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琳

作品数:35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6篇输血
  • 6篇细胞免疫
  • 6篇细胞免疫功能
  • 6篇免疫
  • 6篇免疫功能
  • 6篇红细胞免疫
  • 6篇红细胞免疫功...
  • 5篇血液
  • 5篇脐血
  • 4篇基因
  • 3篇新生儿
  • 3篇血型
  • 3篇妊娠
  • 3篇溶血
  • 3篇配血
  • 3篇抗体
  • 3篇急性
  • 3篇交叉配血
  • 3篇红细胞

机构

  • 35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35篇夏琳
  • 15篇沈长新
  • 10篇田莉
  • 7篇蔡木安
  • 6篇陈明
  • 5篇黎安玲
  • 4篇杜艳
  • 3篇张涵
  • 3篇汪琳
  • 2篇杜燕
  • 2篇张涵
  • 2篇裴惠临
  • 2篇孟运莲
  • 2篇晏长荣
  • 1篇杨桂
  • 1篇林国洪
  • 1篇罗善云
  • 1篇葛昕
  • 1篇袁世锦
  • 1篇丁虹

传媒

  • 1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过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 ,及其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 ,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检测 ,过滤后的去白细胞血液 ,应用于以往有输血反应的 2 8例患者 ,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 ,白细胞滤除率 99.6 % ,血小板滤除率 77.0 % ,红细胞回收率 96 .3 % ,凝血因子、红细胞脆性无显著变化 (P>0 .0 5 )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 1 .7% ,较应用前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 41 %明显降低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5 .3 8,P<0 .0 1 )。结论 说明白细胞过滤器前后血液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
沈长新夏琳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
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临床交叉配血和输血传染性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钠比例,确定最大抗凝比例,取68例标本分别用EDTA-K2、肝素钠和1∶49枸橼酸钠抗凝,分别用来鉴定血型和做抗体筛查,最后用聚凝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同抗凝剂对交叉配血的结果的影响。同时,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艾滋病抗体(HIV)、梅毒抗体(TP)各30例阳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检测,观察1∶49枸橼酸钠抗凝管对检测HBsAg、HCV、HIV、TP的影响。结果:1∶4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能达到抗凝效果,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没有影响,与不抗凝采血管对HBsAg、HCV、HIV、TP阳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采血管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9枸橼酸钠抗凝剂能提高临床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葛昕沈长新敖婧婷付有荣夏琳
关键词:交叉配血输血传染病
联合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联合检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外分泌腺抗体(PAB)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对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13例UC组、96例CD组、43例肠道疾病对照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NCA、ASCA、PAB、GAB的表达。结果:在4个组中,UC组的pANCA阳性率为40.7%,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ASCA在UC组与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和4.2%,2组之间及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AB在UC组及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3.3%和12.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AB各组无一例阳性。联合检测4种抗体诊断IB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6%、96.8%、97.8%和33.3%。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0.7%和96.8%,pANCA-/GAB+诊断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1.5%和100%。结论:炎症性肠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性。pANCA对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GAB对IBD的诊断较有意义,而ASCA和PAB对IBD的诊断价值不大。联合检测pANCA和GAB,可用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
黎安玲杨桂杨钢夏琳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研究
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分析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血护理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2112例需要输注血液制剂治疗的患者...
夏琳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输血风险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浆miR-21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miR-21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RT-PCR)检测70例大肠癌和20例良性大肠疾病患者,以及25名健康对照血浆miR-21表达,同时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浆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70例大肠癌患者中,50例miR-21表达阳性,阳性率71.4%,20例良性大肠疾病阳性率为5.0%(1/20),大肠癌患者与良性大肠疾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miR-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2,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miR-21表达在不同性别(χ2=0.113,P=0.735)、年龄(χ2=0.113,P=0.735)、Dukes分期(χ2=1.525,P=0.679)、肿瘤部位(χ2=2.284,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例大肠癌患者血浆miR-21表达阳性率与CEA阳性率(6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0,P>0.05)。结论:qRT-PCR是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miR-21表达的方法,大肠癌患者血浆miR-21是一项有效的辅助诊断大肠癌的分子标志。
孙建斌夏琳
关键词:大肠癌MIR-21QRT-PCR
糖尿病患者尿糖水平与尿白细胞干化学及尿液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尿糖水平对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测定的影响及尿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尿糖对尿白细胞干化学的影响与程度及其与尿液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12-2015-04尿液常规标本,用显微镜镜检筛选出尿液白细胞阳性的病例,根据尿糖结果分为尿糖阴性组(-)、阳性组(微量组±、1+组、2+组、3+组和4+组),分析这6组标本尿液干化学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同时检测各组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尿糖阴性组与阳性组的白细胞干化学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尿糖浓度升高到2+(28 mmol/L)及以上时,差异越显著(P<0.05);且随着尿糖浓度升高,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的假阴性率越高(P<0.05),此时炎性细胞因子亦增高(P<0.05)。结论:尿糖浓度升高(28mmol/L及以上时)会对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查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对尿糖阳性(特别是尿糖28mmol/L及以上)的样本应及时显微镜复检,以确保尿液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夏琳石茂翔黎安玲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干化学镜检假阴性率
脐血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2006年
为了探讨胎儿脐血及成人外周血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红细胞在体外的支持作用,我们对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的EPO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脐血移植及脐血红细胞的输注提供依据。
夏琳娄良文张涵沈长新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生成素胎儿脐血成人外周血血红细胞脐血移植
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54名湖北汉族ALL患者(ALL组)和18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ALL组HLA DRB11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58%vs10.50%,χ2=4.27,RR=2.24,P<0.05),而HLA DRB10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79%vs12.7%,χ2=4.57,RR=0.55,P<0.05)。结论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对湖北汉族ALL有遗传易感作用,而HLA-DRB107等位基因可能对湖北汉族AL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沈长新夏琳杜艳田莉蔡木安
关键词:HLA-DRB1PCR-SSP
脐血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脐血 4℃保存 3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孕妇脐血 36份 ,无菌采血、4℃保存。在采血后 2h、1周末、2周末、3周末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 (RBC C3b)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 (IC)率 ,同时应用LBY N6A旋转式粘度仪检测红细胞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AI)、刚性指数 (IR)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脐血保存 2周内RBC C3b、IC、高切粘度和IR无显著性变化 ,3周末差异显著 ;AI则在 2周末显著上升 ,第 3周末上升更加明显 ;红细胞压积 3周内无显著变化。结论 :随着脐血保存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在逐渐下降 ,同时对红细胞的变形性及红细胞的聚集性会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第
夏琳徐献群沈长新蔡木安
关键词:脐血红细胞免疫功能流变特性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
微柱凝胶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对108名反复多次输血而又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对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MGIA进行交叉配合性试验。结果: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率为26.85%(29/108);29例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中,再次输注血小板时,26例发生输注无效;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加而增加。结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方法稳定,操作简便,用于血小板配型,能较好的解决因血小板抗体阳性引起的输注无效问题,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田莉夏琳杨桂芳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抗体微柱凝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