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凯
- 作品数:71 被引量:7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肌醇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为探究外源肌醇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本试验共分为4个处理,即常温对照、常温肌醇组、低温对照和低温肌醇组,研究肌醇处理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对照和常温肌醇组的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株高和鲜质量间差异均不明显。低温对照和低温肌醇组的水稻幼苗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株高和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常温对照和常温肌醇组,而MDA和H2O2含量均明显升高;低温肌醇组水稻幼苗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和鲜质量均显著高于低温对照,而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低温对照。
- 郭元飞甘立军朱昌华李桂俊夏凯
- 关键词:水稻幼苗肌醇抗寒性
- IPT对稻苗根系生长和三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0年
- 适宜浓度 ( 0 .1mg/ L )的 IPT( isoprothiolane)浸泡水稻种子 2 4小时 ,稻苗的种子根长度 ,侧根数目以及芽鞘节根长度 ,根系的干重均受到显著的促进。与之相对应的是 ,IPT处理后 ,种子根的内源IAA和 ABA的含量提高 ,而 i PAs和 ZRs的含量下降。IPT处理也增加了稻苗的根系活力 ,提高了低温条件下 POD(过氧化物酶 )和 CAT(过氧化氢酶 )
- 张红心王伟中夏凯周燮
- 关键词:稻苗IPT植物激素根系生长杀菌剂
- 茉莉酸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参与茉莉酸生物合成的酶被引量:8
- 2002年
- 概述了茉莉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和参与茉莉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酶类的研究进展 。
- 宋平夏凯曹显祖
- 关键词:茉莉酸活性生物合成酶
- Effect of Jasmonic Acid on Lateral Root Formation in Rice Seedling被引量:9
- 2002年
- 实验材料为水稻 (OryzasativaL .)栽培品种“IR8”(国际水稻所 8号 )及其少侧根突变体MT10。将 2d水稻幼苗种子根全部浸入 0 .0 16~ 5 0 μmol/L茉莉酸 (JA)溶液处理 2d ,结果表明JA显著抑制种子根的伸长 ,其抑制程度与JA浓度成正比。不高于 2 μmol/L的JA显著促进侧根的发生 ,每cm的侧根数目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最多可增加到原来的 16 8% (“IR8”)和 2 85 % (MT10 )。 10 μmol/L的JA仍促进处理过程中和处理后生成根区段的侧根数目的增加 ,但明显抑制处理前生成根区段侧根的发生 。
- 王树才Masahiko ICHIIShin TAKETA徐朗莱夏凯周燮
- 关键词:MUTANT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被引量:18
- 2013年
-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因素,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教育改革经验,探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 康若祎夏凯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 转ipt基因大豆感染SM V1号的生理特性变化被引量:14
- 1999年
- 本文对黑龙江省推广的三个大豆品种及它的转ipt 基因株系 F4 ,采用生化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E L I S 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化特性变化及对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S M V1 号诱导条件下,转基因大豆细胞中 M D A 含量减少, S O D酶活性较强;转7 S L- ipt基因的大豆,内源激素 I P A、 I A A、 G A 含量明显增加;而转 8 S L- ipt基因的大豆,则通过内源激素 I A A、 A B A 含量的增加,来改变大豆的形态发生和提高抗病性。
-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汪清胤黄永芬夏凯李文华
- 关键词:IPT基因转基因植株病毒病大豆
- 茉莉酸甲酯对苋菜中苋红素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苋红素是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其合成受到光照等因素的诱导。分别以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子叶以及四叶期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在苋红素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0.02~20 mg/L Me JA在光照及黑暗下均能显著促进苋菜子叶苋红素的积累,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在光照下20mg/L Me JA处理所诱导的苋红素含量是对照组(光照)子叶苋红素含量的2.23倍,同时是黑暗下不加Me JA的对照组的10.91倍。对苋菜幼苗而言,茉莉酸甲酯可以促进苋菜幼苗中苋红素的积累,1.25~10 mg/L范围的茉莉酸甲酯均有效促进了苋红素的积累,且10 mg/L作用效果最显著。但高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会抑制苋菜幼苗的生长及叶片的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e JA可引起酪氨酸酶活的上升进而促进苋红素的合成。综上所述,茉莉酸甲酯可以促进苋菜子叶以及幼苗叶片和茎秆中苋红素的积累,但同时对于苋菜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 金颢朱昌华夏凯甘立军
- 关键词:苋菜茉莉酸甲酯机械伤害
- γ-氨基丁酸浸种处理对马铃薯萌发的效应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以马铃薯克新13号为材料,采用γ-氨基丁酸(0.2~5.0 mmol/L)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薯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芽条长度和地上地下部干鲜重等生理指标,研究了γ-氨基丁酸对马铃薯萌发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可能通过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分解,提高还原糖含量,促进幼芽伸长及地上地下部干鲜重等生理指标,促进马铃薯萌发和干物质的积累。当γ-氨基丁酸处理浓度为1.0 mmol/L时,促进萌发效果最佳。
- 肖惠瑗朱昌华甘立军夏凯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马铃薯萌发
- 烟草与TMV不同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比较被引量:18
- 2002年
- 3种不同抗性烟草与 TMV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 (AO)、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 Xanthi-NN/ TMV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超氧阴离子 (O2- · )的释放量除与 Xanthi-nn/ TMV和 K3 46/TMV的亲和性互作体系一样在互作后的 6h形成一个峰值外 ,在互作后的 2 4h又出现了第二个特异性峰值 ,在互作的中、后期 ,Xanthi-NN的叶片内 O2- ·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两个品种 ;在互作的早期 ,H2 O2 的产生速率尽管明显比 O2- · 的低 ,但也是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Xanthi-NN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H2 O2 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互作体系 ;互作早期的非亲和性体系中 SOD、 POD活性均低于亲和性体系 ,但随着互作的进行 ,对比关系发生逆转 ;CAT活性变化趋势刚好与 SOD、POD的相反 ;互作前期的 Xanthi-NN叶片内 LOX活性值和上升速率都低于另外两个品种 ,但中、后期的情形正好相反 ;非亲和性互作中的 MDA含量一直低于亲和性互作。 3种互作体系的非接种叶内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远不如各自接种叶显著 ,且互作前期的活性水平也明显低于接种叶 ,上、下部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这也部分解释了抗病信号转导的时空动态 ;近等基因系 Xanthi-NN和 Xanthi-nn中的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变化差异较大 ,而后者更接近?
- 孔凡明杨光陈学平夏凯许志刚周燮
- 关键词:烟草TMV活性氧抗氧化酶系系统获得抗性
- 源于大蒜花苞的生长素对蒜薹伸长的促进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研究源于大蒜花苞的生长素对蒜薹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去大蒜花苞(去顶)明显抑制蒜薹的伸长生长,说明蒜薹的伸长受其上部的花苞控制。去顶后,在切口位置分别施用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均能提高去顶蒜薹的伸长率;外源IAA和GA3也能促进离体蒜薹切段的伸长;在上述过程中IAA的促进作用高于GA3。在不去顶的花苞基部施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acid,TIBA),降低了下部蒜薹的伸长率;TIBA也能抑制离体蒜薹切段的伸长。内源激素分析表明,去顶后蒜薹中IAA和GA1+3含量急剧下降,为正常留花苞蒜薹的14.00%和13.76%,表明花苞是维持蒜薹中高水平的IAA和活性GA所必需的。外源IAA处理显著增加去顶蒜薹和离体蒜薹切段GA1+3的含量。说明来自花苞的IAA能维持蒜薹中活性GA的水平,由此共同发挥出调控蒜薹伸长的作用。
- 叶梅荣甘立军夏凯
- 关键词:大蒜吲哚乙酸赤霉素蒜薹