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一曼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诊断与鉴别诊...
  • 1篇职业危害因素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摄影
  • 1篇伪影
  • 1篇纤维瘤
  • 1篇涎腺
  • 1篇介入
  • 1篇疾病
  • 1篇疾病诊断
  • 1篇孤立性纤维瘤
  • 1篇放射介入
  • 1篇干预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绍兴市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6篇孔一曼
  • 2篇王国松
  • 1篇魏剑锋
  • 1篇胡婷婷
  • 1篇王鑫宏
  • 1篇林坚
  • 1篇夏瑞明
  • 1篇徐晓虹
  • 1篇毛翠平
  • 1篇张德营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三届全国乳...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的常见伪影及消除
高质量的乳腺X线摄影图像可以提高医生检出病变的能力,在疾病诊断和病变分类上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伪影会干扰医生的诊断,甚至导致漏、误诊。因此,正确认识这些伪影就非常必要。有些伪影比较明显,...
毛翠平徐晓虹孔一曼
关键词:X线摄影乳腺摄影疾病诊断
文献传递
大涎腺血管瘤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涎腺血管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MRI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收集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涎腺区血管瘤,分析其在MRI上的形态、信号、强化等情况的特点.结果 15例病例中,14例进行MRI平扫+增强,1例仅进行平扫.7例位于腮腺区,6例位于舌下腺区,2例位于下颌下腺区;15例均为良性;瘤体直径范围1.0 ~6.0cm,平均(2.78±0.98)cm;形态规则3例,不规则12例;平扫信号均匀1例,为囊性病变,不均匀14例;增强后强化13例(其中明显强化7例,轻中度强化2例,分隔状强化2例,渐进性强化2例),不强化1例.结论 大涎腺区血管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I表现特点,可以降低误诊率.
魏剑锋王国松孔一曼
关键词:涎腺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ESFT的CT、MRI表现,并对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ESFT病例中,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左膝关节,1例位于左侧肾脏,1例位于右侧筛窦;恶性者4例,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者3例,良性3例;瘤体直径1.6~6.0cm,平均3.5cm;平扫肿瘤边界清6例,欠清或不清的4例;瘤体轮廓规则5例,不规则5例,其中脑内1例复发者形态呈多囊分隔状;肿瘤伴出血1例,8例CT检查病例中钙化3例,6例颅内病例中5例病灶周围伴明显水肿,另1例多囊病灶不伴有明显水肿;MRI T1WI上等低信号,T2WI上信号表现多样,多呈等高或高低混杂信号;良性ESFT增强后多呈轻中度'地图样'强化和延迟强化,较大病灶、恶性及复发ESFT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E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降低误诊率,但其最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诊断。
王国松夏瑞明孔一曼林坚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体型差异造成患者实际CT剂量差异的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体型差异对于患者实际剂量的影响。方法制作一批孔径160mm至320mm的圆形有机玻璃模型,分别在开放与关闭剂量自动调节软件care dose时,用剂量棒测试模型中心与3、6、9、12点钟位置表面下10mm处的CT...
王鑫宏吴啸余佳春张德营孔一曼胡婷婷穆传龙盛笑芬姜勇恒
文献传递
医疗放射中采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应用于医疗放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本院的各种医用放射机、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工作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并进行监测和监督。监测并对比干预前、后(干预六个月)工作环境及周围辐射水平和社区公众、就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个人辐射剂量。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6个月后诊室里、公共场所、诊室外墙壁、诊室外走廊、候诊室、工作人员位置和通风窗处辐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6个月后社区公众、就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个人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应用于医疗放射中,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辐射水平,有利于医护人员、患者及医院附近公众身体健康,因此,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孔一曼
放射介入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放射介入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从事与放射介入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35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放射介入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35例放射介入人员均有不同程度体液、血液污染、呼吸道损伤、X线伤害、肌肉拉伤、皮肤问题、视力下降、失眠、血红蛋白降低和白细胞降低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防护措施后,35例放射介入人员均发生显著好转。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放射介入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加强工作人员相关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保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孔一曼
关键词:放射介入职业危害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