基督教期刊《教务杂志》发表了英国传教士窦乐安所撰文章《见证》。他在文中译介了《红楼梦》中“女娲炼石补天遗灵石”“宝黛木石前盟”“贾天祥正照风月宝鉴”三则故事,并进行寓意发掘、阐释,寻找其中“见证”基督教教义的隐喻。窦乐安在华传教半个多世纪,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与传教活动,文化与宗教著述颇丰。他以“夹译夹述”的方式译介《红楼梦》,翻译策略忠实而又灵活,以阐发耶稣福音为旨归,文学翻译与宗教启迪并行,是近代文化史上第一次具有宗教色彩的《红楼梦》译述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 季淑凤
- 关键词:《红楼梦》译述
- 解密他乡的“石头记”:《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之“梦”与霍克思之“石”》述评
- 2024年
- 0引言近年来,《红楼梦》翻译手稿研究逐渐引发学者的关注。基于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对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手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囿于资料等方面的限制,翻译手稿研究还未能与其他相关的原始资料充分结合,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 季淑凤
-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霍克思风月宝鉴《红楼梦》翻译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