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凤 作品数:19 被引量:5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成因初析 2007年 采用有效重力位能的最新算法(Huang,2004)和马里兰大学海洋模式同化资料计算太平洋部分区域的有效重力位能。统计分析表明:整个太平洋的有效重力位能1970年代末期之后有明显减小的趋势;20°N以北的北太平洋的有效重力位能1970年代末期之后是增大的,与整个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变化相反,但变化趋势的转变时间要比整个太平洋的早;热带太平洋的有效位能变化与整个太平洋的变化较为一致,1970年代末期之后有明显的减小。总体来看,20°S以北的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明显。伴随着太平洋及其不同海区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调整,北太平洋中高纬度SST在1970年代末期之后明显变冷;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也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变浅而热带东太平洋温跃层加深;太平洋的重心深度伴随着气候跃迁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引起相应海域重力稳定程度的强弱变化,导致有效位能产生年代际变化。 陈珂 吴德星 孟祥凤 林霄沛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南极绕极流区中尺度涡动动能年际变化和转换机制 被引量:9 2011年 提要采用多种资料研究南大洋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区中尺度涡的年际变化规律及机制。通过分析网格化融合卫星海洋资料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s Oceanographic DATA-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发现,ACC区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年际变化非常显著。对纬向风应力与年际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SAM)异常事件的分析表明,纬向风应力极大/极小值超前EKE极大/极小值3年左右出现,EKE对风应力延时响应的时间及强度依赖于风应力异常的强度。此外,还采用海洋环流与气候评估协会(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ECCO)温盐数据,计算了南极绕极流区斜压能量转化率的分布,并基于此来分析年际尺度上风场、背景海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研究认为:ACC区中尺度涡的年际变化是由于年际南半球环状模相关的风应力变化引起ACC流量变化以及ACC相关洋域的等密面倾斜程度发生改变,导致背景海洋向中尺度涡的斜压能量转换改变,造成中尺度涡的活动产生年际调整。 张文霞 孟祥凤关键词:南极绕极流 中尺度涡 年际变化 ENSO循环的非对称性及其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资料,以Nino3.4区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指数为标准,选取典型El Nio和La Nia事件进行合成分析,观察ENSO的非对称性。通过分析ENSO事件发生过程中温跃层深度异常和斜压能量转化率的变化,研究其对ENSO循环非对称性的影响。由于与ENSO相关的海洋异常信号在南、北太平洋的传播主要是以Rossby波的形式,Rossby波可以通过不稳定机制获得能量成长和传播,斜压能量转化率越强,携带ENSO相关海洋异常信号的Rossby波就可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成长,这种信号传播至赤道区域可以更快地导致ENSO事件的爆发。研究表明,在El Nio事件达到顶峰时,北太平洋ENSO相关的Rossby波传播区斜压不稳定能量很强(可使Rossby波增幅)、温跃层加深(可使Rossby波加速),有利于El Nio相关的暖信号传出,这很好地解释了El Nio事件总是比La Nia事件振幅大以及El Nio事件向La Nia事件转化比La Nia事件向El Nio事件转化快很多的现象。因为强斜压不稳定能量和加深的温跃层促使携带异常信号的Rossby波吸收能量成长和传播,这使得El Nio事件时东太平洋暖信号更容易西传,El Nio事件更快地衰退,并迅速向La Nia事件转化,这样可以解释ENSO循环的不对称现象。 于毅 孟祥凤 张磊 赵杰臣关键词:ENSO循环 北太平洋 斜压不稳定 ENSO相关的温跃层异常信号传播特征及机制 <正>ENSO 是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最显著的年际尺度变化,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关注,而 ENSO 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也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科研热点之一。总结前人关于 ENSO 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海... 孟祥凤 吴德星 林霄沛文献传递 热带西太平洋季内震荡相关的赤道开尔文波对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初步探索 2018年 从海洋Kelvin波的角度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的影响。通过资料处理确定了热带西太平洋MJO相关的风应力强迫产生的海洋Kelvin波指数K,该指数代表了Kelvin波的强度。通过对比指数K与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分析指出当El Nino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强MJO相关的海洋Kelvin波,并且该东传波动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下沉信号时,会增大El Nino事件的振幅,对El Nino事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当MJO相关的海洋Kelvin波较弱时对El Nino事件影响不大,而且当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上升信号时反而会对El Nino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总之,热带西太平洋MJO事件对El Nino事件在特定的情况下有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决定El Nino事件的发生或终结。 于毅 孟祥凤 周艺 孙树壮关键词:季内振荡 开尔文波 厄尔尼诺 印度尼西亚贯通流变化特征与机制 利用最新SODA资料研究了印度尼西亚贯通流(ITF)在不同深度以上海水体积和热量输运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结论如下:以ITF气候平均输运总量的80%为标准,ITF体积输运主要发生在560m以浅,热量输运则主要发生... 孟祥凤 吴德星 胡瑞金 兰健关键词: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南太平洋潜沉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异常信号的传播 2007年 采用同化的海洋模式资料(SODA)计算了南太平洋逐年的潜沉率,并主要研究副热带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潜沉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该海域潜沉率的年际变化周期为2~6 a,年代际变化周期大约为32 a;该海域潜沉率在年际尺度上的变化主要受混合层深度平流项影响,在年代际尺度上局地风应力旋度的变化是导致潜沉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温度异常信号传播和水质点轨迹追踪的研究证实副热带南太平洋东部潜沉区的温度异常信号能够通过海洋内部通道影响热带东太平洋,信号传播时间需要10 a左右。 孙友庆 吴德星 孟祥凤 林霄沛 胡海波关键词: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两类ENSO事件分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5年 气候跃迁以后ENSO事件明显分为两类,这两类事件对全球气候会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研究主要从定性角度来划分两类事件,而近年来的研究则开始通过经验正交分解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得到能够描述两类事件的模态,进而定义能够区分两类事件的指数组,从定量角度对两类事件进行划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两类事件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指数组对两类ENSO事件的区分能力。 董宇佳 孟祥凤关键词:ENSO事件 E1 印度尼西亚贯通流和暖池的变化特征与机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混沌特性研究 该文对SODA资料、Levitus资料以及COADS资料采用低通滤波和小波分析方法,确定了印度尼西亚贯通流(ITF)以及西太平洋暖池(WPPO)和印度洋暖池(WPIO)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变化特征的... 孟祥凤文献传递 ENSO非对称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基于SODA2.0.2数据集对ENSO(厄尔尼诺循环,也叫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包括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事件进行海洋混合层热收支分析,以寻找造成ENSO冷暖事件SSTA振幅非对称的原因.个例及合成分析表明:三维非线性动力加... 董宇佳 孟祥凤 张磊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